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联系实际,开创生物教学新局面

2015-09-10 07:22张春玲
考试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生物教学教学情境

张春玲

摘 要: 目前生物教学面临的困境是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不浓,如何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联系日常生活、布置作业等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达到高效教学。

关键词: 生物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情境 作用布置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生物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把生物课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生物,会取得意外收获。

一、利用生活知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S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者走进教室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白纸,而是在日常的活动中,已经形成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学习不单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教学资料,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创设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景中,使学生学有情趣、学有所得。

例如,在“鸟”一节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有些鸟能在南北半球之间迁飞往返,有些鸟能飞越珠穆朗玛峰!它们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呢?也许你会回答:因为鸟有翅膀。那么,人在双臂上缚上人工翅膀,能像鸟一样飞起来吗?”学生顿时产生好奇心。教师紧接着提出:“同学们对餐桌上的鸡应该很熟悉,那么你见过解剖鸡的过程吗?鸡属于鸟类,鸟在哪些方面有适于飞翔的能力呢?”教师总结:“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节内容寻找原因。”这样就引出鸟适于飞翔的能力的学习,同时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起来。然后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互相交流,共同分析,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还把它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学到了“活”的知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寓政治思想教育与理论联系实际中

新课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对政治思想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教师应挖掘教材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例如在讲我国特产、珍稀动植物时,结合我国这些珍贵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状及其在动植物界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自豪感。教育学生了解如何保护珍贵、稀有动物及动物濒临灭绝的内因和人类因素,思考解决危机的措施及自身目前能够做些什么,懂得爱护自然界生物,认识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形成环保意识。在讲蚂蚁、蜜蜂等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时,通过它们相互合作,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正气之歌。

三、把生物教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中

与旧教材相比较,新教材更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同时,新教材在讲授有关知识时,能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实际加以拓展和剖析,给教学带来趣味性,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日常生活方面,如米酒和泡菜的制作、腐乳的制作等,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很有亲切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试一试自己的动手能力,必要时露一手炫耀炫耀。而制作过程又需要一定的微生物知识背景,可以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微生物的相关知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医疗保健方面,如在讲述血液的成分时,可以出示某病人的血常规化验单,以了解其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血小板数目、血糖、血脂、血红蛋白等各项指标是否正常,这些都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在教学中让学生分析相关的保健知识,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从学习中让他们潜移默化地了解一些保养身体的注意事项。

环境保护方面,关注各种环境问题给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危机。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然界由于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人类的报复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激烈,给人类造成的损失和灾难越来越大。如全球气候变暖、大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污染、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与淡水资源的污染、有毒化学品和放射性核物质的危害,所有这一切,使人类与自然界走向了全面对抗与尖锐对立的冰雪时代。地球只有一个,在教学中倡导学生要担负起保护地球家园的责任,关注周围环境,多参加环保活动,对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给予坚决的制止和打击。这样就将生物学的相关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环保意识。

经济活动方面,如月季的组织培养、食用菌的培养、食品的保存方法等,教师可以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在花卉的培养、菌类种植的研发、土特产保存方法的研发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市场潜力很大,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与经济的巨大关联,从而让他们更主动地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对于愿意从事这方面职业的学生来说,更是一个很好的教程。让学生探将生物知识与现实相结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体会生物学与社会的关系,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的能力,也体现新课程“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理念。

四、作业布置生活化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那么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学习生物学就是要应用到将来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因此作业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了知识点、为了考试而做题,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作业应该由传统教学中的“统一”“专制”走向“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由“题海”走向“求精”“求活”,应该具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因为生活世界是生动的,作业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与价值,增强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

例如在学习三大营养代谢之后,就可以布置学生对自己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归类,让学生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为他们自己或家人制订合理的膳食计划。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给学生带来荣誉感和学习生物学的价值感,从而促进学生更努力地学习生物学。

总之,生物课教学必须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课堂教学沉闷的气氛,达到生物教学关于政治思想教育、能力培养和知识教育的目的及要求,赋予生物课教学新的活力,开创生物教学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杜晓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五项措施[M].现代教育科学,2012(05).

[2]于冰筠.浅谈生物课联系实际的重要性[M].中学生物教学改革经验荟萃.

猜你喜欢
理论联系实际生物教学教学情境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课堂建设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