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2015-08-18 18:32王奕仁
教育界·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动手能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王奕仁

【摘 要】在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生物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现在知识的掌握以及在未来进行生物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而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多种方式的引导达到让学生主动走近实验的目的,把课程教学从教室内延伸到教室外,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吸收、巩固知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动手能力     策略

当前的许多生物课堂中,教师并未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给予重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个人教学实践与探索,就当前初中生物课堂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优化策略浅析如下:

一、教师实验技能不扎实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是最基本的模式,虽然生物课程书本上列举了一些实验,但是在硬件设备不齐全的情况下,老师也只能进行一些简单实验的演示。可是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学校加大了对于硬件设备的配备与维护,硬件设备可以与软件教学可以齐头并进了,但是教师却不愿利用更加完善的实验设备,在课堂上仍旧只为同学进行简单实验。这样就出现不少问题,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师由于多年不做实验,对于实验内容已经生疏,却也不愿再研究探讨,这就造成了老师在课堂上稀里糊涂地讲,学生在下面囫囵吞枣地听。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不仅传授知识,也起着调节课堂节奏的作用,所以如果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从教师入手。只有教师的专业技能较传统教学模式有所提高,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进行精密的课堂实验则是最好的方式。为此,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改内容,提升在课堂中讲解实验的技能。只有教师做得更好,才能带领学生也做得好。

二、不能让演示实验替代所有实验模式

现在的中小学都已经在校园中拥有了各个科目的实验教室,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可是在这么好的条件下,教师却用课堂演示实验代替了所有实验模式。生物课的实验分很多种,一些简单的解剖与观察实验对于学生掌握内容的效率大大高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所以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来到实验室,用学生自己的双手与双眼来进行实验,验证知识的理论结果。例如在实验室中,学生可以三至五人分为一个小组,每个学生都负责不同的分工,当实验完成后大家在一起討论,每一个人都要讲解自己完成实验的部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大家的合作探讨能力。

中学生正处于建立自己的世界观的年龄阶段,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也要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观察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减少试验品的损害。例如在细胞观察实验中,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只选取小动物的部分肉体,能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即可,并不用大规模地杀害小动物,并且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为小动物包扎伤口。在这一堂实验课程中,学生不仅体验了实验过程,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学习到了知识,同时也为世界观的形成创造了好的条件。

三、在动手过程中发现正确的答案

知识结论来源于多次实验,这说明实验并不是只验证一次就能得到正确答案。同学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虽然有教师的引导,但是也并不可能在一次实验过程中就得出正确的答案。如果有同学在第一次试验中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时教师应该耐心地引导,一步步分解实验过程,带领学生一起走入试验中,经过再一次的演算,得出正确答案。但是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能起到引导作用。既然学生已经开始动手操作实验,那么教师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靠自己的双眼去发现问题,靠双手去解决问题。

中学课程开展生物课不仅是为了传授基本的生物知识,更多的是希望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科学的热情。虽然生物实验有很多未知的危险,但是教师不应该磨灭学生的热情,在正确完成课堂规定的试验后,学生如果处于自己的兴趣在进行一些其他实验,教师应该指出其中有可能出现的危险,鼓励学生进行下去,科学是靠人类来发现的,所以身为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要确保学生的参与性

经过在学生中的调查表明,实验课的开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爱动手的学生对于实验课有着积极的参与性,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不爱动手,缺乏主动性。在分小组进行实验时,不爱动手的同学经常投机取巧,躲到不容易被分配到的角落,实验开始后只围观不参与。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多加注意。并不能逼迫他们参与到某一项活动中,而是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向这类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实验,激发他们想要动手的兴趣。只有学生自己有了想要动手的主动性,自主参与到实验中时,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多思考、多练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在之后的课程学习中,更多地使用实验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明了问题、牢记问题,确保学生高质量地掌握实验技能。对生物实验的结果进行记录总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将学生的动脑能力与动手能力结合在一起的最好方式。在这份总结中,不仅要有实验的结果,也应该对实验过程中的难点、易错点进行记录,可以对以后的实验起到借鉴作用,也可以对这一知识点起到巩固记忆的作用。

总之,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充分地动手操作才可以更加系统地学习好生物课程。为了能够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教师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不仅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也应该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更加用心、仔细地监督完成情况,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取得一定的成就感,努力培养出符合新世纪要求具有动手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大平.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讨 [J]. 才智,2011(13):117-118.

[2]瞿如侠. 浅谈初中生物课的实验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10):167,213.

[3]程庆刚. 浅析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7(3):85-86.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