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中小学生武术课余训练对策研究

2015-11-02 19:35许晓健徐广旭
武术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课余黑龙江省武术

许晓健 徐广旭

(1.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南京210094;2.大庆市三永学校,黑龙江大庆163000)

黑龙江省中小学生武术课余训练对策研究

许晓健1徐广旭2

(1.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南京210094;2.大庆市三永学校,黑龙江大庆163000)

近年来,武术运动在黑龙江省迅速腾飞的大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喜爱武术的学生人数不断增长,使得武术运动不仅在学校体育课中深受学生喜爱,各类课余武术健身以及防身训练班也深受中小学学生推崇,但是在参加武术运动的中小学学生总人数却增长缓慢。文章针对如何提高中小学生对武术的爱好及产生强烈兴趣的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黑龙江省武术课余学生

1 问题的提出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它集齐技击、健身和观赏于一体,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推崇。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不仅加快了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同时也加深了全世界人民对中华武术的认知与交流。近年来,国外武术文化交流和学习迅速发展,但是国内武术的普及与发展情形却不容乐观。

中小学学生是我国发展的基础力量,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课余武术训练是中小学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课余性、趣味性、技能性等特点受到学生的广泛喜爱,通过课余武术训练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但是身为祖国新生力量的中小学学生,喜爱武术的人很多而愿意参加武术锻炼的人却很少,本文将结合并参考国内外学者先进思想及本人个人见解,对如何增强中小学生对武术兴趣及积极性进行分析及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建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抽取黑龙江省6所城市分别为哈尔滨市、大庆市、佳木斯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五常市30所中小学生进行实地调研。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武术训练及中小学生课余时间武术训练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类处理。

2.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调查表。在调查表中就有关理论教材体系的基本框架、内容、构建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共发放调查表300份,回收275份,回收率为91%。

2.2.3 座谈访问法

为全面了当前中小学生课余时间对武术需求及爱好的意见和建议,对涉及的有关问进行座谈和访问,广泛吸取各有关专家的见解,主要为黑龙江省各大高校体育部武术教授及优秀教师。

3 结果与分析

3.1 黑龙江省中小学学生武术课余训练现状分析

学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体育教育体系中,体育院系的专业教育就是体育的龙头教育。体育院系的课程设置,教学、训练及管理水平的质量,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黑龙江省的武术事业发展迅猛,不仅培养出了一大批全国优秀武术青年,而且还摸索出一整套系统的武术人才培养机制,从省武术院到各地市武术专业队,从武术学校到课余辅导班,拥有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培养体系,并且中小学校也开设了武术培训班及体育武术课。

但武术运动在南方各省开展得较好,北方较差,黑龙江省的社会武术和学校武术,在全国范围内与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相差不多,是非常落后的。

经过调查核实,建国以来,在黑龙江省内,以省、市、地区、县、乡镇的教育部门从未直接组织过武术竞赛,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各级教育部门对武术的态度,反映了体育与教育的主管部门对武术缺少了解,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同时也看到学校武术运动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时至今日,中国的武术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已经擂起了进军奥运战鼓,我们不能不为黑龙江省学校武术运动的发展水平和现状喝彩。

3.2 黑龙江省中小学学生课余武术训练的发展对策

3.2.1 加强对武术体育老师的培养

加强黑龙江省各中小学院校武术师资综合素质的培养武术师资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包括武术教师的思想品德和文化水平、武术教师的专项理论和技术水平以及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等,每一方面水平的提高都是武术师资综合素质加强的表现,会在实际教授过程中促进各体育院校武术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等方面水平的提高,并不断引进优秀武术教师、国家队退役武术队员或有丰富经验的武术人才作为指导教师,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课能力,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能力。

3.2.2 加大对武术设备的资金投入

资金的支持是武术届必不可少的坚强后盾,武术需要必要的武术场馆,武术器材及服装等等。那么应加大对武术教学设备的投入来改善教学条件建设良好的具有武术文化特色的场馆环境,以保证武术教学和训练的需要。尤其是要建设和配备适合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专用的场地设施,这些硬件的补充不仅能保证日常教学和训练的高效性,同时也会为武术科研能力的加强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3.2.3 加强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及乐趣

武术教学比较复杂、难度较大,套路一般由几十个单个动作所组成,整个套路的动作,有方向有路线的变化,比一般的体育项目动作复杂,难于掌握,正是由于有这样一种特殊性,我们通过听觉来建立音乐环境,激发中小学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趣味性,由此可见音乐与武术动作的巧妙结合不仅能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且还是一种陶冶情操的美的享受。因此,在中小学学生课余时间丰富其爱好。

课余武术训练中可以利用音乐作为训练的背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奋性,也可以减轻学生的疲劳。武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自身的技击性,每个武术动作都蕴涵着功防含义,在中小学学生课余武术训练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来加快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和掌握动作,从而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现阶段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中强调体育要确立健康第一的宗旨,体育是培养学生体育的兴趣,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从而以达到健康为目的的课程。因此,在组织中小学学生课余武术训练时也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训练过程中注重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充分展示出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主动者,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充分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开拓创新思维能力。

3.2.4 制定完整的课余武术训练体系

武术课余训练需要根据课余训练的特点和中小学学生的特点制定一套完整的推广体系,这样才有利于中小学学生课余武术训练的普及和发展。首先,制定一套评判标准相对简便、可操作性强、适应现代中小学学生课余锻炼的武术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参加课余武术训练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学会什么动作或套路、练到什么程度就进行考核,然后颁发等级证书,可作为学校评优或考学的参照;其次,完善课余武术教学和训练体系,建立关于武术理论、技术、动作规格、训练、竞赛等方面的统一标准,这样组织者才有依据可寻,课余武术训练才能走上正规发展的轨道;再次,根据体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中小学学生的需求改造武术,增加武术的观赏性和群众基础,体现出课余武术锻炼的特点,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和终生体育的观念;最后,通过各种形式加大课余武术训练的宣传,使学校老师和家长学生对课余武术训练有个正确的认识,比如让学生多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种武术表演和比赛活动,在锻炼了学生的同时也宣传了自己。

3.2.5 合理安排学习与训练时间

课余武术训练是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参加的以培养武术兴趣、愉悦身心为主要目标的武术训练活动,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课余武术训练和学校体育武术课相互促进。课余武术训练是学校体育武术课的有利补充,学校体育武术课是课余武术训练的前提和引导,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课余武术训练较好的补充了学校武术课所授内容的局限性。在学校武术课的教学大纲上大都安排的是武术基础套路的练习,很少涉及系统的武术训练内容,这时课余武术训练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就成了它的有利补充,中小学学生就可以在学校武术课的基础上更加系统地进行武术训练,提高武术水平。其次,在训练时间上,课余武术训练是学校武术课的有利延伸。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大纲中安排的学校武术课一般为每周1—2次课,每节课45分钟,而武术的内容种类繁多、丰富多彩,不是单单的几节课就能练好,这时,课余武术训练就能充分的满足中小学学生的武术需求,对学生进行系统完整的科学训练,使学生能更充分地掌握武术技术和技能。

4 结论

综上所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自己的民族体育项目。为了进一步能挖掘、整理使其普及、发展、提高和发扬光大,不光有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可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造福于全人类。我们必须加强这一块的比重,不仅抓好有限的课堂时间,更应该有效地利用的业余训练来丰富这项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因为武术是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练起,一直到成年、老年,即有益于健康,又有竞技的体育范畴。为了真正的成为国术、国魂,从中小学以至大学专业队系统训练很有必要。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体育教学大纲已加大了对武术教学的安排比重。这就给武术的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21世纪是个改革的世纪,是科技的世纪,以社会的供需为我们的目的,武术是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加发扬光大。

[1] 栗胜夫,李富刚,刘海科.中华武术发展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74.

[2] 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3] 乔凤杰.河南旅游武术文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4]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5] 乔凤杰.武术哲学[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7.

[6] 张英波.现代体能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21.

[7] 漆振光.新时期我国竞技武术人才资源开发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8] 曹庆华.从武术运动发展剖析武术在市场经济下的商业价值[J].搏击·武术科学,2011(03).

A study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ushu Training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Xu Xiaojian1Xu Guangxu2
(1.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ology,Jiangsu Nanjing 210094, China; 2.Daqing Three Forever School, Daqing Heilongjiang 163000, China)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ushu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the thorough reform of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new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Wushu is gaining its popularity among students,such as in PE classes and all kinds of after-school Wushu fitness and self-defense training classes.But the total number of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 in Wushu is increasing slowly.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students'interest towards Wushu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Heilongjiang province Wushu Students

G85

A

1004—5643(2015)09—0075—03

1.许晓健(1989~),男,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2.徐广旭(1989~),男,学生。研究方向:社会体育学。

猜你喜欢
课余黑龙江省武术
丰富的课余生活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