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的审美

2015-10-29 16:41孙小钧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欣赏者章法书法作品

孙小钧

(烟台市群众艺术馆,山东 烟台 264000)

书法艺术的审美

孙小钧

(烟台市群众艺术馆,山东 烟台 264000)

书法艺术的审美是欣赏者通过书法的形象去认识、感悟作品意境的。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书法欣赏是一种认识思维活动,是艺术的再创造,故欣赏者常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即使对同一件书法作品,同一个欣赏者,或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文化修养、鉴别能力的提高,对作品的理解也不一样,这是由认识的主观性质而决定的。

书法;审美

一、文房四宝

书法能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是与其书写工具和材料的特殊表现能力分不开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墨、纸、砚是书法艺术的主要工具,俗称“文房四宝”。

(一)毛笔

根据毛笔笔毫的材料不同,毛笔主要分为硬毫笔、软毫笔、兼毫笔三大类。

根据笔头大小和笔毫长短又可将毛笔分为不同类型。按笔头由小到大分类,可分为圭笔、小楷、中楷、大楷、联笔等。按笔毫由短到长分类,可分为短锋、中锋、长锋。一支好毛笔应具有“尖、齐、圆、健”四个特性,俗称笔之“四德”。“尖”是指笔毫聚拢时尖锐而具锋芒。“齐”是指笔毫散开时,顶部平齐如刷,“圆”是指整个笔毫聚集时形如圆锥体,圆浑饱满,以利于蓄墨。“健”是指笔毫劲挺有弹性。

(二)墨

墨因原料不同,主要分松烟墨和油烟墨两种,松烟墨取料于松树烟,墨色黑而少光泽。油烟墨取料桐油烟,墨色光泽度好。

(三)纸

书画用纸要求较高,需要使用者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根据制作工艺和使用效果不同,可分为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三个种类。生宣化水能力强,吸墨量大,速度快,能“纸墨相发”,营造出变幻莫测的书写效果。熟宣是在生宣基础上再经过矾胶加工过程而制成的,适宜作小楷或画工笔。半生半熟宣兼具二者之长,使用效果较佳,比较适宜初用宣纸。

根据长度不同,宣纸主要有三尺、四尺、六尺、八尺、丈二类型,根据厚薄不同,宣纸主要有单宣、夹宣等品类。根据配料不同,宣纸有棉料、净皮、特种净皮等类型。

(四)砚

又称砚台或墨海,主要有石砚、瓦砚、陶砚、玉砚等,广东的端砚,江西的翕砚、青海的贺兰砚,山东的红丝砚,被称为我国的四大名砚。

二、书法的表现形式

隋唐以前,书法作品大多还不是纯粹的欣赏品,通常和文告、碑铭、信札、文论等联系在一起,其艺术性中往往伴随着文学性和应用性。书法款式主要为手卷、尺牍。又有中堂、条幅与条屏、对联、横幅与长卷、斗方、册页、匾额等。

比较大型的立轴字幅叫中堂,一般用整张宣纸写成的竖式作品,作品因悬挂于厅堂中间的墙壁上而得名。

条幅与条屏也叫立轴,有四条、六条、八条、十条均可,只能是偶数。首尾贯气,且不能分开独自成幅。

横幅与长卷是横向品式的书法作品,长卷比横幅长,但长短不一。因不便于悬挂,且在鉴赏时,只便于边展卷边合卷,故称“手卷”

斗方和册页。长宽在一尺左右,基本上呈方形或长方形的书作称为斗方。将斗方或若干张单片连在一起,装裱成折叠一册谓之册页。

扇面有团扇和折扇两种。团扇为圆形或椭圆形,书写时每行字数要就着圆形来排列,折扇的扇面因上大下小,往往采用字数多寡相间的手法,以适合扇形章法。

三、书法艺术的审美是欣赏者通过书法的形象去认识、感悟作品意境

(一)远观印象,把握效果

欣赏书法作品首先要抓住第一印象,也就是抓住大效果,抓整幅作品的总体感觉,全方位的分析和把握。面对一幅书法作品,通过视觉作用于我们的心理便会产生对作品的整体感觉。而书法作品的整体气势便是产生这一感觉的源泉。这种气势的获得是透过整幅作品的章法、墨象显现出来的。欣赏书法作品时,首先接触的是章法。章法要远观,从大局上把握作品的概貌,这是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从形象上看,章法是否自然天成,浑融和谐,所调动的艺术手段是否恰当。是否达到气象非凡博大宏远,再看作品是否有夺人心魄的形象和神采,以及令人激动不已的节奏和韵律。章法要求计黑当白,疏密得体。篆书形体长方、字取纵势,作品宜行距大于字距。隶书为扁横形,字取横势,作品宜字距大于行距,楷书方块整齐,作品宜有列有行,而行书则是纵有行横无列,贵在参差变化。落款虽是书法正文以外的文字,但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恰到好处地盖印也会对整幅作品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二)近观技法,体悟妙道

远看气势,近观笔法。但近看不仅仅局限于笔墨技巧,其形象、气韵和神采都在不断深入。其笔墨技巧主要从线条的质量、笔墨变化和力感的微妙等方面进行审度,分析其轻重、缓急、动静、虚实等,是否力透纸背,老辣苍浑,凝练厚重,浑厚华滋,韵味十足,飘逸畅达。古今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中,虽然结构千姿百态,各有不同,如欧阳询《九成宫》严谨险劲、颜真卿《自书告身》宽博丰腴、柳公权《神策軍碑》沉稳平正、米芾《蜀素贴》沉着痛快等,但在形体上都要求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停匀,比例适当。然后,再平正的基础上注意正欹相生,错综变化,于对比中求平正,于平正中见险绝,于险绝中显趣味,唐代怀素《草书千字文》勘称典范。凡是造作、浮滑、狂怪、左冲右突、故意夸张制作,都不能称之为美。

(三)揣摩玩味,还本求真

书法欣赏既是一种认识活动,遵循着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而这种认识过程不是进行一次就完成的,而是不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书法虽是点画、结体、章法等具象构成,但作为艺术品欣赏时,必须透过这些现象领略其力感、气韵、情感、风格等所产生的意蕴美,所以书法艺术又具有相当抽象的特点,这就更需要较长时期的默坐静观和反复的揣摩玩味。有时面对一幅作品,粗看似乎平淡无奇,细看才发现有惊人之妙。

书法欣赏也像美术、音乐欣赏一样,还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如果欣赏者仅仅象认字一样把书法作品看成一些刻板抽象的符号,那就根本谈不上书法美的欣赏。书法欣赏是积极的,能动的,只有这样,视觉形象才有可能与动觉结合起来,使视觉控制转化为动觉控制。

书法作品是在短时间里完成的空间艺术,它的一点一划,一字一行乃至一幅,表现于外的总是静止不动的,我们欣赏它时,就必须把静止的点画线条还原成动态的笔迹,从而探索书法家创作时情感的起伏、笔法技巧的变化乃至人们的心理依据,使静止的点画变得振动起来,要想使静态的笔画还原成书写时的动态形象,我们就得在既定的形象中,随着书写点画前后的顺序,不断地移动视线,就会看到活泼地往来不定的“势”。在这一瞬间,还可感觉到音乐般轻重徐疾的节奏美以及舞蹈般进退屈伸的动作美。

书法是心灵的艺术,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意境和思想情感仅仅用眼睛看是不够的,还得用心灵去感受体悟,只有移动视线去看,深入角色去想,才能发现它的风格美、意境美、格调美、情感美,才能真正领悟到艺术真谛,令人赏心悦目。

书法品评推崇“神采”和“气韵”,南齐书法家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王僧虔所说的书法之“神采”是指书法的精神风采,是作者的精神风貌在书法作品中的流露和展现,是作者的生命与书法的融合统一。

J292.1

A

1005-5312(2015)08-0026-01

猜你喜欢
欣赏者章法书法作品
留出想象的空白
书法作品选登
例证段的基本章法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让章法更好看的九个方法
助建脚手架 写作显章法
从日用瓷出发谈理念对欣赏者的意义
我行我秀
教师听课时身份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