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即教育”理念指导初中化学教学

2015-09-10 09:01叶艺燕
考试周刊 2015年49期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油条化学

叶艺燕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基于此,我认为在化学教学中要突破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界限,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还化学教学以生活本色,使学生在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个性发展。

一、优化教学情景,让学生体验生活

新课标倡导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道德,凸显“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带回真实的生活中,让他们面对真实生活,自觉进行观察、感受、体验、分析、研究、反思,引导学生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显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带入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动机。

例如在教《氯气》一课时,先利用课件播放近期有关氯气泄露的图片引起学生注意,提出问题:如果你在现场该如何逃生?讲述氯气的性质时可借助化学小故事,如讲述故事:国外一个淡黄色头发的学生跳进游泳池游泳。一会儿,人们吃惊地发现从水中站起一个满头绿发的青年。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在讲述完氯气的性质后,提出问题:你们养过金鱼吗?自来水可不可以直接养鱼?

二、活化教学内容,让学习贴近生活

“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化学课的教材内容一般是以一个或几个实验、情景为载体,引出一个道德主题,这些内容大部分源于现实生活,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较远,如果坚持使用教材的内容则肯定会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化学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教育资源,把生活搬进课堂教学,教师应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变革与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改造和丰富教学内容,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

例如:燃料和燃烧、溶液、酸、碱、盐、有机物和各种材料等,处理这些素材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收集和筛选,以此充实教学内容,还化学课堂以生活化的本色。如可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常用的几种燃料中,哪一种最理想”,也可以设计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在新制的氧化钙中加入水能煮熟鸡蛋”等创设学习情境。只要教师善于从平凡但广泛的生活之中挖掘出具有化学教育价值的素材,把那些与学生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事物、现象等引入课堂,让他们探询、感悟、理解、想象,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深化教学知识,让学生理解生活

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促进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知识和人生的意义。例如:炸油条时,向面团里常加入纯碱和明矾,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发明油条的人可能并不懂得化学,但是不自觉地利用了三个化学原理,才有了受人喜欢的油条。纯碱(NaHCO)和氢氧化钠(NaOH),这就是做油条的第一个反应:

两个反应结果使面团里形成许多充满二氧化碳的微小气室,气体受热会发生膨胀,所以在炸油条时油条迅速膨胀起来。但上面两个反应结果会产生较多的氢氧化钠,因氢氧化钠是强碱,那是不能吃的,巧在发明油条的知道用明矾,中和氢氧化钠的碱性。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铝呈胶体形式存在,有利于包裹二氧化碳气体和使面团具有较大限度的伸胀性。氢氧化铝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它能中和胃中产生过多的胃酸(盐酸),保护胃壁黏膜,因此患有胃病的人,常吃油条有好处,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舒坦自己的胃。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密切联系起来,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是教育现象之说明。”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化学课,使学生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同时让学生养成自己分析问题的习惯,理解生活的问题。

四、感化教学对象,让学生热爱生活

“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和方法是“教学做合一”,即根据学生的生活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学,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

例如在教学“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后组织学生到环境监测站参观,听取工作人员的介绍,让学生明白目前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知道煤燃烧、机动车辆排放废气、乡镇工业的较快发展和农村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空气、水源与土壤的严重污染,导致在粮食、蔬菜等植物中残留,给人和牲畜造成潜在的危害。如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沙漠蔓延、树林锐减、人口剧增、一些物种灭绝和水源污染等均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化学因素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当今环境问题都源于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盲目地对自然界进行改造。同时利用化学知识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让学生了解、关注这些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的目的。

总之,“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书本是死书本”。因此,化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世界,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

猜你喜欢
生活即教育油条化学
烧饼 油条
油条让我相信爱情了
油条为什么要两根一起炸
我妈妈是卖豆浆油条的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行知教育思想构建有效地理课堂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