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校体育教育创新浅探

2015-11-13 22:43张淑琴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体育课新课标素质教育

张淑琴

现阶段教育,包括体育在内的“三育”的方法、手段、内容等都应该相应紧跟时代步伐,如何使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也与时俱进,值得我们体育教育者探讨。

学校体育创新应对一、现阶段教育及体育教育的三个大背景

1.我国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背景下的中学学校体育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被社会政治、经济所制约。我国经济目前虽然正处于快速全面发展阶段,但无法回避的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过大的个人收入差别、历史文化沿革等,显然已经反作用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且同时这种不协调、不平衡明显已经影响到我国包括经济发展在内的许多领域,体育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发达地区已经将塑胶跑道司空见惯,可在农村那就是“奢侈品”,城镇重点中学用的是塑钢篮板,可偏远贫的农村却是风都快要吹散的篮架、篮板……对农村学生说引体、转体……迈克约翰逊等,让学生有时连你自己都觉得很茫然,可城市的孩子却还没等你讲完,他却像“机关枪”一样说个不停,好像比老师知道的还要多得多……如此种种,就是政治经济不平衡下的体育现状,不过可喜的是:不管哪里孩子,谁都不比谁的快乐少。

2.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学校体育

素质教育在我国实施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但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目前我国的教育实际上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相互结合的一个“混合怪胎”。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实践、实验课以及技能课等的内容在加强,班级不再给学生排名次等一些较先进理念在实施。而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看到学校的优劣还是由高考的结果决定的现实,由此学校为了有个好名声,好名次,许多地方置国家法律于罔闻,还照样上6天课,高三甚至6天半。于是,老师只能机械应付,学生则疲于奔命,为了整体平均分涨一二分,学校就像“榨油机”一样在炸着任何可能“出油”的一丁点地方。有人说所谓素质教育下现在的孩子不是负担轻了,反而更重了。为什么?道理很显然:学生既要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又要达到应试教育的要求,既要完成父母安排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又要间接性地承担学校的任务和目标,你说他能不累吗?不逆反才怪呢!他承受不了嘛,所以就用逆反来反抗。因此就出现了发型、衣着怪异等现象,体育课堂就出现了你不让我干什么我偏要干什么的现象。由此可见,我国的教育改革必须要加快步伐,尽快让我们的教育走上“单行道”,别再走“左右为难,混乱不堪”的道路。

3.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中学学校体育

解读《新课标》,其中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体育课,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注意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的发挥,要改变过去“操控性”的教学模式,主动转变角色,由“主宰”变为“服务”,关注、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真实情感体验,给学生留足自主学练的空间,教师应当适时点拨引导。

《新课标》要求我们树立“以生为本”观念,我们只有彻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彰显新课标的指导作用,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教育需要。新课标为我们现阶段的学校体育指明了工作和努力的方向。

二、现阶段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中学体育教育作为教育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传统的原因以及部分人主观的臆断,人们对学校体育的本质、目的、价值和作用等认识尚处于表浅层面,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实施,由于各方面限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体育教学观念与方法滞后,课程安排及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

教学观念与方法要体现现代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而在现行的中学体育中,我们既能感受到“以运动技术为中心”、注重“三基”,片面追求体育课的负荷强度来刺激学生的身体素质增长等传统教学观念的存在,也能看到“传习式”“灌输式”“填鸭式”等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与方法的滞后影响和制约着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体育课基本上也还是“两课”和“两操”。就“两课”和“两操”而言,大部分中学的课间操也只是流于形式,课外体育活动往往由于场地、器材的不足而不能满足学生课外锻炼的需要。此外,每周两学时的体育课无论从体育活动的时间还是次数来说,都远远达不到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之目的。

2.教学手段、方式方法陈旧单一,内容存在着“旧、偏、单”状况

当下,很多地方体育实践课的教法还是常常满足于讲解与示范、完整与分解、重复练习、游戏和比赛等教学方法,一些新型教学方法如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似乎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应用。

目前,我们体育课的主要内容还是以竞技体育为主,教师教什么内容,学生就的学什么内容。学生围着教师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减弱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自觉参与的作用,使得学生的个性品质难以得到培养和发展。

3.体育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学校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就目前大形势下如何把学校体育教学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一个繁重的新课题。

4.体育课考核与评价比较单一,忽视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影响,忽略开发学生的潜能

各个地方制订的各项运动技能测评标准等常作为评价学生体育能力的手段,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目的与动机均无可非议,但实际效果却相去甚远。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为应付各种“标准”而锻炼,弄虚作假、请人代考的现象时有发生。

总之,中学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民族合格人才的使命。时代在变,教育在相应变革,体育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从教与学两方面、教育教学的软硬媒介等方面做相应的调整创新,让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更大的兴趣和长久的意愿倾向,自愿自觉并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同时,应该积极地探索和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新题材、新项目来丰富体育教育教学内容,使教育教学形式多样化,最大限度地来满足中学体育教育的现实需要,这样才更好地发挥体育的各种功能,最终真正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

猜你喜欢
体育课新课标素质教育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育课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