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传媒下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整合

2015-11-12 08:36佘春华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整合信息技术

摘要:近年来,数字传媒的迅猛发展不仅推动了学校课堂教学的创新,而且为课程资源的整合提供了关键的技术基础。结合目前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数字化整合的优势,并提出数字传媒下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整合策略,如完善整合结构体系、优化数字环境建设、增强资源监控管理等,全面促进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数字化整合和共享。

关键词:数字传媒 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 整合

一、目前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1.资源整合结构不合理

目前不少学校在整合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时,以教材资料、教参资料以及教师所准备的课件资料等文本性资源作为主要的课程资源,忽视了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学习材料、教师经验、学生表现等生成性、动态性课程资源。这导致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在开发、整合和利用上都局限于文本教材、教参资料,以致资源结构单一化、刻板化,难以满足师生日常教育与学习的资源需求。

2.课程资源内容单一

部分学校不仅在资源结构上较为单一,而且其内容也存在一定的封闭性和单一性。信息技术教师在整合相关课程资源时将资源内容局限于学科之内,导致绝大部分资源内容都以纯粹的信息技术知识为主,缺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融合和共享。这使得教师和学生在下载或浏览课程资源时只能了解到信息技术学科知识,难以扩大知识范围和眼界,不利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资源整合空间狭窄

部分教师在整合课程资源时以课堂及校内场所中形成的课程资源为主,忽视社会发展趋向、国外学科理论新成果等校外的课程资源。由于资源整合空间狭窄,学生的课程理论知识和校外的应用需求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导致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掘,在生活应用中缺乏实践能力,不利于其长远发展。

4.资源整合主体局限

部分学校虽征集教师的课程资源,但在实际的资源整合过程中仍以专家学者为主、以教师为辅。而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及忙碌工作的影响,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课程资源的整合工作中。这导致教师、学生所拥有的课程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和共享,降低了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整合的针对性和人本性。

二、基于数字传媒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整合优势

1.扩大课程资源的应用范围

学校在完成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数字化整合后,还可以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公布整合情况,提高师生对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库的了解和重视。师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机等工具登陆资源库网页,随时随地学习。这将打破资源数据库应用的时间限制和地点限制,极大地扩大课程资源的应用范围,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利用率。

2.增强课程资源的服务性

数字传媒在学生群体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经验和自主学习途径。便捷的数字信息传播渠道能让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信息搜集能力,在课堂之外快速了解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资源和社会信息技术应用的最新动态,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便捷性。同时,学校借助数字化传媒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可以接收来自不同学科或校外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从而提高资源结构和资源内容的多元性,促进资源的高度整合和共享。在数字传媒的影响下,课程资源的整合满足了师生的实际教学需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资源服务理念,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1]。

3.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数字媒体所传递的课程资源信息量远远超出学校课堂教学和课本教材所传递的信息量,成为学生增长课程知识和能力的重要学习资源。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从数字传媒中寻找、整理课程资源,拓展学习视野和学习能力。在数字传媒技术的推动下,学生的学习日益拓展到课堂之外。学生可以利用零散的课余时间,借助智能手机、电脑等工具快速登陆课程资源数据库,搜索和阅读所需的数字资源,广泛接收和学习新知识,并通过微媒体平台与教师、朋友以及家人等进行分享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2]。

4.增强课程建设的系统性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数字化整合能充分利用每一位教师所积累的课程资源,不仅有利于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资源共享,而且可以完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结构,提高课程建设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通过整合数字化数据库,教师可借助丰富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展备课工作,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充实,并扩展教师的教学手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数字传媒下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整合策略

1.完善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整合体系

(1)提高课程资源结构的科学性。学校在整合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时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教师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筛选和取舍资源内容,从而调整课程资源结构,提高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实际利用率。为了更好地突出不同资源的应用领域,学校在整合课程资源时可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和数字版课程区别开来,并合理调整两者的资源空间比例,例如适当增加跨学科的学习资源、引入校外图文音像资源等,提高各学科教学资源结构的合理性[3]。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应充分利用自身所具有的信息技术优势,完善课程资源库的登陆界面和内容板块,使得信息技术学科资源和跨学科资源、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实践资源等协调地结合起来[4]。例如,教育者在设计登陆界面时可设置不同的路径,让学生登陆数字化课程资源库后,可根据自身的需要进入“课堂知识回顾区”,浏览或下载教师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加强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和复习;如果学生认为自己暂时不须复习课堂知识,则可以进入“课外知识学习区”,了解由专家和教师共同整理的学科知识,如前沿理论成果、社会应用现状、学科发展趋势等等,从而积累丰富的课程知识,扩展学习视野。此外,学校还可以在“课外知识学习区”上建立数字化的BBS论坛,并设置一些学习性网站的链接,引导学生进入有益的知识性交流网站中,与其他学生以及家长等一起开展学科知识的讨论和交流。这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习积极性,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2)提高课程资源结构的层次性。学校在利用数字媒体实现课程资源的数字化整合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分阶段、分层次的课程资源设计而逐步提高资源板块的难度,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发展需求等进行有选择的学习,并在逐个完成板块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课程资源利用的自主性和学习成功感。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分层次的课程资源设计应注意难度层次上的联系性,避免不同板块课程资源之间的割裂和孤立[5]。例如,学校可在设计资源平台时建立资源板块的学习建议。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目的和学习意向,在登陆界面后选择自己所需的学习板块,并进入到该板块的不同区域之中,开展自主学习。以资源库中的信息技术BBS讨论版为例,学生进入该讨论版之后,可根据自身的能力层次和兴趣,选择“菜鸟区”、“大神区”等不同的讨论区域,从而在所选择的讨论区域内与自己能力相当的同学进行学科知识的交流和探讨。学生还可以进行跨区学习,例如能力高的学生进入到“菜鸟区”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分享课程学习材料或指点和帮助其他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知识应用难题;能力低的学生进入到“大神区”之中,寻求学习指导和帮助,或观看其他学生的话题辩论、经验分享等。通过分阶段、分层次的板块学习,学生能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中找到自己切实所需的资源,从而节省课余学习时间,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

(3)提高课程资源结构的综合性。学校在整合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时应结合学生能力的发展需求,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教学宗旨。为此,学校应提高课程资源结构的综合性:一是补充跨学科知识。学校应结合学科的学习特点,在资源数据库中融入多元化学科知识,并以案例资料的形式整合近年来的知识应用实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课程资源信息,满足师生的教育及学习需求。二是实现课程资源的专业分类。学校在扩展资源类型和分设难度级别的同时,还应对信息技术课程资源进行系统性、专门性的分类,形成不同的学习专区,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寻找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

2.完善数字化课程资源的环境建设

为了促进数字化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学校除了要构建科学性、层次性和综合性的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外,还应完善相关的硬件设备,完善数字化课程资源的环境建设。但目前不少学校在硬件环境建设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校园网覆盖范围小,图书馆、阅览室等地点没有无线网络的覆盖,甚至连有线网络接口的数量也十分少,教师和学生难以进入到数据库平台网站之中,形成了资源利用的地点局限。二是校园网网速较慢,教师和学生在打开和登陆相关网页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在观看音频、视频等资源时频频出现卡顿,造成了学习时间的浪费。三是校外难以登陆到网站平台中。部分学校为了提高资源的安全性而将登陆条件局限在校园网之中,当教师和学生离开学校后便无法登陆网页[6]。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资源整合共享平台的作用大打折扣。学校应针对这些情况完善数字化课程资源的环境建设。例如适当扩大校园网的覆盖范围,将师生经常活动的地点,如图书馆、阅览室等纳入到无线网覆盖范围内,提高教师和学生登陆资源平台的便利性;完善学校网络设备,推进校园网建设,为师生登陆和浏览各类资源节省等待时间。四是放宽资源平台的登陆条件,让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个人账号和密码在校外实现登陆,提高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利用率[7]。此外,学校还可以将图书馆、信息技术教室、实验室等联结起来,形成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区,进一步完善数字化课程资源的环境建设[8]。

3.增强数字化课程资源的监控管理

学校不仅应强化资源整合的软硬件环境建设,还应完善后续监控管理工作,提高信息技术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安全性。首先,学校应建立专业化的技术管理队伍。这些人员不仅负责课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地点硬件设施的维修、管理工作,还应负责对课程资源数字化平台的监控和技术维护,如及时更新平台资源信息、调整网站模块设计、向师生提供网站资源利用引导服务等。通过完善监控和管理,将有效避免信息技术数字化课程资源平台出现网络瘫痪、无人管理等问题,提高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有序性。其次,学校还应提高教师对数字媒体的重视。例如,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科教师参与到课程资源整合的工作中,将自身积累的教学材料、教学经验以及课堂中学生形成的生成性资源整合起来,转化为数据上传到资源平台之中,并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交流,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率;由教师总结学生在知识学习上的需求,反馈到负责建立数字化资源库的专家学者之中,从而提高专家学者对资源实际需求的了解,增强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整合的针对性和整合性。

数字传媒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拓展性和多元性,不仅有利于教师的备课和经验交流,而且给学生课外自主性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校应针对目前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如资源整合结构不合理、课程资源内容单一、资源应用空间狭窄和资源整合主体局限等,结合数字传媒的信息传播优势,探索数字化课程资源整合体系的有效策略,提高课程资源结构的科学性、层次性和综合性,并完善软硬件环境建设,增强数字化课程资源的监控管理,全面推进数字化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为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振斌,陈再平.网络课程资源开发的特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6).

[2] 丁光勋.数字时代的档案教学改革与课程资源整合[J].档案管理,2008(4).

[3] 顾国盛.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

[4] 袁良凤.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4(20).

[5] 付长青,庄程.公共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8(32).

[6] 苟燕,赵希武.基于MOOC平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建设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

[7] 白灵,王小英.网络时代大学课程资源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4(4).

[8]黄德群,毛发生.广东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8).

[作者:佘春华(1978-),男,湖南怀化人,铜仁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整合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