课外阅读:拓展积累的一条捷径

2015-08-15 00:51张秀梅
语文天地 2015年27期
关键词:笔记本语言文字课外

张秀梅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课内阅读顺利保驾护航。指导学生学会课外阅读的方法,提升课外阅读的能力,就是让学生早日乘上语言文字的“高铁”,去中华民族五千年浩瀚的文化中尽情驰骋。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一、有的放矢,课外阅读要有目的

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有目标、有计划地布置实施。教师在指导时,首先应该把新课标教学参考书的分析和课本通读透彻,本学段学生的阅读量是多少,对文本主题了解到什么程度,好词佳句的掌握是多少,给学生布置课外任务时,就会定位准确,就会方法得当。

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为例,此册对学生的阅读要求是能够分析自然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联系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该册课文体裁多样,主要包括记叙文、童话、寓言故事和民间传说等。同时,教材内容丰富,主要有伟人童年、科学常识、风景名胜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养成文明健康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全面发展是此册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师在推荐书目时,就应该有选择性地要把与文本有关的寓言、科普和名人传记等书目记录下来,内容上篇幅不要太长,通俗易懂,便于学生阅读。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让学生伸伸手就可以够得着的读物,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比如学生阅读了《十万个为什么》里有关恐龙的科普知识,对文本中的恐龙就会了解得更加全面。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更加浓厚,知识的掌握也越来越丰富。

二、强化指导,课外阅读要教给方法

在布置课外阅读前,教师必须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在指导课上,把读书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可以从头到尾慢慢阅读,这是开卷有益,也叫浏览法;可以准备笔记本,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把书中的感兴趣的词句记录下来,供自己以后写作文时用,这叫摘抄法;准备字典和笔记本,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查字典或者问别人,这叫求疑读书法;还可以把摘抄的好词佳句,好的文章背诵下来,这叫诵读法。读书的方法还有许多,同学们在课外阅读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阅读。

以《寓言故事》为例,我从图书室里给每位同学借了一本寓言故事,让学生根据老师讲解的读书方法,开展课外阅读。有的学生采取了默读;有的拿出了笔记本,有的是笔记本和字典一起用。在学生用各自的方法阅读一节课后,我让学生复述。

有学生把《狼和马》的内容流畅地说了出来:狼走到大麦地里,麦子虽然金黄,但是狼不喜欢吃,这时候有一匹马过来了,狼说,我喜欢吃大麦,但为了朋友,特意给你留着,马听了说,你没有好心,你是不喜欢吃,才留下的。这则寓言说明坏人是很狡猾的。也有学生说了几个好词和句子,如金黄的大麦、一望无际、微笑等等。还有学生理解出现了偏差:狼是真的想让马吃大麦,马不领情,狼有时候也是善良的。

这时候我开始提醒读书理解有偏差的学生,你的读书方法有问题,也可能是你读得快,没有把内容搞清楚,必须重新选择读书方法,建议你以后读文章一定多读几遍,学会思考,琢磨文本的内涵;也可以做读书笔记,把主要事情记下来,但必须学会思考,要不这样的阅读无效。帮助学生选择高效的读书办法,教师的指导一定要及时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外阅读不至于流于形式。

三、多元监督,课外阅读要科学评价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段时间后,课外知识的掌握情况怎样,拓展了多少知识,遇到了什么难题,今后怎么解决?还有什么方法愿意与大家交流?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去了解。

了解时,可以开故事会,让学生把课外阅读到的有意思和感兴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争取做到情节生动,语言流畅,故事完整。这样既调动了学生读课外读物的热情,又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开展小组交流会,让每生准备一张纸条,把本学期读了几本书,书目是什么,喜欢哪一本或者哪一篇,最不喜欢哪一本书以及原因通过纸条来汇总,老师要做好表格和记录。通过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他们对课外读物的喜好情况。还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题目不限,内容不限。每生写一篇读后感,教师应该仔细地阅读,了解学生对文本主要内容的把握情况,以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掌握情况。

总之,课外阅读是开启学生独立学习之门的一把钥匙。教师指导学生到位,这把钥匙会迅速地打开学生的智慧大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并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猜你喜欢
笔记本语言文字课外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小满课外班
笔记本
我拥有了愿望笔记本
可爱的笔记本
爱的笔记本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