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2015-11-12 08:36丁宇谭凝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义务教育留守儿童

丁宇 谭凝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结构单一,社会支持的内容严重缺乏。为此,笔者选取我国中部地区留守儿童比较典型的地区——湖北省蕲春县为调研对象,对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现状、不足和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四方面合力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会支持系统,这样做不仅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具有保护作用,也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社会支持 留守儿童 义务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因此,形成了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并且其数量每年还在不断地增长,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为此就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合力构建社会支持系统,以便更清楚地揭示该系统对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的影响,从而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现状与问题分析

社会支持系统由留守儿童与其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近端支持,和与其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远端支持组成。其中,近端支持的支持源指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与之面对面交流的,如监护人、老师、同学等。远端支持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支持,如在外务工父母的物质或情感关怀;另一种是间接支持,如政府、社会援助等[1]。

1.近端支持——监护人的现状与问题

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的监护权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了其他监护人的肩上,笔者在调查中发现,78%的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其余的则和其他亲戚居住在一起。隔代监护因此产生了很多弊端。

(1)文化素质不高,学习辅导无能为力

针对“大人能否辅导孩子学习”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8%表示可以,50%只能辅导一部分,而27%则不能辅导。监护人能否辅导孩子学习涉及到两个因素:一是监护人的受教育水平,这直接决定了他们能否对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笔者在实地走访时了解到,大部分中小学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文化水平都是小学、初中,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知识结构老化,因而对辅导孩子学习往往是有心无力。二是监护人是否有精力去辅导。留守儿童大多是由祖父母隔代照顾的,由于老人年龄较大,其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家务劳动繁忙等原因,也无力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2]。

(2)生活照料层次低,不能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

调研显示,只有40%的大人偶尔观察孩子心理和表现情况。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不仅在身体上需要家人照顾,在心理上也需要家人的关心、安慰。但在实际照看中,监护人一方面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另一方面还要忙于繁重的农活,导致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与孩子谈心,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情感变化,也无法在孩子遇到挫折、难过的时候给予安慰。

2.近端支持——学校的现状与问题

学校是除家庭外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空间,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还是教育问题。笔者在调研中发现,蕲春县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滞后,不仅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也很薄弱。

(1)对留守儿童教育的针对性不到位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79%的学校没有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老师;53%的学校没有留守儿童花名册。大多数学校没有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建立相应的教育机制,并把他们与其他学生同等对待,因而导致留守儿童无法在学校教育中获得有针对性的帮助,心理的情绪也不能及时宣泄和有效缓解,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3]。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40%的监护人在空闲时才会参加留守儿童的家长会,19.1%则不参加。留守儿童的老师和监护人之间缺乏沟通和联系,家庭和学校之间没有形成合力效应。至今大多数的农村家长仍然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没必要和老师之间进行沟通,孩子出了问题都是老师的责任。这种观念导致教育的管理责任边界模糊不清,学校对学生具有正常的义务但不具备非正常的义务,缺少家庭教育支撑的学校教育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所面临的困境,因而无法及早帮助这些学生解决难题。

3.远端支持——在外务工父母的现状与问题

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丈夫和妻子或一方外出务工,一方在家里带孩子,或者夫妻双方都外出务工,把孩子留给年迈的祖父母带,或交给亲戚朋友照顾,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非常少。交流与沟通匮乏,情感支持不足。调查结果显示,有48%的留守儿童有心里话最想对父母说,32%的想对朋友说。这说明孩子还是很想念父母的,想与父母交流。但当问孩子为何不与父母进行沟通时,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示由于和父母长期分离,关系渐渐疏远,不知道怎么开口跟他们交谈。由此可见,随着父母与子女沟通越来越少,一部分留守儿童表现出性格内向、自闭,父母无法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孩子也不能体会到亲情的关爱[4]。

4.远端支持——政府和社会的现状与问题

政府作为相关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留守儿童问题上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可是从实际来看,政策性壁垒仍然是导致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5]。同时,社会教育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机构太少,不能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基层更是没有相关的社区组织。

(1)二元经济结构和户籍屏障壁垒

父母务工的地方一般都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农民工子女上学难、费用高的问题突出,家庭难以承受。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我国现在新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缓解这个问题,但收效甚微。很多学校要求如果不是本地户口的学生,就要收取高昂的借读费,这样一来,多数农民工只能将孩子留在老家接受教育,从而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增加和一系列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

(2)NGO支持力量比较单薄

非政府组织是留守儿童的一个重要的支持系统,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性的、富有成效的帮助和支持。根据调查结果显示,80%的人选择当地没有关爱留守儿童专门机构的人员,这说明目前NGO支持仍比较单薄,整合力度不够。社会上常会有一些机构或个人愿意帮助这些留守儿童,但是却不知道该通过什么渠道去帮忙。此外,在蕲春笔者并未看见社会工作者介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履行其职业职能,发挥人文关怀的作用,多关心留守儿童的身体和心理情况,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环境。

从以上分析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形式十分简单。监护人往往只关注物质方面的给予而忽略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学校也仅仅开设基本文化课而没有开设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课程;乡镇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仅限于保证学龄儿童有学上,而留守儿童的各类培训、娱乐活动却很缺乏。

二、完善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议

1.家庭方面的支持

(1)父母与子女应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

进城务工的父母必须要坚持保证与孩子不间断的经常联系,要能随时掌握孩子的情况和心理变化。可以通过打电话、网络等渠道,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和相互沟通。在沟通内容上,除了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外,心理健康状况、品行等方面也应该关注。有条件的话,节假日可多回来几趟,并且可以利用寒暑假把孩子接到父母身边,这样可以增加亲子互动,使孩子从小在被关爱的良好环境中健康成长。

(2)监护人提高自身素质,关心但不溺爱孩子

监护人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并给孩子树立榜样作用。同时,监护人也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关爱应该把握适当的分寸,在关心爱护的同时不能溺爱和袒护孩子。此外,监护人在物质关怀之余也要注重精神交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心理状况及情绪变化,及时地进行正确引导。多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6]。

2.学校方面的支持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

留守儿童档案应该详细记录其家庭基本情况,包括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情况、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父母外出务工的时间和地址,父母的联系方式,以及留守儿童在校的学习、行为表现等,以便老师对孩子的情况全面了解,随时掌握他们身心变化,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7]。

(2)建立制度化的家访,使学校、家庭产生合力效应

笔者建议,老师家访数量每学期应不少于两次,不要等到学生有问题才去联系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儿童监护人保持联系,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建立起对留守儿童相互支持的情感模式。同时,学校定期要召开家长会,及时把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家长,并合力解决。

3.政府方面的支持

(1)打破二元经济体制和户籍制度的束缚

城乡二元经济是迫使农民工涌向城市的根本原因,也是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为此,应尽快消除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包括打破户籍制度的束缚,从根本上杜绝城市公立学校对农民工子女的歧视和收取高昂借读费。可以运用法律手段,让农民工和子女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确保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的落实。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留守儿童跟父母进城后有学上,这也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2)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城镇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之一,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创造就业岗位,吸纳留守儿童的父母就近务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从而让农民留在家乡也能得到经济上的满足,如果家长能留在孩子身边,这样留守儿童的问题就可以从源头上解决了,这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

4.社会方面的支持

(1)大众媒体要引导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据调查显示,“当地广播电台、电视台是否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频道?”64%的人选择“有”,36%的人选择“没有”。大众媒体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对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进行宣传和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让他们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使大众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能形成一股合力妥善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为留守儿童送去关爱。比如2013年2月新闻联播推出“新春走基层·吾老吾幼”专题,报道了留守儿童的新年心愿。

(2)加大NGO整合力度,引入社会工作模式

非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机构等联合起来,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关爱的形式可以有代理家长、爱心妈妈、留守儿童基金、设立留守儿童之家、开展教育性主题活动等。通过这些帮扶和集体活动,使留守儿童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经常性的交流也有利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针对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可以引进社会工作的方法,组织小组解决留守儿童心理方面的问题、通过志愿者对有困难的留守儿童进行帮扶、组织承办农村社区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等。

通过蕲春县的实地调查,笔者发现,目前对于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十分薄弱,社会支持系统结构单一且不完整,虽然国家已经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用以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但是由于留守儿童群体数量庞大,政策又多为宏观方面的,因此短期内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并且由户籍制度衍生出来的其他一切造成城乡隔阂的体制都已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所以,笔者认为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雷鹏,陈旭,关幼萌.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干预模型的建构[J].教育导刊,2010(12).

[2] 胡国雄,肖亚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24).

[3] 李佳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关于鄂东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J].教育探索,2011(12).

[4] 赵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5] 涂晓明,叶忠,涂建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与政府主导的治理[J].现代教育管理,2009(2).

[6] 胡枫,李善同.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基于5城市农民工调查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9(2).

[7] 高慧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4).

[作者:丁宇(1970-),男,河南信阳人,武汉科技大学,湖北非营利组织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谭凝(1990-),女,湖北宜昌人,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刘永庆】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义务教育留守儿童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