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学生主体,构建高效课堂

2015-09-10 07:22高峻极
考试周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高峻极

摘 要: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一种以语文课堂教学为基础,进行相关阅读扩展的良好教学氛围,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精神文化乐园。通过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高效阅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在语言学习和运用过程中的自主探索欲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生主体 高效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只有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用,才符合课程标准的需求,才能强化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呢?

首先,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敢放手,不要担心任务完不成、时间不够用等。只要任务明确,引导得当,学生就可以自主完成一些学习任务。如我在教授《背影》一课时,课前的预习,如字词的处理、作家作品的解读等,都放手让学生查工具书,查资料完成,并且在课堂教学中不占用过多的时间,课下就可以完成。这样在课堂上只需检查预习效果就可以,比在课堂上处理这些基础知识更省时,更有效。

一、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情有更多的了解,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引导才有针对性,不走弯路。我在教授《背影》一文时,因为这篇课文是散文中经典之作,不少学者研究过,不少名师教授过,因而对这篇经典之作的解读可谓五花八门。学生在预习中已对文章的内容及主题都已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对文章的重点词句也通过查阅资料批注得很详细,所以如果在引导阅读时,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依然设计一些学生早已知道答案的问题,设计一些无效费时的环节,那么学生一定会兴趣全无,激发不出对文本的探究欲望,课堂教学效果必定不会好。因此,我抛开常规的一些问题,直接从背影事件入手,让学生进行详略事件的对比,体会作者心理前后的变化,把握作者情感不同的表现的原因,对父亲有更深刻的理解。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体会,不离老师及参考资料的左右,反而对文章的主题把握更理解,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在课堂教学中,对文本的阅读理解需要充足的时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学生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老师应留给学生充裕的阅读文本的时间,只有对文本进行充分的阅读和理解,才能顺利进行后续的教学。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害怕时间不够用,后面环节进行不完,所以课堂上对文本的阅读很粗略,剥夺学生感受文本的权力,再进行下面的环节,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我在教学《背影》一文时,了解到学生对课文内容掌握了一些,但对文本的阅读不到位,在上课时明知学生已对大概内容了解了,还是让学生细读课文,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买橘子”的背影令人感动,其他如亲自送行、挑选座位、铺紫毛大衣等也同样令人感动,只是作者没详写,因为那时的作者还没对自己的父亲有更深的理解,没有对父亲的爱有更透彻的感悟。

二、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落实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文题的主题或词句、整体或局部段落有独特的理解、认识或感悟时,要予以认可、肯定,除非一些明显的科学性错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学生在今后的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中,敢于勇于有独特的见解,提高能力;也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允许有自己的看法、观点,而不是被动接受老师、教学参考内容。教学《背影》一文时,绝大多数学生关注“买橘子”这一重点段落,认为本段集中反映了父亲对“我”的关爱,也是父爱表现最深的一处。可有位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详写的目的不是想告诉我们仅仅是这段表现了父爱,其他略写的几个事件也表现了父爱,这是文章的主题,作者详写是想告诉我们,那些略写的事件中的自己并未真正体会到父亲对自己的关爱,不仅体会不深,而且观察也不仔细,只有详写的买橘子的事件才使自己良心发现,不再对父亲误解,真正体会到这厚重如山的感情。在仔细观察父亲艰难给自己买橘子过程吕的那些细微的动作,才使自己彻底顿悟。所以这才是详写的真正的原因。”我当时在课堂进行了积极的肯定,对学生的理解予以了认可,我想,这不只是对一名学生独特阅读体验的认可,更是尊重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给其他学生一个信息:要独立思考,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可以和老师的意见不同,我们才是学习的主人。

三、课堂教学重在引导

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至关重要。当今信息网络时代,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指导学生进行健康有效的阅读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而且是必须下工夫负责任地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把握阅读航向,指导阅读方法,提倡自主阅读,构建高效课堂。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教师要及时纠正或指导在阅读中偏离阅读目标的任何行为,坚决抵制不良阅读习惯对学生思想意识的渗透,要完成正确指导学生读写方法的重要任务,重视课文的思想价值和情感动因。在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下,为了体现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层次反应,让学生在阅读以后把各自的体验和感受说出来、写下来。有效指导阅读教学、提倡自主阅读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大责任,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中学生是最容易被错误导向和低级趣味诱惑的群体,加强阅读教学指导,用自己的学识和魅力为学生树立榜样,经常与学生沟通,探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敏感问题,在实践中探索有效阅读教学途径,才可以实施有效阅读训练。如何才能突出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阅读任务,并且在阅读过程中真正实现语文能力的提高,常用的阅读形式和方法需要改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通过学生大量的课堂阅读训练,并且注重反馈交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接受效果,并且根据阅读教学的长期和近期目标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教学的指导,避免教师把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范围控制在教师自己的兴趣上,选取自己认为生动有趣或优美的文章。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有效阅读。

四、结语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的理念方法和途径很多。我想,只要老师的思想观念转变了,变教为导,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问题设计合理,任务明确且操作性强,就能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时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安琪.教与学主体性的认同与担当.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0.

[2]王彤彦.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探索.阅读与鉴赏:教研,2006.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