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思维导图在“物质的量”教学中的应用

2015-09-10 09:01于婷
考试周刊 2015年49期
关键词:物质的量巩固网络

于婷

摘 要: 思维导图是一种优异的大脑学习工具,可使知识理解过程可视化,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先导 网络 巩固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人托尼·布赞(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开始时作为一种新的记笔记的方法出现,和传统记笔记的方法不同,思维导图往往从一个主要概念开始,随着思维不断深入,逐步建立一个有序的发散的图,是对思维过程的导向和记录。托尼·布赞认为思维导图有三个明显优势:(1)注意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并以分支上的关键词形式有效帮助学习者加速对内容的整体把握和记忆;(2)图像、色彩的运用有效刺激了大脑;(3)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学习者能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发散思维能力,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思维脉络,并可供自己或他人回顾整个思维过程。笔者以苏教版高一必修化学一《物质的量》为例,尝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

教材地位:本节教材融合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配制等知识并彼此结合渗透。本节内容贯穿整个高中化学学习,在《必修二》、《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中都有不可忽视的应用。学习本节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从微观层面深入认识物质,建立物质的宏观数量和微观粒子的数量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自然科学。

学情学法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但对于本节一些概念,抽象思维的形成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相对于初中丰富的演示实验,本节概念性知识缺乏趣味性,比较枯燥,学生兴趣低。针对这些问题,本节教学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消除学生对学习的乏味感。

一、课前先导,明确目标

课前预习是学生增强听课效果的重要环节。刚从初中升上高一的学生很快发现:高中课程与初中相比,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科目,都多了很多,也难了很多,单完成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已经花去不少时间,能留下预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如何才能让学生短时间内的预习达到较好效果呢?在学习物质的量知识之前,笔者布置学生预习工作,并根据预习内容制作一张思维导图。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时以手工制作为主,思维方法不同,展现方式也不同。下面为学生预习时的一幅思维导图。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对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知识点有了初步了解。比较以往简单的看书预习方法,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帮助学生明确目标,阅读时能集中精神,在短时间内把握阅读内容的要点,并理顺自己的思路。同时,标记的使用能让学生听课时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增强听课效果。而笔者通过查阅学生思维导图能迅速找到学生对该内容的思维障碍点,确定重点难点,从而使讲课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图1所示,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存在盲点,而且图中阿伏加德罗常数也是写错的(没有带单位),另外出现的公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变式。使笔者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针对性。

二、课中论证,构建网络

学习心理学指出,中学生能持续集中精神听课的时间约20min,加上本校学生自控能力较弱,因此,学生经常在听课过程中走神,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经常引入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如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实验展示等,在讲到物质的量相关知识时,笔者还尝试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听课要做的工作其实就是补充和完善该思维导图,在“有疑惑”、“完全不明白”的地方尽可能标记上“已明白”、“还有问题”、“拓展知识点”等。上课时,教师使用实物投影,展示几张有代表性的思维导图(思路设计不同),先由思维导图的作者阐述本节内容,将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同学分享,而困惑不能理解的地方让会的同学补足。原来笔者还担心学生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因为能力要求还是很高的,事实上学生兴致很高,讨论很激烈,平时教学中适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比填鸭式教学效果好得多。当然新授课中学生知识面有限,有些内容说得不到位,教师从旁进行补充说明。思维导图是没有标准的,只要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该思维导图对学生来说就是一幅好的思维导图,就值得鼓励和倡导。如下图学生展示的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思维导图,简单明了、便于记忆。

三、课后巩固,反思提升

复习课上运用思维导图功效非常突出,与传统复习课相比,效率可以用神奇形容。用思维导图建立的知识网络非常有利于知识体系建立。主要优点在于:容量更大,逻辑关系更清晰,重点难点更突出,与平常授课结合更紧密。

本节概念性知识比较多,学生学完后或许未必能完全理解,笔者的补救措施是及时巩固。高一学生应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良好学习习惯。学完本章节知识后,笔者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整节或整章知识点的总结,并依自己的理解画出思维导图;其次,笔者通过批阅学生交上来的作品,把握学生在整个章节中的思维难点和知识重点,并对其在思维导图中体现的思维错误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

如图3,该生围绕第一章内容做了一个导图,基本把整个内容的架构都体现出来了,说明该生对第一章内容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围绕物质的量的阐述时对几个量之间的层次关系理解还不准确,另外中心主题不够突出,图形运用不够鲜明。对于学生的优秀作品,我还在班上展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对于复习课,思维导图展开方式很多,可以是一张图上呈现几个单元的知识,在图上标出重点和难点,辅之平时教学图片,可以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也可以是一张图若干题目,以题目中的中心词和设问方式为中心,迅速提取有关知识,按一定规则整理出相当完备的答案。还可以指导学生画单元知识思维导图,给学生一个中心词、一张图片,让学生回忆相关知识,边回忆边画,遇到困难就做上标记(说明有问题),然后一起完善思维导图,这样,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就浑然一体了,知识盲点非常清晰,复习课的效率就提高了。

通过思维导图在三个层次的渗透,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加深了,以后教学中适时使用,提供给学生一种新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将复杂的知识点整理总结,将化学书读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利用思维导图教学,不仅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减负增效,而且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许家成.再论智力障碍概念的演化及其实践意义.中国特殊教育,2005.5.

[3]齐伟.系列1:概念图/思维导图导论.教育技术导刊,2005.5.

猜你喜欢
物质的量巩固网络
小学语文作业布置之我见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SOLO视角下学生“物质的量”学习的思维发展水平研究
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教学思考
“摩尔”概念难点成因及化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