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职人才职业素养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

2015-09-10 09:01淡莎
考试周刊 2015年49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企业

淡莎

摘 要: 随着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在新的就业形势下,西藏地区高职院校培养的大学生职业素养能否适应社会需求,是否“靠得住,用得上”?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成员针对西藏地区高端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及企业对学生的从业要求进行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培养对策。

关键词: 职业素养 职业院校学生 企业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在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要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职业素质指学生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就业和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一、西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随着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在新的就业形势下,西藏地区高职院校培养的大学生职业素养能否适应社会需求,是否“靠得住,用得上”?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成员进行了问卷调研。调研对象包括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六个系部、十二个专业的在校生;同时,挑选西藏开发区15家企业进行调研。调研的形式包括问卷调研、电话调研等;通过问卷调研和访谈等形式,我们发现企业的要求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之间,既有一致之处,又存在一定的差异。

1.西藏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观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调研结果显示,近71%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认为毕业以后最好的就业方向是考公务员,14%的学生选择自主就业,12%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在家人期望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的选项中,80%的家长期望子女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为公务员,仅7%的家长期望子女毕业后自主就业。与全国各大高职院校相比,自主就业和主动就业已经成为内地各大职业院校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业行动。由于西藏的历史、区域自然环境及经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西藏职业院校乃至整个西藏高校的大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就业状态,依然存有等待、观望等侥幸心理,依然把报考公务员作为主要就业方向,除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外,家长的就业观念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观。

2.西藏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调研,32%的学生认为自身具备专业理论知识,26%的学生认为自身具备实践操作能力,20%的学生认为自身具备行为作风与道德素养,而敬业精神及合作态度、创新创业素质仅为调研总数的10%。在现在的自身素质是否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这一选项中,26%的学生认为完全可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而有3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并不清楚职业素养能否满足用人单位要求。46%的学生认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需要加强学习或锻炼,而认为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创新能力、工作责任心等还需提高的学生比例仅为10%左右。50%的学生认为在大学生涯中担任学生干部或参加学团活动对将来就业比较重要,28%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最重要条件是职业素养,2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最重要条件是人际关系。由此可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相关知识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西藏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要求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对西藏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调研结果来看,企业看重大学生以下职业素养:

1.优秀的个人品质

从企业调研结果来看,企业看待从业人员的个人品质就像一张通行证,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的品质就是企业的“品质”。调研发现,很多企业愿意招聘品质优秀而专业知识成绩相对差一点的毕业生,不愿意招聘专业知识优秀而素养较低的毕业生。

2.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从问卷调研来看,企业希望大学毕业生将选择的这个“职业”当做自己一生追求的“事业”,在从事这个职业的过程中要敬岗爱业,对工作岗位充满敬畏,要有与企业荣辱与共、同甘共苦的使命感。企业最青睐具备强烈责任心的员工,当你对自己的工作和公司负责的时候,你就会认真对待工作,勇于承担责任,努力做到最好。

3.顽强的吃苦耐劳精神

企业非常欣赏勤奋好学、吃苦上进的年轻人。大学生在做自己的职业规划时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既能吃苦,又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各种困难、挫折的考验,具有百折不挠、永不屈服的精神品质。

4.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企业能否顺利发展,归根结底离不开企业核心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略决策能力,团队中每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其他成员的帮助。我们每个人都要明白: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把个人实力与团队实力结合在一起,形成合力才具有价值意义,所以企业非常看重毕业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5.较好的心理素质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压力日益加重,大学毕业生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面临挫折、失败时,能否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挑战自己的信心和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事实上,区内很多用人单位都表示薪酬并不是问题,关键是找到合适人才。这表明对于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企业是不吝于支付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的。因此,对于职业院校毕业生求职者来说,虽然政府部、事业单位是求职不错的选择,如果把目光放得更远大些,到更需要人才的中小企业任职,在那里同样有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三、西藏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对策

1.通过调研结果来看,绝大多数企业认为学生自我定位不清晰,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就业生涯没有同奏安排,因此学生一入学时就通过开设各类讲座、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养职业院校学生正确的就业观,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类型的招聘会,感受企业文化和企业氛围。动员学生多向家长宣传企业就业的发展前景,转变家长对学生就业观的影响。

2.构建培养职业素质的教学体系。从调研结果来看,60%的企业认为高等院校在对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较突出的问题有实习制度不规范、就业指导不健全。16%的企业认为学校忽视学生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围绕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这一主题,高职院校应有意识地将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专业能力有机结合,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要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素质有关、使用率高的专业知识内容,并根据职业不断变化和新的要求,逐步建立起以培养综合职业素质为目的、岗位实用性和专业针对性强的课程体系,不断推进高职学生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拓展。

3.构建培养职业素质的考核评价体系。改革考试管理模式,学习领域课程的成绩评价主要分为成果评定、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三个部分。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有赖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较高自我认同感。因而,学生自我评价表现出的是学生对自己工作成果的判断,实质是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工作能力进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获得提高。

4.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高职院校应准确把握社会、企业对人才各方面直接而实际的需求,以企业协议培养等方式实行订单培养,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开设专业、设置课程,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人才产出结构与人才市场需求之间的自动平衡。

5.以职场实践促进职业素质的提高。从调研结果来看,35%的企业认为学生就业失败的原因是缺乏实践经验,现代企业对员工培训早已不再局限在职业技能上,很多企业都成立了企业文化部或类似部门专门负责对员工职业精神的培养。当前高职学生中存在随意跳槽、标榜个性、崇尚个人奋斗等现象,与现代企业要求的爱岗敬业、团队精神相去甚远,都需要加强教育力度。

四、结语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将决定他求职择业的层次与自由度。职业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靠毕业前的突击武装能实现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在整个大学期间,按高要求有针对性、分阶段地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逐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择业竞争中的强手。具备良好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的敲门砖,也是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出奇制胜的法宝。

参考文献:

[1]雷光.从企业需求谈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6.

[2]万红.基于企业要求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8,8.

[3]王振洪.系统培养提升高职生职业素养[J].中国教育报,2012,10.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