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传统体育教研活动困局的理性回归

2015-11-13 22:43刘飞范爱红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教研体育教师体育

刘飞 范爱红

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和资料搜集,了解到传统体育教研活动的诸多不足,如思想存在误区、评价机制陈旧、专家引领缺少、民主对话缺乏等,旨在进行理性认识,为确保有效地开展体育教研活动提供帮助。

体育教研活动理性认识有效开展教研活动是为了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提高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既注重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更注重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传达教学信息的重要途径,是保证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体育教研活动?笔者针对传统体育教研活动的诸多不足,进行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更新思想观念,加强教研主体意识

如今,还有众多在一线工作的体育老师,简单地认为,只要把体育课上好,教会学生基本的技能就可以了,对于“高大上”的体育教研活动那是专职教研员的事,跟自己毫无关系,没把自己真正地融入到教研活动中去。显然,这种认识体现出教研主体意识的缺失。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作为“战斗”在一线的体育教师必须坚持学习,更新观念,才能更好地认识体育教研活动的实际意义,才能更好地定位自己在体育教研中的位置,才能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教研的主体。也只有主动教中研,研中教,才能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有效运用教学规律,合理解决课堂实际问题,高效转换研究成果。因此,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及时更新思想观念,提升对教研活动的认识,清楚教研活动的价值,才能端正态度主动参与,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个人教研能力,变被动为主动

由于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在课程规划与专业发展没有很好的对口,所以新教师在入职后,很难应对体育教研活动的工作。时间一长,由于得不到对教研活动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急剧下降,从而出现整个教研活动被动肤浅,水平不高的现象。

提高体育教研活动的水平,必须从体育教师个人的教研能力抓起,从他们的教学自我反思做起,发动体育教师教研从当下学起,在常态课上教中研,研中学,学中教。我们体育教师必须把反思放在教育教学的重要位置上,善于在课堂中发现问题,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深刻分析,认真总结,提出新思想并付诸验证。当然,自我反思不仅局限于看自己的课堂,还有听其他教师的课堂,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与身边的教师互相学习。教后知困,知困才会有对话碰撞的渴望,才能有思想交流的火花,才能有效借鉴反思,打造精品课堂。

三、创新内容形式,发挥教研活动的民主性

学校体育教研活动形式主要有专家讲座、课例分析、专题研讨等。然而这些活动的开展有两点制约性问题:一是形式千篇一律,墨守成规,缺乏创新。二是大统一集中模式,即所有体育教师必须全员全过程参与,没有可选性。如果教研活动不能很好地解决上述两点问题,那么必将影响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也势必造成教研活动高耗低效。

创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必须对体育教研活动进行深入改革,大胆探索新形式、新内容,积极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研活动的民主性,而辩课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所谓辩课,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备课、上课或者说课的基础上,就某一主题或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提出问题,展开辩论。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访谈等手段了解体育教师们的教研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这样的教研才会有实效。可见,我们的体育教研活动必须问需于民,了解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师的需求,不同层次的合理安排,这样体育教师才会研能所获,效果才能显著高效。

四、完善教研评价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许多学校的体育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缺乏行之有效地评价机制,也使得体育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打击。那么如何转变和完善教研评价机制,让教研活动焕发出耀人的光彩?

首先,体育教研组应对学校教研小组提出建设教研活动激励机制,因为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学校应通过制度建设,规范体育课堂教学,引导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激发教师的学习欲望,克服中老年教师职业“高原”的现象。同时,学校要全面评价体育教师,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评价,引导学校加大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权重,避免只通过竞技成绩来评价,逐步完善对有关体育工作方面的考核内容,特别是运用新课标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此外,体育工作者还需要积极探索出民主测评体系,使教师的发展在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之中。当然,学校也要注意把把学生的动态性评价作为教师评价的参考依据之一。

五、强化专家引领战略,形成“请进来,走出去”局面

学校教研活动是由于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少,导致教育教学理论提升缓慢,教研方向迷失严重。正是由于体育教研迈不出实质性的一步,而不能继续深入发展,使一些体育教研活动趋于形式化、平庸化。

体育专业研究人员是体育教研活动的开拓者、领路人,具有丰富的体育教育教学知识,熟知国内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学校有了他们的专业引领、指导,必将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例如,用先进的体育理论和理念的专题报告,可充实体育教师的大脑,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促进体育课堂质量的提高。又如,通过接近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疑难解答,课例分析等,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直接对话,直接而有效。同时,学校还应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尤其在政策上对年轻教师给予倾斜,为年轻教师搭建锻炼和展示的舞台。

六、扭转一言堂的教研活动,形成百花争鸣的氛围

当前,许多学校的体育教研活动由体育教研组长一人“操办”,使得体育教师的主体性无法发挥。笔者认为,这是体育教师间缺少言语对话造成的。正是由于没有思想“火花”的碰撞,许多体育教师不能看清自己的知识水平,从而与现在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差距在拉大。

如何让体育教师们认识到自身教学的差距,同伴互助就是最好的方式。体育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要勇于表现自我,加强与同伴的对话互动。如通过对话我们知道击掌接力不仅可以直线击掌,还可以曲线击掌;不仅可以利用跑道击掌,还可以利用足球场、篮球场等地形击掌。有时候,对于困扰我们的一些问题,往往通过与同伴交流,就会迎刃而解。同时我们也鼓励在同伴互助的体育教研活动中,敢用批判的眼光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事不对人,敢于较真。只有这样的同伴互助教研才会百花争鸣,务实求真,面广高效。

参考文献:

[1]陈正林.农村体育教师在体育教研活动中成长与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4,(16):15-60.

[2]陈忠.基层学校体育教研活动中常见问题与对策[J].体育教学,2014,(2):51-52.

[3]沈技峰.以辩促新以辩促效——浅谈辩课对小学体育教研活动的促进作用[J].青少年体育,2013,(2):19-21.

猜你喜欢
教研体育教师体育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我们的“体育梦”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