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写促读,品悟真情

2015-09-10 07:22何宝芝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12期
关键词:以写促读

何宝芝

[摘 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读写结合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读与写的关系,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广泛阅读可以给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仿写词句可以灵活阅读,想象补白可以丰富阅读,续编故事可以延伸阅读,好书推荐可以比较阅读,随文批注可以探究阅读。以写促读可以实现读者与文本的直接对话,使读者的情感得到升华。

[关键词]以写促读 直接对话 品悟真情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28

朱作仁教授在其著作《阅读心理》中,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种“意义”,不仅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更可以牵引到阅读材料外读者的生活中。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更重要的是引领他们的人生,实现和作者情感共鸣的再创造。在再创造的过程中,写作无疑是一个桥梁。以写促读是读写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和文本之间的直接对话,促进学生和作者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更深刻地悟出真情。

一、仿写词句,灵活阅读

仿写词句,写出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使课堂阅读更灵活多样。例如,教学《秋天的图画》一课,让学生仿写“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学生就写出了“葡萄挂起紫红的串珠,西瓜露出了鲜红的果实,橘树挂起火红的灯笼,柿子绽开红红的笑脸……”等秋天丰收的景象。甜甜的果实、绚丽的色彩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爱上秋天。不用教师多言,学生已经自主地完成了和文本、作者的对话。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让学生仿写课文2—4自然段。学生写出了“椰子妈妈准备了小船,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船纷纷出发。柳絮妈妈有办法,她给孩子穿上薄薄的轻纱。只要风儿一吹,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这样的句子。仿写激发了学生观察事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不仅完成了阅读教学的目标,更让孩子和作者有了情感上的共鸣。

二、想象补白,丰富阅读

很多课文都隐含着空白点。抓住这些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写话,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片段。

师:面对熊熊大火,邱少云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并把你想到的写在纸上。

(学生写,教师巡视)

生1:邱少云会想:我不能暴露自己,不能连累他人;为了胜利,为了两国人民的美好生活,为了和平,我一定要坚持下去。

生2:邱少云会想:我不能连累战友,让整个潜伏部队受到损失;为了同志们,为了中朝人民,不能让敌人发现我,为了战斗的胜利,我必须纹丝不动。

在想象补白中,学生自由表达出自己对邱少云内心活动的体验。可以说,学生的体验是异常丰富而有个性的。这样,学生对邱少云的认识也更加清晰与丰满起来。

三、续编故事,延伸阅读

有些课文只描写几个片段,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进行续编。这样既可以训练写作技巧,又可以深化学生对文章主题的认识。请看《假如》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小作者用马良的神笔帮助了身边的植物、动物和朋友,她关心的可多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小作者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不止三个,我是从课文最后的省略号知道的。

师:你有一双火眼金睛。是啊,小小的省略号代表着小作者很多很多的愿望。老师知道你们最懂得她的心了。那今天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把我们的愿望也写下来,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好吗?写之前,老师想请小朋友看看这些画面。(播放课件)此时此刻你的感受一定很多吧?大家赶快动笔写吧!

(学生续写,教师巡视)

师:哪个小诗人来读一读自己写下的心愿?

生1: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地震中的人们画一幢幢高楼大厦,让他们有一个温暖的家,再也不用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生2: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山区的小朋友画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再也不用在危房里上课,担惊受怕。

……

学生的仿写表露了一颗善良的心,他们都想把幸福和快乐送给身边的人,他们的爱心跟作者一样感人。这样不经意的写作实践升华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一主题。类似的课文还有《狼和小羊》《泉水》《狐狸和乌鸦》等。学完《狼和小羊》可以让学生写《当狼扑向小羊》,学完《泉水》可以让学生写《泉水流浪记》,学完《狐狸和乌鸦》可以让学生写《乌鸦被狐狸耍了之后》。这些仿写都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四、好书推荐,比较阅读

好书推荐将语文学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通过比较阅读,学生的理解能力更强,对文本的主题领悟更深刻。请看《泉水》一文的教学片段。

师:学了《泉水》这篇课文,你还知道哪些写水的文章?想一想,写一写好书推荐单。

生:我推荐的文章是古代大诗人杨万里的《小池》。推荐理由是《泉水》是热情的、欢乐的,《小池》是无声、娴静的。同样是水,它们的性格却相反。因为《泉水》是从山上冲出来的,而且是乐于助人的,所以活泼、热情、欢乐;因为《小池》里的水是从地下冒出来的地下水,默默地细细地流着,好像是在爱惜水资源,作者是在描写朴素的大自然恬静的美景。

从学生的好书推荐理由中,我们看出学生不仅对《泉水》课文领悟很深,还深刻地理解了《小池》这首诗。像这样的好书推荐还有很多:学习完《海伦·凯勒》让学生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习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让学生推荐《鲁宾逊漂流记》;学习完《小草和大树》让学生推荐《简·爱》等。学生会在好书推荐的写作过程中完成和作者的情感交流,有时候甚至是作者情感的延续。

五、随文批注,探究阅读

随文批注,就是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在书页空白处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记下自己读书所得、所感、所想。这样的随文练笔是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的重要途径,可以很好地实现学生和文本的直接对话。我们应该将随文批注式阅读纳入阅读教学的常用方法。“随文批注”又分为课前预习写批注、课堂学习写批注和课后拓展写批注三类。

课前预习写批注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用圈点标出文中的生字;用序号标出文章的段落;在不明白的词、句旁标上问号;用波浪线标出自己喜欢的词、句等。这是学生和文本的第一次对话。

课堂学习写批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借助课文情境,再次和文本对话,根据自己的领悟随文练笔。

课后拓展写批注是指学完一篇文章后,写一写作者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们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主人公。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第三次与文本对话。这次对话中,很多学生都能跟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六、读后感悟,升华阅读

一篇好文章,总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思想的启迪。教材中所选的许多课文,读完后让人有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感觉,令人思索和回味。这个时候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大胆地发表个人看法,深入剖析文章的思想内涵,寻求作品和生活中的真、善、美。请看教学《丑小鸭》片段。

师:(出示PPT:两段诗的中间出现“……”)这省略号要表达什么呢?请同学们帮作者想一想:如果用一句话把丑小鸭的不幸与幸福连接起来,怎么说。

生1:先苦后甜,不幸是短暂的,幸福是长久的。

生2:奇迹要发生了。

师:是啊,由于丑小鸭的坚持与努力,奇迹在它身上发生了。

生3: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师:多有哲理的语言,你一定读了不少课外书!

生4:自信是成功之母。

生5:坚持就是胜利。

师:同学们感悟都很深刻。请你们带着这种感悟来写一写身边的“丑小鸭”。

读后感悟中,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词抒写内心的真实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写出对美好人生的执著追求,进一步升华了对文章主题的认识。

七、文章写作,汲取阅读

“书到用时方恨少。”写作时最能发现知识储备的入不敷出、捉襟见肘,从而迫使学生大量地阅读。文章写作时的阅读是一种汲收性阅读,读者对文本中的养分有一种迫切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但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还能激发学生的深层阅读情感。

文章写作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对学生来说,文学创作就是教师布置的作文。由于小学生的生活储备和语言储备都极其有限,在写作文前他们必然要阅读大量相关的文章。比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园地一”的作文“春天里的发现”这一内容,学生在习作时不仅要去大自然寻找春天,还要阅读大量写春天的文章。

文章写作激发学生的深层阅读的情感。单纯以阅读为目的的泛泛而读可以说是浅层阅读,阅读指向性不明,只是粗糙的浏览,大多追求的是量,有一种雁过无痕的感受。而以写作为目的的阅读可以说是精读,阅读的目的性决定了学生在阅读时必须对文本有深刻的领悟,并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提取、加工和再创造。比如,一位教师以《春》为题,让学生写春景。学生需要了解春的信息,需要用优美的词句来表达。为了写好这篇文章,很多学生课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并从阅读中提取了春的信息和描写春景的优美词句,最后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阅读收获进行加工再创造。

读写结合,读与写的关系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广泛阅读,可以给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阅读中恰到好处的写作,可以帮助学生对文本产生深刻的领悟。可见,以写促读是新课标下学生和文本直接对话的桥梁,是通向读者和作者情感共鸣的捷径。

[ 参 考 文 献 ]

[1] 潘新和.语文教学的新范式:写作本位——走向以写促读、以写带读、写读互动[J].语文教学通讯,2011(03).

[2] 黄春兰.以写促读 品出真味——新课标下文学作品阅读的教学方式[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04).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以写促读
高中语文“以写促读”教学研究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读中学写 以写促读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教学中的读写不分“家”
探究如何利用微课提高初中语文以写促读的教学效率
品读经典名篇,书写生活点滴
侧重“以写促读”
读写结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
“以写促读”教学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