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科技翻译教学现状及建议

2015-09-10 09:01符文欣
考试周刊 2015年49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教学

符文欣

摘 要: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中外经济技术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科技翻译人才的需求增长,然而,我国高校科技翻译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本文旨在分析科技翻译教学现状,并就科技翻译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明确科技翻译标准;二是注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三是鼓励学生加强科技领域专业知识学习与积累;四是让学生多进行科技翻译练习实践。

关键词: 科技翻译 教学 逻辑思维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外经贸洽谈和科技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科技翻译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怎样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水平科技翻译人才?给科技翻译教学提出巨大挑战。然而,我国科技翻译教学起步较晚,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当前科技翻译教材编写面向的对象主要是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和翻译专业的本科生及硕士生,而且应用情况并不乐观。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基本没有开设专门的科技翻译课程,现有翻译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基本翻译技巧和翻译理论,教学材料以文学、社科为主。即使涉及所谓的科技翻译,往往只是其中一小章节,所讲内容不深入,所选例子常常是一些简单科普文章,与真正的科技翻译相去甚远。针对翻译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生开设专门科技翻译课程的高校也不多,而且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侧重的还是翻译理论学习,缺乏真正的翻译操练。这就形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许多毕业于名牌大学外语院系甚至主攻科技英语翻译方向的研究生,到了工作单位往往胜任不了科技翻译的职位,很多工程技术人员根本不愿意看专学外语的学生翻译的科技文章。由此可见,我国科技翻译教学未受到足够重视,科技翻译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

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科技翻译人才的需求,我国高校应重视加强科技翻译教学,努力探索提高科技翻译教学质量的途径。笔者就如何提高高校科技翻译教学质量提几点个人建议:

1.明确科技翻译标准

科技翻译的客体是科学技术文本,包括科学著作、科普读物、技术性文本(实验报告、产品说明书、技术标准,等等)。科技文本讲求客观性、正确性、严密性、逻辑性,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层次分明,逻辑性强,以避免产生歧义。刘宓庆先生曾指出科技文本“总是力求少用或不用描述性形容词及具有抒情作用的副词、感叹词及疑问词……尽力避免使用旨在加强语言感染力和宣传效果的各种修辞格,忌用夸张、借喻、讥讽、反诘、双关及押韵等修辞手段,以免使读者产生行文浮夸、内容虚饰之感”(刘宓庆:1998:333)。根据科技文体的特点和总结前人提出的翻译标准,马清海等学者认为科技翻译的标准为:一要准确,正确理解和表达科技内容、科技概念(特别是科技术语),语言形式、逻辑关系、符号公式、图标数字等要准确无误,忠实于原文;二要简洁,就是用词、造句、行文简洁明了,精炼通顺;三要规范,就是语言、文字、术语、简称、符号、公式、语体、文章体例、计量单位等都要规范统一,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马清海,1997:27)。因此在科技翻译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清楚科技文体的行文特点,明确科技翻译的标准,告诫学生科技翻译来不得半点马虎,要做到译文表达的信息忠实于原文,译文通顺流畅,合乎译语规范。在理解时不允许模糊不清、模棱两可,更不允许因不理解而自由发挥。

2.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科技文章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演变规律及应用原理,因而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严密的逻辑性。逻辑作为一种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贯穿翻译过程的始终,逻辑分析判断能力在科技翻译中尤为重要。无论是原文的理解还是译文的表达,都需要逻辑指导和规约,逻辑分析能让译者正确理解原文。对原文的理解单纯局限于表面语言现象往往不能解决问题,译者需要透过原作文字,运用逻辑分析对句子结构、语言环境、上下文与事理关系进行全面分析推敲,弄清作者阐明的事理和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才能最终解决语言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由于科技术语的单义性,科技英语中一般不存在词汇歧义,但是存在结构歧义。在科技翻译过程中,结构歧义会给译者正确理解原文造成困难,此时逻辑分析是有效消除结构歧义的方法。此外,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英语语意显于形,注重形式结构的严密性,多用关联词,句子各部分的关系清楚明了;而汉语语意隐于形,不重视形式结构的严密性,少用关联词语,句子结构松散,各部分关系不明确。因此翻译时,尤其是汉译英时,译者需借助逻辑分析弄清楚隐含在字里行间的逻辑关系,并把它们在译文中显化,适当增加体现逻辑关系的关联词,否则译文就会出现句子结构松散、含义不清等问题。

3.鼓励学生加强科技领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文理本不是一家,科技翻译行业特点较强,要实现文理融会贯通,成为既懂相关科技领域知识而英语功底又深厚的复合型人才实属不易。“如果科技翻译工作者对所译资料的专业内容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那么他就不可能得心应手地翻译,他的译文极有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病症:译文不准确、译文不充分、译文不专业”(李海军,2006:44),可见专业知识对科技翻译非常重要。英语专业或翻译专业学生的优势在于精通外语,但知识结构单一,欠缺科技领域的专业知识,要解决这个问题,英语专业或翻译专业的学生应适当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除了修普通科技英语课程外,学生可根据兴趣适当选修一些理科课程,了解相关科技知识。而且学生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接触并学习大量中英文科技信息,了解相关领域科技发展动态,积累一些科技专业知识。此外,加强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教学很有必要,随着理工类学生外语水平不断提高,针对外语基础较好的理工专业学生,大三大四时可开设翻译选修课或讲座,请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给他们讲授基本翻译原则、思路及技巧,并辅之以相当数量的科技翻译练习。国内有学者提出:在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大三时选拔一些理工科学生辅修英语第二学士学位,或从理工科学生中选拔双语较佳者到外语学院插班学习,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而且具备丰富的科技专业知识,因而能出色地承担科技翻译工作(穆雷,1999:175-176)。

4.让学生多进行科技翻译练习实践

科技翻译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侧重实践锻炼。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的翻译极少,没有开发出学生自身的翻译潜力。科技翻译教学应强调其实用性,可增加翻译实践内容,寓理论于实践中,树立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可要求学生多做科技翻译练习,通过自己查阅字典、资料独立完成每一次翻译练习,然后进行课堂讨论,选出优秀译文供大家欣赏或给出范文进行对比教学。教师应听取学生翻译过程的回馈,并对学生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及时进行探讨、梳理与解答。在这样翻译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思考与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远比一言堂式的灌输要好很多。好的科技翻译来自苦心钻研和实践,学生多实践后有助于增强他们对科技翻译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科技翻译教学现状并不乐观,仍有很多值得提高改进的地方,相信在大家的不断努力探索下,科技翻译教学会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科技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安新奎.论“信、达、雅”与科技翻译[J].外语教学,2006,27(4):60-63.

[2]范武邱.科技翻译研究:困境和对策[J].中国科技翻译,2007,20(1):49-52.

[3]李延林,杨根培,旷剑敏.论英汉科技翻译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4]李海军,彭劲松.专业知识:科技翻译的瓶颈[J].中国科技翻译,2006,19(3):44-46.

[5]李海军.英语专业科技翻译教学中三种意识的培养[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4):141-143.

[6]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7]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8]马清海.试论科技翻译的标准和科技术语的翻译原则[J].中国翻译,1997(1):27-28.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