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尝试与实践

2015-09-10 09:01黄文水
考试周刊 2015年49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新课改初中数学

黄文水

摘 要: 根据初中数学新课改的要求,教师把思想品德当做数学教学的一大任务,不仅服务于数学教学本身,而且有效提高学生自信和学习兴趣。初中数学教师理应有意识、有目的地抓住每一个可以渗透德育教育的契机。作者具体结合实践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数学 德育渗透

近年来,通过学科德育研究者们的共同努力,学科德育理论研究获得了长足进步,就学科德育中一些基本问题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学科德育研究模式初步建立研究认为,通过学校德育主渠道、学科教学中德育模式的推进践行,可使素质教育从单一理念层面演绎为生动、多彩的教学实践,使学校课堂教学实践真正回归教育之“育人”的本真意义。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对学科德育渗透进行分析。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基础,是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心理学家罗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让人感觉到合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民主教学,创造宽松、和谐的参与环境,才能提供学生足够的心理安全感,激发他们产生学习需求和兴趣,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投入自主性学习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又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准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会产生对教师的敬佩之情,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对以后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以前辈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德育方法之一是榜样教育。因此,数学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可以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如华罗庚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但为数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 “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著名古希腊数学家希伯索斯发现了无理数,为了坚持这一发现而被抛尸大海……在世界数学发展历程中,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数学家们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向学生生动介绍古今数学家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可以激励学生奋发学习,树立勇于开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和为科学献身的志向。同时,在教学数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国和世界上有重大贡献的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及从事数学研究的辛勤劳动、刻苦钻研、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精神,引导学生克服满于现状的思想,培养和训练他们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使他们懂得为人类进步作贡献才是人生最有价值和最有意义的道理。

三、充分领会教材,找到德育渗透的点

教材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根本,虽然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关系,抽象而枯燥,不像文科知识那么生动活泼,但是数学科学的各种概念、定理间的联系、发展变化是无穷的。教材蕴含的丰富“育人因素”,尤其新教材中拥有的更多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分析教材,找到内含与外延,随后利用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的特点,使他们认识到概念间的联系其妙无穷,认识定理发展变化规律,激发学习热情,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在新课程改革推动下,课堂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渗透德育,如合作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其实数学中的定理和推理单靠教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学习效果不理想。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共同思考、推理和论证,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就能体会到合作乐趣和意义,既能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又能帮助他们树立团结合作的互助意识。学生有了这种合作意识,就会明白自己的利益和小组的利益是相互联系和依赖的,只有大家团结一致、互帮互助,才能共同成长和进步,更容易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意识到合作中要相互尊重和欣赏。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我们已经进入竞争时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使他们学会合作。现在的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比较自私,缺乏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使他们明白生活和学习中应有合作精神及合作能力,那样获得成功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五、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较其他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总之,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可以由于对知识、技巧等工具性价值的高追逐,而让原本具有丰富意蕴的数学日益被知识性习得的训练替代。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课程文化,捕捉其中丰富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摸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把数学知识与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谐自然地统一起来。终而通过教研促教学,提升教师数学文化底蕴,还原数学本该拥有的文化气质,发扬人文光芒,挖掘德育因子,在课内必修课中构建“学科文化修养”序列,在教育实践中着手有意积累与尝试,让星星之光点缀教学广博的夜空。

参考文献:

[1]蔡朔.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思考.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12.

[2]庞志会.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融合策略.学周刊,2015.4.

[3]赵永胜.初中数学教学之德育渗透. 科技视界,2013.36.

[4]彭宏辉.试探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导刊,2010.12.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新课改初中数学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