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预习单的理想创设

2015-09-10 07:22余科峰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语用训练

余科峰

[摘 要]高效的预习单应该是因人而异,因阅读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教师在设计预习单时,要让学生参与设计,注意预习单的层次性,突显语用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预习文本的能力,让学生在预习中认识自我、理清文脉,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共同参与 梯式设计 语用训练 预习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32

预习单就是学生在没有教学之前进行自主学习的任务书。由于每篇文章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较为常见的做法是让学生自主预习。实际的情况是学生把课文阅读一次,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就算完事。长此以往,预习效果甚微。那如何从预习中找到一些共性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预习呢?如何创设理想的预习单,让教与学之间变得更为紧密,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呢?

一、师生共同参与,让学生按图索骥

在传统的预习过程中,教师常常以冷面孔出现,对学生发出预习的指令,最后又做出终审裁判。教师这样的角色无益于学生的预习。理想的预学单应该由师生共同参与。如果将教学比作一次远航的话,那么教师就是船长,学生就是水手。

(一)教师是预习单的开发者

这是一个最为常见的预习单:它由两个主观性的问题构成,“放之四海皆真理”。久而久之,学生会错误地认为,预习就是这样一种唯一的方式。作为预习单的创设者,要有宏观的课程设计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规划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设定教学序列,促成教学阶段目标的达成。同时,也要细致于微观,针对单篇的阅读教学,设计好这一课的预习内容,确保学生喜欢、能接受、主动参与,力求语文知识的训练扎实到位,让学生在原来的语文经验上有所提高。

(二)学生是预习单的参与者

著名特级教师李希贵老师说过:“既然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我们老师就有责任将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全面、系统、具体且及早地告诉学生。动力来自目标,压力来自任务。有了目标和任务,学习才会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的事情,管理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当学生也能从学习目标的角度思考学习时,预习过程将变得更为开放。预习的内容设定不是教师个人的专利。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成为预习内容的信息源,而且学生的学习经验对同伴来说特别受用。如,教师说:明天我们学习《景阳冈》这篇课文,议议我们要预习些什么。看过《水浒传》的学生说:列列武松其他的英雄事迹;没看过的学生说:课文中有很多现在不常用的词语,不是很明白。

经过学生的参与,一个理想的预习单产生了:

(三)教师是学生参与的激励者

如果学生完成既定的预习任务,教师就要进行全面的审视、反馈,并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切不可在学生预习完后,教学中教师对预习内容不闻不问。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而因势利导。教学中,要对学生的预习要进行公平客观的评价,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采用梯式设计,让学生按需索学

(一)给予学生选择学习的自由

理想预习单的设计就是从易到难,进行梯式设计。一刀切的要求学生全面地完成预习单,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就要给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如,《一夜的工作》预习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学习内容。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学生各自的他不同需求。如,上文的预习单,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就让他多多阅读文本本身,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而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进行探究思考。这样,每个学生在预习单中都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内容。

(二)可以采用作业本的习题

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必要环节,更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载体。课堂作业本中的习题可以作为学生预习单中的内容。这样它成为教师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的重要依据。

利用作习本习题,学生可以知道自己达到教学要求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自己的学习;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进而改进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突显语用训练,让学生鱼渔兼得

(一)预学提出问题

学生自学在先,可促进他们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进而思考怎样弄懂这些问题。因此,好的预习单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设计的“预习单”,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提出质疑问题。如,学习《牛郎织女》一课,她让学生在预习单空白处填上适当内容。

预习后,学生补齐了预习单。此时学生心中有了一种求知的欲望,在上课时他们就会聚精会神地听教师讲解,学习的效果就不一样了。

(二)注重拓展积累

语文的实践活动归根结底就是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单篇教学如何做到增量呢?如何做到多积累呢?预习单可以承担部分功能,添加“博闻广记”——单篇阅读教学的背景和文章的推荐。如:

预习单中的“博闻广记”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生活经验的短板。王荣生教授认为:“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必需的资本(人生经验、阅读能力),教师作为一个成熟的阅读者,要把包含于学生现有的语文经验的因素,从学生现有的阅读状态起点,带领到终点学习目标——高于现有的语文经验。”因为熟练者与作为生手的学生有不一样的情形,学生在读了“博闻广记”后才与文本发生独特的遭遇,才会“热泪盈眶”地体味到作品的“滋味”。

(三)锤炼语运技能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计预习单时就要增加一些策略性知识,以锤炼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策略,让学生鱼渔兼得。如,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设计《桃花心木》的预习单:

从表中可以看出,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比较简单,但摄取课文的信息量却是巨大的。预习,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教学内容的前置,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验。从本质上说,完成预习单的过程,是学生将自己思维、经验、知识展示的过程。在预习单中设计一些语用训练的题目,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直觉思维和逻辑表达能力的协调发展。

语文教学永远不可能让所有的孩子们在同一个舞台上都光彩照人,也不可能以同样的机会让不一样的孩子赢得同样的成功,但是我们可以设计一张因人而异、因材而异、独具匠心的预习单,让学生慢慢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理清文章脉络,从而为他们在课堂中的学习提供方向。高效预习单的设计能让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澄明之地,能让学生幸福地徜徉在学习活动中。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语用训练
语用,从感知到实践的断层中走向共融
以“语”为点 以“图”为径
层层递进,让语用训练扎实推进
警惕语用教学技术化与功利化倾向
用活文本,为语用训练架设桥梁
把握实质,让语用训练生成别样精彩
语用训练,语文核心能力提升的抓手
拨乱反正,走出语用训练的误区
语用训练,别让内容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