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类课文整体教学探索

2015-09-10 07:22李继东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整体教学效率

李继东

[摘 要]组合类课文是指编者把几篇文体相同、主题相似、内容相近的文章组合在一起作为“一篇课文”。针对目前组合类课文“拆分式”的教学现状,我们要从组合类课文的整体出发,采用比较阅读法、举一反三法和一点串殊点等教学策略,提高这类文本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整体教学 组合类 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39

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编者把文体相同、主题相似、内容相近的几篇文章组合在一起作为“一篇课文”。我们把这种课文叫做组合类课文。无论哪个教材版本,组合类课文都占据一席之地。如,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有《寓言两则》,四年级下册有《生命的壮歌》,五年级上册有《成语故事》《伊索寓言》等。认识这类课文的性质和教学价值,从而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组合类课文目前教学的现状

对于组合类课文,大多数教师一般采用“拆分式”教学,即把这种课文分解成几篇课文逐一进行教学。这样就把“古诗两首”教成了“两首古诗”,把“寓言两则”教成了“两则寓言”……究其原因:一是大多数教师不理解编者的意图,对组合类课文的性质与特殊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致教学不得要领;二是不少教师整体教学意识薄弱、墨守成规、习惯使然,穿旧鞋走老路。

二、组合类课文整体教学的意义

(一)加强对文体的认知

文体是指文章作品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的具体样式或类别。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价值,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然而,近年来,在阅读教学中,文体意识越来越淡,学生对文体的认知也模糊不清。组合类课文大多是同一文体,如《古诗两首》所选择的就是“古诗”,《寓言两则》选择的课文就是“寓言”。采用整体教学,更加聚焦文体,能增强学生的文体意识,从而增强对文体的认知。

(二)加强对主题的理解

编者从一定的目标出发,按照同一主题来组合几篇文章,营造出一个阅读场。整体教学,能够强化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的壮歌》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篇感人肺腑的短文组成。两篇文章的主题相似,都是讴歌弱者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整体教学,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这种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对主题的理解也将更加立体饱满。

三、组合类课文整体教学的主要策略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伊索寓言》一课由《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三则寓言故事组成。笔者在教学时,做了几点尝试:

(一)比较阅读法

组合类课文的编排为比较阅读创造了条件。在课堂教学之初,我设计“讲讲故事,感受文体”的活动。三篇文章同时阅读,再经过比较,学生很快就发现寓言的特点。将三个故事整合在一起比较,文本内容形成互补、互为资源,不仅使教学内容丰富,而且使学生对文体有了深刻的认知。

(二)举一反三法

《论语·述而》有言:“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善于学习的重要表现。《狐狸和葡萄》《蝉和狐狸》中的这两只狐狸,仅仅是《伊索寓言》中狐狸群体的一小部分,整本寓言有40多个与狐狸相关的故事。如何以一篇为主,带动学生理解整类狐狸群体呢?课堂上,我力求通过一次次的对话,让学生在倾听与表达中,不断丰满对狐狸的认识,激发他们对狐狸形象认识的浓厚兴趣,从而唤醒他们阅读的欲望,扩展阅读其他故事。同时,我还帮助学生总结出学习的方法。这样,学生在进行延伸阅读的时候就能迁移运用,从而激活大脑中已有的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一点串珠法

组合类课文的“点”,是几篇课文的关键和中心,是提纲挈领中的“领”。《伊索寓言》一课,“骗”是串穿三则寓言的一个点。围绕“骗”字,我首先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走进文本,寻找破绽,讨论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欺骗’了”?学生找到三个故事中的主人公(葡萄架下的狐狸、牧羊的孩子、大树下的狐狸)说的话都是谎话。然后,让学生读读文本,咀嚼表达。通过感悟具体的语句、关注细微的标点等,学生看出“骗”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再回到整体,发现每则是寓言的结尾都阐述了一个道理;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对寓意的理解,选一则自己最有感想的寓言,写下内心的感受。在这“一点”的支撑下,《伊索寓言》一课的教学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随着组合类课文走进教师的视野,它越来越受到关注。只有加强组合类课文教学的研究,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整体教学效率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实施整体教学 落实语用训练
译林版小学英语story time板块整体教学的探索
关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探讨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