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平正义对于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2015-10-21 18:19鲁杰杰
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精神文明公平正义和谐

鲁杰杰

【摘要】我们理解的社会公平正义,是指在法律约束下,公民在社会生活中享有平等的权利、机会和结果。公平正义是相对的,与绝对公平相区别,不是简单的数量均等,而是人格受到尊重、权利得到保障。

【关键词】公平正义;和谐;制度文明;精神文明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104-01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重要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支撑和基本要求。

一、什么是社会公平正义

在法律上,公平是法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之一,其意是指公正而不偏袒。正义,通常指人们按一定道德标准所应当做的事,也指一种道德评价,即公正。公平正义是人类不懈追求的最高境界。早在春秋时代,孔子便提出了建设“大同”社会的美好构想,将大同社会描述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他所勾勒的是一幅充满和谐与公平的社会画卷,尽管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空想,但恰恰反映了古代人民对公平正义的期盼与希冀。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的世外桃源,也反映了对平等、和平社会的追求。甚至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也打着追求平等的旗号,从陈胜吴广的“天下将相宁有种乎”到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都得到了广大底层百姓的响应和支持,他们正是因为自己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受到了威胁,所以才揭竿而起,追求公平正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要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努力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已成为历届政府奋斗的目标,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实现这项目标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理解的社会公平正义,是指在法律约束下,公民在社会生活中享有平等的权利、机会和结果。公平正义是相对的,与绝对公平相区别,不是简单的数量均等,而是人格受到尊重、权利得到保障。

二、公平正义对于创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一)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条件

《论语·季氏》中提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均匀。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都是针对当时土地兼并严重的现象而开展的,财富的过度集中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影响到了国家长治久安,变法或改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变动,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二)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国家文明是指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状态,能够促进人们和谐相处,同时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基础去创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此,公平正义做得越好,说明国家文明程度越高,也更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公平正义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民主,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建设;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和深化,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落地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措施。因此,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目的,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手段。

三、保持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本质是人民群众享有共同的权利,履行平等的义务,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两者的实质内容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一)加强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

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要加快促进依法治国战略实施,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强化相关制度的落地与执行,切实保障公平正义的顺利实现。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的发展。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优化再次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推进控高、提低、扩中等措施,强化社会公平。

(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公民素质的提升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保障。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增加科学文化知识积累,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公民个人素质,提高国家民族核心竞争力,而且能够有效增加全社会对于公平正义的理解和认知,增强民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权利,有利于公平正义环境的形成和维护。

(三)要切实关注和解决民生問题

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经济发展的持久力,以缓解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通过经济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体验到和谐社会建设的好处,不断从发展中得到实惠,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核心和重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真正发挥公平正义对建设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党明德.孔子的大同思想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J].东岳论丛, 1996(2).

猜你喜欢
精神文明公平正义和谐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道德愤怒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偷自行车的人》与《小武》分析比较
浅谈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朱前鸿 刘伟: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