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简单单教出语文味

2015-11-03 16:42杨依
江西教育B 2015年9期
关键词:骆驼队骆驼语言文字

杨依

“语文味”即语文的文学蕴味,包括文学、意境、哲学、情趣等蕴味,是语文所特有的美。语文教学就是引领学生体验、发现、感悟语言文字之美、文章意境之美、作者情感之美。笔者所教的这节课以“难忘童年”为情感主线,选择了《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这两篇课文,现取两个教学片段与大家分享。

【片段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有许多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描绘了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去分享古代儿童的童年生活吧!

大屏幕出示:《牧童》《村居》。

古典音乐响起,学生诵读(个别读、齐读)。

【分析】千百年来,优秀的古诗词时刻撞击着国人的灵魂,滋养着国人的性情。因此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结合“语文主题学习”的统合理念,上课伊始,笔者就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结合一些学生已经积累过的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品味诗词的意境。接着由读到悟,从诗人的诗句中去想象一千多年或数百年前儿童的生活场景,去品悟古人童年放风筝的天真烂漫,乡村生活的美妙惬意,分享古代儿童的童年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的美好。

【片段二】感伤怀念共氤氲

师:有一位台湾作家叫林海音,她的童年就是在老北京的城南度过的,后来她去了台湾。她把自己的童年生活写进了一本书里,这本书叫做《城南旧事》,接下来我们就读读这本书的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

出示旧照片,学生齐读课题。

师:当作者脑海中不断地浮现骆驼队这一画面时,哪些童年往事重上作者的心头呢?(生默读课文,汇报)

生1:在冬阳下学骆驼咀嚼的样子。

生2:和爸爸谈骆驼为什么系铃铛。

生3:我想给骆驼剪毛。

生4:我不断地追问骆驼的去向。

师:这四件事情当中,哪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抓住关键句谈谈你的感受。

生5: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学骆驼咀嚼这件事,我从“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中感受到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

生6:我觉得骆驼虽然丑,可是作者还是非常喜欢它。

生7:孩子对骆驼充满了天真与好奇。

……

师:还有哪件事你觉得有趣呢?

生8:林海音想给骆驼剪一剪那不整齐的毛,这件事体现了她的幼稚天真。

生9:我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了作者对骆驼的关心。

师: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10:对逝去的童年生活的一种淡淡的感伤。

生11:对童年生活的一种深深的怀念。

【分析】“语文主题学习”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不再像以前那样段篇章条分缕析,它删除了无效的教学环节,结合训练点直奔中心,简简单单教语文,使课堂教学高效低耗。所以结合这堂课的训练点,以“作者记忆深刻的四件事情当中,你觉得哪件事情最有趣”这一问题统领全文。学生在自读自悟之后,笑谈趣事之趣,品悟一去不返的无奈感伤。然后抓住课文的最后一部分文字“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这如同一个反复呈现的旋律主题,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诵读当中,感悟一次次地加深升华,情感随之一次次地递进,感叹童年虽一去不还了,但是那份纯真美好的童真童趣却永远让人深深地怀念。激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朗读也逐渐地从生硬到自然到入情入味。感伤和怀念的气息久久地氤氲在课堂中,童年生活的美好充溢心灵,久久不散。

本节课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深情诵读,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和作者心灵发生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领悟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产生强烈的创作欲。“语文主题学习”这种简简单单、直奔教学要点的教学方法,在删除了大量无效环节的情况下,让师生有了更多的时间来仔细品味语文,语文所蕴含的美感也在简简单单的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作者单位:江西省弋阳县一小)

猜你喜欢
骆驼队骆驼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从儿童视角解读《冬阳·童年·骆驼队》
骆驼队该怎么走
骆驼队该怎么走
语言文字
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