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性学习的组织策略

2015-10-21 19:00白海燕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5期
关键词:组织策略综合素质初中数学

白海燕

摘 要:合作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性学习活动,能够提升学生探求新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性学习的组织策略”这一问题做一简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组织策略;综合素质

学生学习是一种群体性的活动,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必然是互助合作性的活动。在合作性学习中,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会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增强。近年来,本人作为初中数学老师,在“组织学生合作性学习”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究,现将一些心得和感悟总结如下。

一、創设合作性学习情境,为学生搭建合作的平台

我们在数学学习中强调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但很多时候,一个学生无法独立完成任务时,必须借助集体的智慧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在相互交流和商讨之后,基本上都能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去有效解决。因此,我们要重视合作性学习情境的创设,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与同学的互助合作中去。

比如,在辨析“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的异同点”这一问题时,如果让学生独立思考,他们自己也不愿费心思去探究,况且不一定能有全面的收获。因此,我就设计了一个关于“某移动公司开展有奖消费”的一次函数问题情境,并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大家通过画图象,分析图象,分析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以及反比例函数等之间的关系,终于认清和把握了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效能

长期以来,不少数学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训练,学生仅限于“知其然”,却不能“知其所以然”。而合作性学习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借助其他同学的思想和智慧进行探究学习,这其中学习方法是学生深入推进有效学习的“金钥匙”。

比如,老师引导学生在弄懂一个数学问题后,必须对解答过程进行反思,反思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总结答题的规律和要领,从而逐步提升合作性学习的学习效能。

三、注重合作性学习的指导工作,提升学生互助合作的综合素质

学生的合作性学习,不是教师大撒手,放任学生搞小组研究,合作性学习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必须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指导,对于学生在合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启发、纠偏和点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思维和学习习惯。

总之,教师在学生的合作性学习中必须发挥主导、引导、指导的作用,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效能。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组织策略综合素质初中数学
基于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问题探讨
英语学习组织策略辅导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研究
高中生物互动式课堂的组织策略
谈小学英语乐学课堂模式的组织与实践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