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探究教学实施策略

2015-10-21 17:00王哲旭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探究教学初中生物必要性

王哲旭

[摘 要]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由于探究式课堂教学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高效性。特别把以科学探索、实验为特点的初中生物学科进行有机的融合,更能体现它的优越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教学;必要性;问题;方法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与能力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特别对于初中生物课而言,由于生物不是中考学科,学生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在这种情况下能否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了,就意味着我们实施了有效教学,否则就是无效的。让学生主动学习,需要有恰当的教法,而探究性教学恰好可以满足我们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

一、初中生物课堂探究教学的必要性

1.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生物本就是一门比较生动的课程,因为它不像数学那样,只是文字与公式的结合,它是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的。之前曾经提到过当下的生物课堂存在很多弊端,容易使课堂变得乏味,针对这一现象,探究式教学逐渐渗透到教学中。毕竟探究讲究的就是让学生自觉探索,应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加上天马行空的想象,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学到更多知识。另外,在探究式学习中,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和自己动手并发现收获都会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不仅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更收获情感,打破读书死、死读书的局面,适应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因为新课标讲究的就是素质教育、自主学习和全方面发展。

2.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当代社会,高智商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现在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全方面发展。显然,传统式教学是不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应顺应时代潮流,通过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动手、创新、思考和合作能力。另外,有趣的实验也会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毕竟初中生处于一个个性鲜明、喜欢探索、喜欢刺激的阶段。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就积极响应了学生的心理特征,使他们在兴趣中学习生物知识,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自觉地在看到一些东西时思考一些生物知识点,这样既不显得枯燥乏味,又会巩固已学知识,或者对于未知产生疑问,并积极主动思考,这样会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利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二、初中生物课堂探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探究活动的无序性。自主探究可以让学生亲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实现知识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理解,培养独立、能动地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对自主探究活动的组织却存在较多的误区,教师不能科学、有效地发挥自己在活动中的引导作用,把握不好活动的节奏和时间。

2.探究活动的被动性。探究过程中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活动,小组讨论时,有的学生抢着发言,有的学生却一言不发;有时一个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不认真倾听,各说各的,以自我为中心。彼此之间的合作不是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前提下進行的。

3.探究活动的浅表性。 学生的探究还只是停留在照方抓药、依葫芦画瓢的模仿层次。探究活动不仅包括学生的动脑思维过程,探究的本质是思维,离开了思维的动手活动,只会成为无意义的机械操作,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而导致建构知识目标的缺失。这样的现象直接影响着我们学生生物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和生物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也关系这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师应对探究活动的安排和开展进行科学的分析,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进行有效的探究。

三、初中生物课堂探究教学实施的策略

1.培养学生对探究式教学的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于探究式教学的兴趣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努力实现小组合作与个体学习的统一,老师要善于引导,将学生从枯燥的课堂带入到充满清新生动的大自然中。在生物教学中,这种潜在的需要会在探究式教学中被调动,同时,在这种模式中,老师扮演的是引导者角色,它会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发展想象空间,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探究兴趣,在学习中开放思维,自由发挥,更深层次地贴近生物的真谛,达到在学习中人心愉悦的境界。

2.自学探究。自学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本步可分为自学前指导和自学探究两部分。自学前的指导使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方法、要求和时间。自学探究部分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它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

3.坚持课堂教学活动的情景化原则。顺应时代发展提出的探究式教学在课堂学习中将会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坚持课堂教学活动的情景化原则,将日常生活场景带入到课堂学习中,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一点在生物教学中更是凸显,因为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产生于自然,源于生活,像人体发育、植物生长、基因问题等,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在课堂学习中,老师若是创设各种情境,除了会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对各种情景进行改变,举一反三,丰富课堂。这样,不仅巩固了知识点,还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在创新思维和灵活运用上,更是得到锻炼。教学与情景的相互融合,完美地阐释了“知识源于生活”,也适应了新时代的需求。

4.实验、实践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或对与知识紧密联系的实际问题的探索,既是对知识探究的巩固,又是对知识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同时,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学生实践探究是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实践探究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时机,方法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能力的培养。

5.归纳、矫正。教师要归纳总结以上环节的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根据教学目标得出科学结论,对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偏差进行矫正,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是直接影响探究式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其作用一方面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探究学习变成自己生活中的最大乐趣;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该理解的,该掌握的则要指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学会运用,并且在运用时避免出现哪些错误。对这一环节的激励评价可由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归纳。

四、结语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和探索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因此,在生物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学生只有注重实践并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建中.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J].生物教学, 2006, 第11期.

[2]曹奎科.初中生物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2.

[3]李聪良.诌议初中生物课堂探究教学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 2015.

猜你喜欢
探究教学初中生物必要性
例谈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
谈高中历史课中的问题式探究教学
有效掌握科学概念的教学实践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