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5-09-10 09:01许洪亮
考试周刊 2015年49期
关键词:发展创新

许洪亮

摘 要: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勇于实践的人才,要创设情境,首先要开拓创新领域,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创新,保护学生创新成果不失时机地发展创新,培养动手能力,拓展创新空间,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鼓励孩子创新,顺应时代需求发展,培养学生自觉创新、勇于创新、主动创新、持续创新。

关键词: 尊重个性 促进创新 发展创新 鼓励创新

“教育”的“教”就是传授知识、解决疑惑、疏通道理。“教育”的“育”就是从孩子长远发展来看把他们培育成能驾驭自己未来生活的人。现代生活节奏快、瞬息万变,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真正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呢?那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勇于实践的人才。基础教育是激发孩子创新精神的萌芽阶段,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挖掘他们的创造新潜能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创设情境,开拓创新领域

只有在自由的思维空间中才能诞生创新灵感。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大胆猜想,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情境空间。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促进创造力,需要提供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辅助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调动各种器官参与认知活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得以发展。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则给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教师作为一个引领者要放低姿态,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不要吝啬赏识语言,说出来之后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经意的语言和行动会为孩子创造美好的空间氛围,如“抚摸学生的头,小小的拥抱,一句你真棒”等。这样孩子们都有美好的心境,创新意识就在这美好心境之中孕育。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发现知识的过程,体验并享受获取知识、积极创造的过程。

二、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创新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创造欲望,每个人都有创造性。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和自主性,依据学生志趣、特长加以引导,培养具有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我们班有个孩子单从学习来说不是很优秀,但她在美术方面很有特长,不仅画画好,还喜欢设计,去年开运动会期间每个班级都要设计自己班的旗帜,我就鼓励她做这件事情,每天下课都不出去,在本上画呀画,最后她设计的班级旗帜得到了校长和老师的好评,这件事情使她树立了自信,而且在其他方面有了很大进步,我们班级的板报成为她创新的园地,每次都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我的鼓励下爱动手的张岩为班级设计了抽拉式黑板檫,这样擦黑板的时候就不用站到凳子上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应该赋予学生自由发展的机会和权利,使学生向自己擅长的方向发展,让学生自己去突破、去创新,才能使学生内心蕴藏的创新渴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得以发掘。

三、保护学生创新成果不失时机地发展创新

孩提时代是培养想象力、创造力的最佳时期,孩子们奇异丰富的想象往往会孕育出奇妙的创新。记得有一次学生在作文中写道“今天的阳光很活泼”,也许有的教师认为这是个病句,我却认为这是个生动的句子,既表达出阳光的美丽,又表现出阳光下的绚丽生机,于是我表扬了这名学生。小小事例之后,学生在写作中大胆想象,不断迸发出鲜活的句子。我让孩子们把这些优美的自己创造的语句做成手抄报,张贴到教室的班级文化栏里面,让孩子们感受自己创造的快乐,事实告诉我们不要秉承因循守旧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奉行否定、灌输的方法,那样孩子们富有个性的想象、鲜活的思维将被标准答案束缚得规规矩矩,致使学生不敢大胆想象、踊跃创新。想象力渐渐萎缩、退化,几乎丧失。所以我们要鼓励求异、鼓励创新,不要以常规说法死死抓住标准答案束缚孩子们思维,应让孩子们“发疯地去想、去做、去写”,那么将来才会出现令人耳目一新的发明与创造。一些教育专家常常拿中国课堂和美国课堂比较,最大区别在于学生课堂上思想的放飞、想象的扬帆、创新的释放。

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拓展创新空间

创新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诱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培养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让他们在饱满空间中自由地、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许多著名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无不与他们小时候勤于动手有关,如爱迪生、爱因斯坦、莱特兄弟等名人勤于动手的事例不胜枚举,只要我们放手,让孩子动手,动手过程中学生可以满足创造欲望和激情,把他们的所想所思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这样学生主动性有了,动手过程中才能发挥创造性。现在教科书里增加了很多类型的综合实践作业,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动手能力,让孩子在动手过程中发现自我创新能力。

五、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鼓励孩子创新

现在的家长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把孩子课余时间排得满满的,各种辅导班、试卷、练习题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家长把专制方法强加到孩子身上。家里孩子们爱玩弄一些小东西,爱动手做一些小东西,尝试自己发明东西的快乐。大多家长看到此景就会呵斥“作业完成了吗?还不去看书……”直接否定孩子的想法、做法,使孩子的创新意识扼杀在萌芽阶段,对孩子的想法、做法我们不应奉行否定态度,这样做很有可能抹杀未来发明家。教育成效需要校外、家庭教育的配合,让孩子在学校中养成各种良好习惯,学校和家庭应形成合力为孩子提供发明创造的空间,让他们的创新在其中萌芽、生长、成熟。

总之,教育教学不能一成不变地运用老套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寻求与时代同步,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只能被学生淘汰,学生厌烦,不乐学、不爱学,自然就学不会,以致不喜欢上你的课,这时候你就被学生从心里淘汰了。经商时一味步他人后尘,没有属于自己的一点新奇东西,最终会被其他有创新意识的商家湮灭在商海。因此,为了孩子顺应时代需求发展,本着对孩子未来负责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更自觉创新、勇于创新、主动创新、持续创新。在这种氛围熏陶下让学生成为积极创新、敢于创新的时代需要的人。

参考文献:

[1]邬志辉,张培.创新教育:概念、定位与变革[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6).

[2]栾谨崇.创新教育与教学模式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0).

[3]潘立,计时鸣,鲁聪达.以创新教育平台为基点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3).

猜你喜欢
发展创新
中国农村金融产品发展创新的几点思考
市场发展趋势下的电子商务运营教学研究
物流化背景下物流货运险的发展与创新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打造与发展创新
加快农村文化发展 助力新农村建设
分析强化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创新的对策思路
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策略
新开发银行的发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