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浅见

2015-09-17 11:38王家友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28期
关键词:文言句式文言文

王家友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应“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能够灵活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文言文的特点,有效地实施教学。可以从以下的三个方面来阐释: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点

1.弄清字、词、句的含义,学习古汉语知识。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言诗文形式多样,时间悠长,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由于距现在时间较长,很多语汇的意思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要弄懂选文的意思,首先就要弄清文言文中字词句的意思和有关句式的用法。即: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词义,明确词序;分析句子,掌握句式。

2.了解历史知识,消除时代隔阂。

时代隔阂是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文言文教学的主要障碍,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具体篇目,查阅相关的资料,弄清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了解有关史实和典故,了解名物典章制度和社会习俗,学习古代文体知识。这些相关的准备,可以帮助中学教师更加透彻地分析文章,把握重点,帮助学生更快地提高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题,学生往往视为畏途,教师也苦于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会很多,有文言文自身的原因,也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有关。

1.从文言文本身来看,文言文社会基础薄弱,缺乏文化气氛。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有它的社会性和广泛性,只有人人接受,人人适用,才有生存的可能。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通用语言,自新文化运动开始倡导白话文以来,便渐渐缩小了它的使用范围。事实上,文言文基本上失去了用武之地。文言著作和文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传承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理应受到后人的尊重和保护。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营造学习文言文的气氛,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瑰宝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学习文言文,还有助于中学生研究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典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借鉴古人创造的精神财富。

2.从教师的方面看,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以“知识权威者”自居,依赖于教参的统一要求,课堂形式呆板僵硬,缺少灵活性,学生在课堂中只是充当容器的作用。学生学到的只是纯粹知识的罗列,没有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教师虽然苦口婆心地讲解,但由于过于注重知识的分析结果,把一篇美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收到的效果也甚微。这样,学生不但没能体会文章的优美,反而越来越没有兴趣。

3.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意识淡薄。

学生是文言文学习的主体,决定文言文学习的效果。由于文言文本身的晦涩难懂和教学方式的枯燥无味,学生往往缺少主动学习文言文的意识,他们学习文言文多是由于考试和教师的要求,很少有学生是出于对文言文的喜爱而去学习的。而且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多局限于文言词和一些句式,对于文言文中所蕴涵的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他们则无暇顾及,他们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顾及。但是,由于高考的压力和应试教育的出题形势,他们也只能舍弃对文言文的深入学习。

三、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改革建议

1.加强诵读指导,注重诵读教学。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文言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诵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言文的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反复朗读,只有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把握课文的内容。诵读可采用多种形式,但必须坚持二主二辅:以课堂诵读为主,集体诵读为辅;以学生诵读为主,教师诵读为辅。不论那种形式的诵读,教师都应该给予必要的指导。

2.注重文本的创造性解读。

引导学生不能仅限于文本,要用现代思想观念解读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学生学习文言文是为了解学习优秀的古代文化,所以中学文言文教学要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多元解读,学习文本中传达的有益思想,古为今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猜你喜欢
文言句式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