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课程“体验式”教学改革初探

2015-08-15 00:50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安徽建筑 2015年4期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建筑学课程设计

付 蓓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0 引 言

随着全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基础建设急需大量土建类人才。在这种背景下,高等院校培养和造就专业能力强,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及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掌握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构造两大部分。由于这门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强,很多内容枯燥乏味,并且各内容之间连贯性较弱,使得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普遍感到复杂深奥、晦涩难懂,造成学习积极性不高,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要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增强课程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就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更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

1 “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体验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将此种方法运用到《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融入教学,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的听讲者;在教学内容设置及教学方法处理上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灵活运用建筑设计原理、构造知识与技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理论授课与互动式教学相结合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课堂讲授知识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能清晰聆听教师的教学内容,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忽略了师生的互动,学生一味接受而不加以思考,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得到体现,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学过程不能是教师的一言堂或满堂灌,在理论授课的过程中,加入情境创设、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触动他们积极的思考,去感受学习过程的快乐,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课堂教学与课外体验相结合

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地点固定,加入课外教学,始终把课外调研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每讲到新章节或者新内容时,提前留下作业让学生去做好实地调研工作,可以让学生走出传统课堂,近距离地体验生动的实际建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专业的直观理解。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也更加便于学生将课堂理论与课外实际进行结合,增强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现场经验,加深其对房屋建筑设计过程和方案的理解,达到“教”与“学”的双赢。

1.3 集中式教学与自主式学习相结合

集中式教学便于组织学生对特定的主题进行讲授。在实践应用环节,如单元式住宅建筑设计中,根据设计任务,每个学生心中可能都有不同的答案,应该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形成不同的观点,在此过程中,为了激励学生打开思路,应在集中式教学之外给学生独立的时间和空间让其思考,这就需要加入自主式学习。学生通过自主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学习,结合自己的设计理念,以此推敲最合适的建筑设计方案,这样使他们的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和实用性。

2 《房屋建筑学》课程体验式教学探索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房屋建筑学体验式教学法的实施,需要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其课程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两大部分。在此次课程教学改革中,根据教学内容将课程体验分为两大板块,五种“情境”。

2.1 理论教学环节——调整课程安排,创设“情境”,引入体验式教学

2.1.1 模块1: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利用实际建筑创设情境

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对民用建筑设计原理有一定的理论认识。然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课外调研,结合身边建筑类型,选择难度适中的建筑进行分析。内容包括:①建筑平面设计分析。让学生观察建筑物单个房间、交通联系空间的平面设计是如何满足功能要求的,理解它们如何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整体。②建筑剖面设计分析。让学生体会建筑物各部分高度对空间使用的影响,建立一定的尺度感,理解建筑空间的组合与利用形式。③建筑立面与造型分析。观察建筑物的各个立面以及立面上的细部构造,特别是门窗的设置、出入口的处理等,体会形式美法则中的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对比、韵律、比例、尺度等构图法则。④体会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学生经过实际体验,将抽象的设计原理、枯燥的构图法则与身边熟悉的建筑物联系起来,使学习变得轻松自然,复杂晦涩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2.1.2 模块2:建筑构造原理——利用多媒体、施工现场创设情境

建筑构造涉及的知识点多,内容繁杂,主要以理论讲学和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可从相应章节选取内容,利用多媒体或者施工现场创设情境,向学生阐述构造原理的要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多媒体教学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利用相关视频、动画等创设教学情境,课前,教师通过互联网,查阅整理大量的建筑施工视频实例,精选有代表性的建筑施工视频制成课件。课上播放时,教师加以适时引导,启发学生有所侧重。同时,也可依托社会实践、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校外实训等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进入施工现场,把施工现场作为教学情境,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建筑构造的施工过程。如,建筑防水构造,学生在实习时,如果亲眼目睹建筑屋面基层处理和防水卷材的铺贴全过程,这样,他对防水卷材以及其施工过程中的铺贴方向、铺贴顺序、搭接处理就有了感性认识,对檐口等屋顶细部的防水施工工序也有一定了解,对屋面防水的构造组成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认知,不再是死记硬背教材中结构层、找平层、结合层、防水层、保护层的先后顺序。利用多媒体或者施工现场的情境体验,将抽象的构造做法、复杂的施工工艺变得形象直观。学生通过体验参与,真实直观地获得知识,而且印象深刻,从而有效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3 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引入体验式教学

在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几项设计作业以及课程设计。设计作业主要为墙体构造设计、楼梯设计以及屋面构造设计等,课程设计课题一般为中小型住宅设计或小型公共建筑设计。

3.1 教学内容——建筑课程设计,案例启发创设情境

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为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归纳一个方向,如多层单元式住宅设计、小型办公楼设计等,对所应用到的基础知识进行集中式教学,选取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并要求学生结合课题自主查找相关设计资料,根据学生找到的案例设计资料,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内的讨论活动,教师予以适当、适时的指导,从而启发学生对该项知识的认知,深化理解,继而使其熟练的掌握知识的运用技巧,促进学生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

3.2 教学内容——设计方案讨论,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在建筑设计方案阶段,学生以组为单位,每组3~4人,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进行建筑的方案设计。在此过程中,教师增加设计方案汇报答辩环节,让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阐明设计意图,充当设计师的角色;同时,教师和其他组学生作为评委,扮演甲方的角色,对设计方案提出问题,教师组织学生之间开展讨论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发散思维解决问题,最后予以点评,进而让学生针对自己的设计方案完成下一步的完善、修改工作。这样,不仅使教师能更加客观、公正地评定成绩,而且也使学生有成就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并且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使课程设计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3.3 教学内容——建筑构造设计,利用建筑模型创设情境

建筑模型可以立体直观地反映房屋及其构件的真实构造,能反映构件的连接关系。利用建筑模型创设教学情境是对其他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1]

借助模型实验室,依托课程设计,让学生亲手制作建筑物的实物模型,可促进学生对建筑构造组成、建筑力学、建筑结构知识的领悟,进而加深对专业的认识。通过建筑模型的设计、制作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表达,该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建造构造层次的深入理解,同时也使不同专业课程得到有机融合。

4 结 语

在房屋建筑学教学过程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法,通过“情境”创设,将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完成对体验情境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能够完整掌握及应用所学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更有效地解决目前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成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1]田美灵,王晋宝,段玮玮.《房屋建筑学》课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J].职业教育研究,2013(1).

[2]郑素兰,唐燕.体验式教学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运用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2).

[3]应云仙,陈玉娟,张静莹.城市规划专业新生体验式教育教学实践改革探讨—《城市规划初步》教学改革探讨[J].华中建筑,2013(7).

猜你喜欢
房屋建筑学建筑学课程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对高职院校《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关于《房屋建筑学》课程综合练习的改革设想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