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习作教学要懂得“料理”

2015-11-03 16:41吴昌龙
江西教育B 2015年9期
关键词:立论真实性论点

吴昌龙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并用事实和道理证明作者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章。在结构上,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构成。但是,这种看似简单的文体,却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遭遇了非常尴尬的处境,小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无话可说,只会喊口号、说套话。究其根源,一是“课标”并没有就小学阶段议论文写作提出明确要求,造成写作目标上的空白;二是学生很难区分议论文和记叙文之间的差别,造成文体认识上的混淆,将议论文写成简单的举例文;三是学生逻辑思维过于感性,其发表看法缺乏依据,其论证过程缺乏条理。

那么如何才能走出这种尴尬的处境呢?《新课标》明确:“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王尚文教授指出:语文教学的聚焦点应该是“言语形式”,即“怎么说、怎么写”。作为说理性的议论文习作教学,既要关注“说什么理”,更要关注“如何说理”。即对议论文文体进行言语表达形式、表达规律等方面的写作训练。笔者尝试采用“主题导引”四步法,以主题阅读为切点,变“文”为“料”,创新教学。

一、变文为料,整合议论之材

众所周知,先理论,后写作的传统习作教学模式收效甚微。纯粹地对学生进行写作理论、写作规则的灌输,容易导致学生在写作心理上受到“理法”的制约,不会自主立意。如何才能改变学生不会立意的尴尬呢?变“文”为“料”, 以料立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图一:(传统议论文教学方法)

提出论点——罗列分论点——精选论据——展开论证

图二:(变“文”为“料”, 以料立论的教学四步法)

现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元主题“语言的魅力”为例:

课前让学生回顾每篇课文的内容及语言特色,进而帮助学生梳理、归纳、提炼论点。教学伊始,并没有事先对学生进行写作上的讲道理、说规则等理论指导,而是把单元主题课文变成写作的“料”,引导学生对“料”进行概括、整理。这便是议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变文为料。

二、 以料立论,确定立论之基

通过变文为料,便可进入第二步——以料立论。我们可以从每篇课文提炼出分论点:“1.精练得当的语言,能增强我们和别人有效的沟通;2.机智巧妙的语言能使我们灵活地摆脱困境;3.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快乐我们的生活。”再进一步提炼出总论点:“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

这种变显性教学(直接立论,提出观点)为隐形教学(主题导引下立论,即根据同一主题文章所提供的材料提炼分论点、中心论点)的方式,有利于消除学生写作上的畏难心理,实现教学的“软着陆”;有利于指导学生整体把握材料,全面分析材料,充分挖掘材料的内涵;有利于指导学生归纳写作主题,准确提炼论点,寻找立论之本。

三、筛料为据,奠定议论之本

人们常说,文章要“有骨有肉”,这里的“骨”就是观点,“肉”就是事实,就是材料。议论文写作的材料是指能够证明论点的,经过概括的事实。议论文的写作如果没有事实,空发议论,就容易“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因此,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必须重视选材和用材。

首先,选料要讲究真实。列宁说:“真实的材料不仅是‘胜于雄辩的东西,而且是确凿的东西。而虚假的材料,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也不如。”选料的“真实”,一是指引用数据要准确,不能含糊不实;二是指列举事例要确凿,不能虚构臆造;三是要弄清原义,防止错引。就以上四篇课文来说,作为观点“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的论据就很难完全适用。《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的小说。从“记载”二字可以看出选文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但是由于烙上了小说的印记,其作为论据的真实性就大打折扣了。《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言行集,书名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给予《史记》很高的评价,可见其内容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半截蜡烛》根据外国小说改编。《打电话》是一篇文艺作品,可见其缺乏足够的真实性。

其次,除了要考量四则材料的真实性之外,还要精选能深刻揭示事物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典型材料。要选取切合题意的材料,以上四篇课文作为“料”来使用,需要指导学生认真地分析、鉴别材料的每一个细节,看是否与主题论点相联系,相符合。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对材料的精选、慎选会造成大量材料不可用的情况,这恰恰说明写议论文不是随便罗列例子凑数,也从另一个侧面引导学生把对材料的选择延伸到课外,进而沟通了课堂内外的联系。

四、排料力证,强化论证之功

经过“变文为料”“以料立论”“筛料为据”三步走,可以说降低了写议论文的难度,基本走出了议论文“写什么”,“怎么写”的困境,但是作为说理性的议论文最为关键的部分在于讲道理,也就是如何使用材料来论证论点。材料使用是否恰当、是否灵活,对论证的成功与否起到重要的作用。

那么怎样对精选的材料做出合理安排呢?

这就要涉及对材料位置的定位,对材料顺序的安排,对材料详略的使用等。同样以论点“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为例。首先要对四篇课文“料”的真实性、典型性、合题性进行概括性提炼,使材料言简意赅,起到精而得当的作用。其次根据具体情况,对材料进行位置定位、定序,把材料放在最恰当的位置、最合理的顺序上。如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可以先古后今,也可以按照使用地域先内后外。再次要讲究对多种材料的详略使用,根据具体情况,对材料使用的详与略、繁与简做一些细致的安排。一般来说,如果是读者熟悉的材料,使用时就要略写,概括地写;如果是读者陌生的材料,就应详写,具体写。材料内涵深刻,在论证中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就应详写;内涵浅近,容易理解,一看就懂,或在论证中起辅助作用的,应略写,概括写。如《杨氏父子》《晏子使楚》出自古文化典籍,学生比较生疏,可以详写;类似《打电话》一类的文艺材料广为流传,可以略写。

总之,小学阶段的议论文写作教学还处于空白,教学应突出实效,应符合儿童的接受心理,淡化理、强化事,淡化法、强化练,在潜移默化中落实文体写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勤于动笔,乐于表达。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丰县智慧树学校)

□责任编辑 黎文雯

E-mail:jxjylww@sina.com

猜你喜欢
立论真实性论点
广告的真实性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从“分离论”到“中立论”——美国宪法中的政教分离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胡永盛教授从脾胃立论辨治疑难杂症
横看成岭侧成峰——选取立论的角度教学设计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