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庆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培训的必要性研究

2015-09-10 07:22吕雪松
考试周刊 2015年54期
关键词:教师培训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吕雪松

摘 要: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重庆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培训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提高重庆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农村小学 体育教学 教师培训

近年来,重庆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改革推动下,教学条件有所改善,师资力量有所增强,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但由于受经济发展、地理位置、应试教育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小学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和体育教学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仍然存在。如何提高重庆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重庆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检索查阅与研究有关的文献30余篇(部),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基础。

1.2.2访谈法

对部分区县分管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就研究问题进行访谈。

1.2.3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常规的数理统计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农村小学体育工作受重视程度不够

小学体育教学在多数农村学校被边缘化,造成体育教师在学校不被重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家长和学生都有较大压力,体育教学在农村小学就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雨天,期末考试之前,体育课经常被担任文化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占用;在农村地区,大部分人对于现代健康观念,健康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体育运动对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准确、不全面。

2.2农村小学缺少专业体育教师

偏远农村小学由于教师短缺,不得不从其他学科抽调教师兼任体育课程,这样做虽然缓解了体育教师紧缺的问题,解决了有教师上体育课的问题,但是造成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2.3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等方面有待提高

部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体育教师,由于时代的局限,所学知识和教学观念有些已经落伍了,体育教育教学的理论、观念有待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和实践水平有待提高。

2.4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了解程度

目前,重庆市城乡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教育方面的表现有: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衡,市区、城镇中心校的师资力量明显优于农村小学。重庆市农村小学50%以上的体育教师,在大学、中等师范专科学校读书时,没有接触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新课标(因为新课标出台时间不久),85%以上的教师没有进行过《新课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对新课标缺乏准确和深入的了解,很少有机会得到该领域专家的引领与指导。

2.5对体育“有效课堂”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部分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有效课堂”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片面认为体育“有效课堂”只要是学生学会了运动技术动作、提高了运动成绩(课堂上不出现教学事故)就是一堂有效的体育课。对体育“有效课堂”的认识和理解不正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缺乏有效的课堂预设,教学预设是有效课堂构建的前提,包括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内容及时间的预设、教学组织的预设和教学方法的预设、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设。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上课的教学文件不齐全,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和教案全部都有的只占22%,教学文件不齐全的占58%,完全没有教学文件的占20%,有教学文件并且严格执行的只占26%。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因为体育工作缺乏监管和检查力度;二是因为部分教师对于教学文件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课堂预设缺乏认识,课堂教学中远离教学目标,教师想上什么内容就上什么内容,学生想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这种教学实际上是无效的动态生成,完全无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放羊式教学”的一种表现。

2.6体育课中将教学的“三维目标”割裂开来

在体育课中将教学的“三维目标”割裂开来,主要强调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而忽略在教师引导下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起来,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进步和发展。实际上体现了部分教师对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作用认识不够全面。

2.7体育教师的职业效能感较差

重庆地区大部分农村小学,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小学,体育场地设施简陋,体育器材缺乏,受到场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体育教学、竞赛和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组织开展,受到一定的局限,导致体育教师工作缺少热情,职业效能感较差,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较为普遍。

3.结论与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对重庆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采取短期培训的形式,进行《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和有效课堂的培训,很有必要,使之了解当前国内外中小学教学改革和教学理论的新进展,深度理解新课标,更新教育理念,拓宽教学视野,融会贯通体育教学原理、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能力,使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四种基本素养: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与高尚的师德修养、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过硬的教学技能、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农村中小学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必须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培训内容以中小学体育教学技能为重点,提高培训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辅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师德师风教育,突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高度融合。

参考文献:

[1]张晓程.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与农村学校体育资源配置的矛盾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9):97-100.

[2]高嵘,建华,振明.对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74-77.

[3]孙广宏.浅析农村中学体育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61-62.

猜你喜欢
教师培训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策略研究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