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2015-09-10 07:22刘桂英
考试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教学改革小学语文

刘桂英

摘 要: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阶段,而小学语文教育则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它是学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的最基础阶段,也是促使学生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认同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至关重要,文章认为可以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两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改革 角色定位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的角色定位

学生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有意识、有情感、有个性的社会人,他们并不盲目、机械、被动地接受教师作用于他们的影响。学生的能动性表现在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学生的自觉性表现在学生能根据一定的目标或要求,或者在某种情境的激发下,能自觉地采取相应的态度或行动。学生的独立性表现在学生能够自行确定或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目标和行动方式,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行动中自我监督和自我调控。学生还具有创造性,有超越意识,比如超越书本、超越老师、超越自己和群体。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传道授业者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向学生传播科学知识、思想道德精神,这是教师最基本的任务。教师还是学生的朋友和榜样,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教学活动要全面实现教学的整体功能,教师就需要精心设计,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教学有序进行,给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养成循序渐进的习惯,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资源分配、教学活动展开等方面要具体实施。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管理者,教师通过管理对教学各要素及其关系进行调控。

(三)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这是新课改对教师角色扮演的新要求。新课改要求教师把重心转移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上。首先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过于强调知识传输的倾向,原先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是灌输—训练,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控制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这些就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这首先表现在课堂语言交往的主体性缺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在教学过程中的质疑都由教师提出,学生几乎没有质疑的机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帮助学生养成质疑的学习习惯,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一)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情感理解能力

一直以来,语文教师在给学生讲授和剖析书本中的文章时,强调字词的识记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在解析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过于死记硬背,对字和词的来源和结构的解析不够清楚,教师提高语文素养是对学生负责的一种作为,学生对字词的理解的深刻程度对于学生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教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过于讲解文章的知识理解,而忽略了文章的语言情感;过于重视段落之间的分析,而忽视了整个文章的综合感性理解;过于教条地讲授文章传播的主旨,而否定了学生部分合理的理解;过于将语文学科化,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思想的变化发展。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色彩的体验,是语文阅读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这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语文是文学性非常强的学科,它包含浓烈的情感色彩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就不能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如果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本本身的情感色彩,而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就不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因此,教师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要丰富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文章中所描摹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动作等,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 提高学生朗声训练的质量

听、说、读、写是学生最基本的能力,有声朗读朗读能加强记忆。记忆是人脑的一种特殊功能,是人类储存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朗读能加深记忆,巩固记忆,唤起学生的感知和想象,起到联想记忆的作用。通过音韵调的变化可以产生一系列声音形象,并使之牢牢印入人们的脑海之中。

教师一直重视学生的写的能力,忽略学生读的能力。早上是非常珍贵朗读时间,但是课堂朗读效果并不是特别好,原因是学生不知道朗读的好处,其次是学生在朗读时没有目的感,没有投入感情,有的只是鱼目混珠,混杂在大家中却自己在开小差。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有声朗读的过程中应该进行有效监督,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情感进行有声朗读,长期而反复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遣词造句能力和情感理解力,而且,对于名篇名句的背诵还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和积累素材。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作文是学生接触写作的第一步,是学生平日词句积累和情感世界表达的一个表现,能否写好一个作文,需要平日的积累、对外部世界的细致观察、需要真实的情感。传统的作文写作,仍然按照范文里的时代背景、文章分析、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作者生平简介和写作特点六大板块进行公式化的讲解,使作文的写作公式化,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感觉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不能激发学习兴趣,慢慢丧失写作积极性。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世界,不能给学生们留一些本身不感兴趣或根本不理解的命题。这样只能使学生丧失信心甚至厌恶和畏惧写作。其次,教师应该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到写作情境中,展开丰富的联想,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丰富的情感世界表达出来,慢慢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激情。教师的作文评价相当重要,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对学生们的习作,不能千篇一律地点评,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和不同语言的评价。对于本身作文基础好的优秀学生,可以适当对他们的要求加大一些,反之,对于成绩各方面都比较差的学生,应该多鼓励,增强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傅华强,张银华,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

[2]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教学改革小学语文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