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实证研究

2015-09-10 09:01徐颖
考试周刊 2015年49期
关键词:评价模型

徐颖

摘 要: 本文构建了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评价模型。在深入调研宁波市六所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基础上,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应用偏最小二乘通径技术对评价模型中各项子能力与信息素养能力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一是评价模型可以较好地表示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二是高校学生信息能力培养依赖很多条件,其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是信息应用方面,其次是信息创新、信息整理和评估方面,最后是信息获取、信息需求与信息伦理方面。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信息素养能力 评价模型 偏最小二乘通径技术

一、引言

美国图书馆协会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一种能力,可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同时获取、评价、利用信息,并且可以为此进行学习[1]。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力已成为职业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有关信息素养的研究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重点多集中在信息素养能力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信息素养教育等方面[2]-[4]。从已有研究成果看,信息素养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较完善,不足之处是尚不明确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能力。

本文通过调研宁波市六所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现状,建立信息素养能力评价模型。对学生信息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定量研究影响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关键因素。从理论上为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评价提供科学评价体系,从实践上为信息素养培养提供有益指导。

二、构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评价模型

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对信息素养的表述,本文将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确定为从信息需求到信息获取再到信息运用与创新全过程表现出的能力。提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信息需求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整理和评估能力、信息应用能力、信息创新能力和信息伦理能力六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三、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评价模型,将每个可测指标分别转化为调查题目,编制信息素养能力调查问卷。分别在宁波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工程学院和宁波大红鹰学院六所高校开展实地调研。问卷发放要均衡不同专业、年级、性别的学生数量。参照国内外同类研究的问卷数水平,发放问卷600份,回收6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583份,有效率为97.17%。

1.信息需求能力

信息需求能力指能确认所需信息的性质与范围的能力。从以下两方面考查。

(1)信息需求频度

当调查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是否经常需要获取某方面信息时,选择“经常”、“偶尔”和“不需要”的样本比例分别是63%、31%和6%。反映出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大部分学生都需要获取各方面信息以处理和解决问题,学生对信息需求的频度较高。

(2)所需信息概括

当调查学生是否能较准确地描述或概括所需信息的性质和大致范围时,选择“完全可以”、“基本可以”和“不能”的样本比例分别是16%、76%和8%。反映出绝大部分学生基本能明确和概括所需信息,但也存在少数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不强、信息概括不准的情况。

2.信息获取能力

信息获取能力指根据需求,有效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信息的能力。从以下三方面考查。

(1)获取信息的频度

当调查学生是否经常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所需信息时,选择“经常”、“偶尔”和“不是”的样本比例分别是51%、45%和4%。反映出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自身需求,利用各种信息工具,有目的地获取信息。学生对信息的需求频度与其对信息的获取频度相关。

(2)获取信息的途径

当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几种时,选择“3种以上”、“2到3种”和“1种”的样本比例分别是43%、51%和6%。反映出大部分学生都会尝试利用多种信息搜索、处理工具,多方获取所需信息。

(3)获取信息的效果

当调查学生是否能经常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时,选择“经常”、“偶尔”和“不能”的样本比例分别是23%、72%和5%。反映出少部分学生能及时获取所需信息,但大部分学生无法做到每次都获取切实、有用的信息,获取信息效率有待提高。

3.信息整理和评估能力

信息整理和评估能力指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能力。从以下三方面考查。

(1)信息的理解

当调查学生所获取的各类信息能否准确理解和分析时,选择“是的”、“还可以”和“不能”的样本比例分别是27%、68%和5%。

反映出大部分学生能较准确地理解和分析获取的信息。但也存在极少部分学生无法准确理解获取的信息,从而影响对信息的进一步应用。

(2)信息的筛选

当调查学生能否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必要筛选和整理以满足自身需要时,选择“可以”、“偶尔可以”和“不能”的样本比例分别是49%、44%和7%。反映出大部分学生会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筛选和整理,提高信息利用效率。但也有少部分学生不能对信息进行很好的整理和筛选。

(3)信息整理后的实际效果

当调查学生经过整理和评估后的信息能否更好地满足自身需求时,选择“是的”、“还可以”和“不能”的样本比例分别是42%、52%和6%。反映出大部分学生认为经过筛选和整理的信息能更好地满足自身需要,对信息的筛选和整理很有必要。

4.信息应用能力

信息应用能力指将获取到的信息知识、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以下两方面考查。

(1)信息应用的频度

当调查学生平时是否可以将获得的各类信息和技能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时,选择“完全可以”、“还可以”和“一般不能”的样本比例分别是36%、55%和9%。反映出大部分学生会尝试将获取的信息和知识应用到日常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2)信息应用的效果

当调查学生通过运用各种信息是否提高学习效率或生活质量时,选择“可以”、“还可以”和“基本不能”的样本比例分别是45%、48%和7%。反映出大部分学生通过运用各类信息,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不容忽视的是仍有少数学生尚不能对信息灵活应用,对信息的利用效率不高。

5.信息创新能力

信息创新能力指通过对已有信息的理性分析,提出或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以下三方面考查。

(1)信息创新的频度

当调查学生平时是否能灵活利用各类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或提出新问题时,选择“可以”、“偶尔可以”和“不曾有”的样本比例分别是30%、62%和8%。反映出大部分学生曾尝试应用各类信息解决或提出问题。少数学生尚不能高效运用各种信息处理解决问题,创新能力不强。

(2)信息创新的途径

当调查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并进行创新的方式方法有几种时,选择“两种以上”、“1到2种”和“没有”的样本比例分别是28%、56%和16%。反映出大部分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灵活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尝试创新。但不容忽视的是,仍有少部分学生尚未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

(3)信息创新的效果

当调查学生信息创新能力和效果如何时,选择“较好”、“还可以”和“比较差”的样本比例分别是26%、58%和16%。反映出较少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效果非常满意,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一般,还有少部分学生认为自身创新能力及效果较差。学生利用信息进行创新使用的方法数量与创新能力和效果高度相关。表明未探索到合适的方式方法是导致创新能力低、创新效果差的因素之一。

6.信息伦理能力

信息伦理能力指抵御和消除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具有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和合乎时代发展的信息伦理素养。从以下两方面考查。

(1)抵制垃圾信息的意识

当调查学生是否经常能自觉抵制垃圾或有害信息的干扰,具有一定的自控和自我调节能力时,选择“可以”、“还可以”和“比较差”的样本比例分别是37%、53%和10%。反映出绝大部分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能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或侵害。

(2)抵制垃圾信息的效果

当调查学生各类垃圾和有害信息有没有影响你的生活或学习,你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效果如何时,选择“基本没有影响”、“有点儿影响”和“严重影响”的样本比例分别是39%、53%和8%。反映出各类垃圾信息未对大部分学生造成严重影响,但对少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提示相关部门要加大网络环境整治力度,尽力肃清各类垃圾网站和不良信息。同时,学生自身要加强自控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四、子能力与信息素养能力的关系研究

由于信息素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各方面具有很大相关性,因此为了克服这种多重相关性的影响,采用偏最小二乘通径技术[5]研究各项子能力与信息素养能力之间的关系。

说明评价模型中的信息需求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整理和评估能力、信息应用能力、信息创新能力和信息伦理能力可以解释99.6%综合信息素养能力评价的结果,影响显著,模型的拟合程度高。从通径系数看,对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影响最大的是信息应用能力,其次是信息创新能力、信息整理和评估能力,而信息伦理能力相对其他能力而言影响最小。

五、结论和建议

本文调研宁波六所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并对其现状进行分析。运用偏最小二乘通径技术对评价模型中各项子能力与信息素养能力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评价模型可以较好地表示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影响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最主要的三项因素分别是信息应用能力、信息创新能力、信息整理和评估能力。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1.将信息素养教育渗透到专业学科中。高校要采用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相整合的模式。在内容上将专业课对应的信息分析、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方法上充分利用各种先进信息教育资源,建立完善的信息教育平台,提高学生进行信息应用和创新的乐趣。

2.加强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因英语水平有限,很少查阅或参考外文信息,导致信息获取不足。因此,高校要重视开展中英文双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和思维能力。同时,要开展各种英语专题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3.信息素养教育要从小抓起。信息素养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信息素养培养要从中小学教育抓起。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大对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建设和教育力度,探索适合本地区青少年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姜爱蓉.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图书馆服务[EB/OL].http://tgw.lib.tsinghua.edu.cn/notice/435.

[2]王莹.军队院校本科生信息素养标准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3]赵丽梅,王欣.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大学生信息素养综合评价研究[J].商业经济,2013(12):86-88.

[4]钟志荣.地方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与方法探讨[J].高教探索,2011(4):138-142.

[5]王惠文,吴载斌,孟洁.偏最小二乘回归的线性与非线性方法[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本文系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基于偏最小二乘通径模型的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立项号146231801)的部分成果。

猜你喜欢
评价模型
基于DEA的汽车上市公司相对效益评价
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有效性评价模型
基于学业质量的增值性评价系统的分析与构建
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基于熵权法的西安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大学生平时成绩动态评价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高校内部财务控制与风险管理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
乡村旅游目的地居民低碳意识的调查与实践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能力评价模型研究
政府公信力的提高与评价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