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5-09-10 09:01陈思琪
考试周刊 2015年49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陈思琪

摘 要: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创新教育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突破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核心,中国的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能力居世界前列,但是探索问题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却远远不如其他国家的学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从各方面入手,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训练。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下是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想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兴趣是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创造想象最好的老师。往往只有当人们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才会积极主动地想要探索研究这件事,在学习方面也是。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才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才会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高涨,才会产生学习动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利用求知欲望,激发学习灵感。

在教学活动中需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画图第一课时的时候,我在一开始展示从网上下载的优秀作品,当学生看到这些美丽的作品展现在眼前时,都感到很惊讶、很新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我再介绍画图软件画。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慢慢熟悉各个工具的使用方法,并且创作出美丽的作品。在学习过程中兴趣诱发了学生的求知动机,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对新知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二)运用竞赛活动,丰富学习乐趣。

由于小学生都具有较强的荣誉感和竞争心理,因此利用这个特点,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且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教学输入汉字的过程中,可以以学生个人为单位进行打字比赛,比一比哪个学生能用最快的速度打完一篇短文。还没等我说完,有的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要一展身手,在比赛时学生个个都埋头打字,很认真。对于输入速度快的同学进行奖励,并请他说说输入的方法。通过竞赛活动提高了学生对键盘输入的熟练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了学习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勇于探险的创新精神。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今我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告别以往的“填鸭式”教育。“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一节课的重要前提。创设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生动的情境能够吸引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内容。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提出一些有创造性的方法,这就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和动力。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知识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例如教学《剪贴图形》时,我运用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有一只小蜜蜂在一朵花上采蜜,过了一会儿又飞来了一群小蜜蜂,可是这里只有一朵花儿,其他小蜜蜂没有花儿可以采蜜,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有没有好办法帮小蜜蜂变出更多的花朵呢?”通过课件展示和老师描述,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踊跃举手,都想帮小蜜蜂解决这个大难题。随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在激烈的探讨过后,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得出可以通过复制花朵,再粘贴的操作方法变出更多花朵,这样就能帮助小蜜蜂解决问题了。在讨论中还提到可以通过旋转和反转等功能,得到更多形态的花朵,使画面显得更加生动。

这节课创设的情境贴近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故事情境引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学生碰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之后积极思考,迸发出新的想法和思维,使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变得不再困难,因此,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动力。

三、鼓励创新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当中形成和积累的,通过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丰富学生的感知,掌握大量知识,并且通过自主分析、归纳、积累,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引发思考,并且通过实践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比如在教学Power Point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和调整图片大小这课时,让学生自己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学生的作品有自己设计的风格和独特之处。在学生制作的过程当中,我仔细巡视观察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在作品展示时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展示给大家看,并让小作者说出他们的创作思路,再让其他同学发表评价,怎样能做到更好。被展示的学生感受到了创新的收获,观看和评价的学生也体验了创新的乐趣。

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不是通过教师一人说,而是解放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都参与讨论和操作。不管学生创新实践的结果如何,学生都体验了创新的过程,得到了通过自己实践得来的成果。这个时候教师都应给予肯定的评价,让学生知道结果的成败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大胆尝试就是成功。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求,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从新的教学观念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创新实践,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在教学中循序渐进长久坚持。我相信,留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就会收获多一些创造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1997.

[2]阎立钦.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育研究,1999(7).

[3]俞学明,等.创造教育,1999.

[4]肖川.论创新教育.教育研究,2001(11).

[5]陈至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11).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