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值线分析

2015-09-10 07:22张思敏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5年8期
关键词:北半球等高线重合

张思敏

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各类等值线的判读,不仅是复习的重点,也是复习的难点。各类等值线图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只要在同一条等值线上,任何地点的数值都是相等的;不同等值线上的数值变化方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物理上的“矢量关系”,是有大小、有方向的。但它们又有各自本质上的区别。要想把握各自规律,必须从基础入手,打下基本功,这样才能提升综合分析的能力。现以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等进行分析。

一、等温线

1.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气温的分布受纬度、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等温线分布也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图(注:m、n为纬度,m>n,t1>t2>t3>t4)。

2.等温线的判读方法

(1)根据重要的等温线判断气候类型:最冷月15 ℃和0 ℃等温线分别是热带和亚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类型区的分界线。

(2)根据等温线数值的变化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向北增大的为南半球,向南增大的为北半球。

(3)根据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判断月份及海陆位置。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北半球向高纬、南半球向低纬)凸出、海洋上向南(北半球向低纬、南半球向高纬)凸出,是7月,如下图中的乙图;反之是1月,如下图中的甲图。

(4)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判断温差大小。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温差小,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温差大。

(5)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判断地形类型。等温线为闭合状态时,数值里大外小的为盆地,里小外大的为山地。下图中,甲图为盆地,乙图为山地。

(6)根据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

①某地区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说明影响该地区气温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如上面甲图。

②某地区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该地区气温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如上面乙图。

③某地区等温线与山脉走向大致平行,说明影响该地区气温的主要因素是山脉(地形)。如上面丙图。

二、等压线的判读方法

1.定风向(近地面)

①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②结合地转偏向力,画出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偏角为30°~45°。如下图。

2.比风力

等压线密(疏)→单位距离气压差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风力大(小)。

3.析天气

(1)低压系统——中心气流上升——多为阴雨天气。如下图。

低压系统(北半球)

(2)高压系统——中心气流下沉——多为晴朗天气。如下图。

高压系统(北半球)

(3)锋面系统:冷锋锋后降水;暖锋锋前降水。如下页图。

锋面系统

三、等高线

等高线是高考试题经常涉及的常见等值线之一,在复习过程中必须熟练掌握。

1.看数值大小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呈“V”字形——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顶部明显稀疏——高原地形。

2.看疏密程度

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3.看等高线形状特征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

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鞍部地形。

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山脊;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山谷。

4.看特殊区域

两等高线之间的闭合等高线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进行判断。如下图中有两处等高线闭合区域,其中A处数值小于200,大于100;B处数值大于300,小于400。

5.会计算

在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范围:H大≤H顶

四、等降水量线

1.判读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

等降水量线密集反映出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反之,地区分布差异小。

2.判断海陆影响

受海陆分布影响,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降水自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

3.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在山地,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雨量大的一侧为迎风坡,雨量小的一侧为背风坡。

4.判断内陆地形

在内陆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呈封闭曲线。线内降水少的为闭塞的内陆盆地,线内降水多的则为山地迎风坡。

猜你喜欢
北半球等高线重合
清凉一夏
500kV线路重合闸故障分析与处理
差不多和差得多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地形图的阅读
“五招”破解等高线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专题测试
为什么南北半球的季节不同
浅析重合闸
表针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