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2015-09-10 07:22洪艺富
考试周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形式多样主体作用学习兴趣

洪艺富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大家普遍忽视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注重课堂知识的灌输,而忽视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十分低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个极佳的途径。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形式多样 主体作用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就必须积极有效地组织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予他们必要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促使他们自主地学习、主动地参与,在语文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使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发展。

一、活动课点燃了学生的兴趣之火

高中生情感丰富,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思维认识由感性逐渐过渡到理性,求知欲明显增强;学习目的逐渐明确,学习内动力明显增强。根据这一特点,要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使语文教学具有形式的多样灵活性、内容的趣味性和价值的可观性,从而使活动课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使学生乐于在“动”中“活”学语文。

1.形式的多样灵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比较好动,情感丰富、外显,喜欢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的活动。如问答讨论、调查报告、参观访问、改编表演、学习对联等,对他们都很有吸引力。针对这一点,我们可把一些单调枯燥的知识传授转化为有趣的灵活的活动课,让学生在集知识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活动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目前,对联的考题已出现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平时注意对联的考生,就答得比较好。据此,我让学生在国庆长假期间收集至少十副对联,等继续上课时交流。学生兴致勃勃地收集了许多佳联,如“虽然毫未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量杯量筒,量量学识深浅试管试剂,试试水平高低”(教室),“丢一个饭团,抛却了父母苦心经营的旨意;蓄几分钱币,积攒起前人跟难创业之精神”(学生食堂),还有歌颂孔繁森的“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魂死不还乡”;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如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事业重如冈底斯山等。这次活动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知识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高中活动课所涉及的知识,除了具有科学性还有趣味性。如《扁鹊见蔡桓公》一课中涉及的医学知识就有很强的科学性。为了上出“趣”,我让学生既当导演、策划,又当演员,用活动课的形式完成。本文是一篇很适合表演的古文,顽固而愚蠢的蔡桓公,本身就令人发笑,如果在他的周围安排一些一味奉承而又愚不可及的大臣,就更可笑了。生活中蔡桓公周围的大臣的存在是必然的,文章因为需要简洁而没有写出来,当我们把故事再还原成生活时,就把这些生活细补出来,这样就既体现了生活的真实,又增强了表演的趣味性,岂不妙哉。这样还不够,我们还借古人的口说出现代词汇,从而创造更加荒诞滑稽、幽默可笑的情景。课前,我先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自行设计表演道具,再用一节课让他们表演。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上台表演,在兴趣盎然的氛闱中完成本次活动。有的同学很有创新意识,大胆引进现代词汇,如第一次扁鹊见蔡桓公,桓公的病在“腠理”,扁鹊走上前说:“你的皮肤上长满疥疮,臣有祖传秘方达克宁霜,请火干擦用。”第三次扁鹊见桓公,病在“肠胃”,扁鹊说:“大王,您的病已到肠胃里了,别硬撑着,还是服点斯达舒吧。”最后桓侯“使人索扁鹊”,他的大臣报告说:“扁大夫已乘飞机去秦国了!”这里的“达克宁霜”、“斯达舒”、“飞机”都是现代词汇,用在这儿既滑稽可笑,又充分显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跟生活的密切相关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了使学生真正认识学习语文的价值,我们应该使学生认识到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认识到语文与他们的学习、工作息息相关。如我们在活动中安排了“家乡特产介绍会”、“语言美容院”、“广告三分钟”等,还组织学生模拟在人才市场招聘会中介绍自己。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语文对他们有很大帮助。通过开展活动课,学生对语文的认识深化了,自然乐于学好语文知识。

二、活动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素质教育所主张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人格,这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对待学生最基本的态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着眼于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我们设计活动课,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始终处于动态活动中,并居于主体地位,教师主要起引导、调控、激励作用。怎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呢?首先,应以一定的知识为载体,选取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知识点设计活动内容,即选取学生可动的教学内容。其次,通过情境渲染、实物演示、言语激励等方法,激发学生看看、说说、做做的强烈欲望。再次,使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动”的时间、空间,人人都有动的机会。最后,让学生动而有序,动而有道,以体现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活动课的教学原则。

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城镇周围的污染情况,我们让学生到城镇周围做了一次考察,并拟订了以一个考察项目:1.途中所见的机动车数量,2.流经居民区的小河水质量情况;3.城镇周围丢弃物情况;4.吸烟人数。考察后,同学们从具体的数据中一下子就捕捉到了本质的东西;为了生存环境,我们的环境意识需要强化。在占有了大量翔实材料和准确数字的基础上,学生们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写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调查报告,达到了学好语文知识的目的。同样,在开展写作实践活动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媒体中所报道的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引导、鼓励学生发表虽不很成熟却很有个性的认识。

三、活动课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课是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科课程知识纳入有机知识结构中,从而培养能力,进行大胆的想象、探索和求新。它立足于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提供一个最广阔的空间,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个极佳的途径。

总之,语文教师要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适时适量地开展活动课,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成为想动手、会动手、善动手的一代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形式多样主体作用学习兴趣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浅谈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动漫形象及其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