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过程与聋哑儿童的语言教学

2015-11-13 15:05李晓波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聋哑学校书面语聋哑

李晓波

聋哑儿童的语言学习和康复是聋哑儿童教育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依据元认知理论,通过研究言语的形成过程,对聋儿童的言语获得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聋哑儿童语言的学习、发展和言语功能的康复都具有启发意义。通过言语形成过程的研究表明对聋哑儿童语言的教育要提早开发,采取多种多样的丰富生动的教学手段,拓展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师教学的能力水平。

言语过程聋哑儿童语言学习聋哑儿童语言发展和康复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能够运用语言将交际意图编码并能从特定的语言形式中理解出交际意图;在聋哑儿童听力语言获得中要强化语言环境的重要作用;言语过程中的“反馈”是一种调节机制,聋哑儿童语言获得过程中的反馈和互动具有重要意义;语言结构系统是言语过程存在的基础,建立语言结构系统是聋哑儿童语言获得的重要目标,发音的学习只有和系统的建立相关才是有意义的。聋哑儿童的语言教育是聋哑儿童教育的最核心内容,对聋哑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以及康复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言语的发展过程对针对聋哑学生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的意义。言语过程是由编码、发话、传递、接受、解码等五个环节构成的,缺少任何一环,言语过程不复存在。

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的儿童在语言能力方面具有不同的水平,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的词汇发展水平和应掌握的词汇范围,根据其发展规律和词汇掌握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并选择适宜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词汇,设计和制定标准化的儿童言语测试单音节词表,用于评估其言语发展水平。

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的终极目标是能够运用语言将交际意图编码,并能从特定的语言形式中理解出交际意图。因此,聋儿语言能力的评估除了语言结构方面,必然要求有关语言功能的评价。元认知和话语的链接结构是一项“认知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以往的语言学研究大多是对言语文本(语句和语篇)的结构分析,不是做言语过程的分析。“文本”跟“过程”有联系,但性质有所不同。“元认知”的监控机制及其体现“链接结构”,着眼点都是“认知心理过程”,可以直接用来分析的就是“语言的表达和理解的过程”以及这种过程在语篇及其话语结构中的实现。如:通过元认知的监控机制的分析,解释诸如注释语、追补语、对话结构中联想性的插入语等现象,分析口误的纠补过程、犹豫时的选择性思考过程、说话时思维逐步细化、深化、明确化的过程等。

要发展聋哑儿童的语言功能,科学的语言教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要及早对聋哑儿童进行针对性的语言教育

有关研究表明聋哑儿童的各方面能力包括诸如记忆、想象、分析、综合以及形象思维等方面,聋哑儿童的实足年龄与学习年龄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年龄越小越接近。因此,抓住聋哑儿童适合的年龄阶段,运用各种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对他们的语言发展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人通过对先天和后天的聋哑儿童的案例调查研究认为利用感觉途径的训练方法即所谓的“多感觉方法”,即“看、听、摸”等触觉方法对聋哑儿童进行训练,非常重要。同时也表明,对儿童进行早期提早进行诊断和防止和及时矫正是对聋哑儿童的开发和治疗是非常关键的措施。

二、要采用多种多样丰富的教学手段对聋哑儿童进行启发

聋哑学生的语言教学有口语、书面语、手势语和手指语四种语言形式。其中口语和书面语属于自然语言符号表达系统,而手势语和手指语属于手语符号表达系统。手语是聋哑人的母语,是他们自幼在最自然的状态下习得的第一语言。而书面语和口语两种语言形式聋生们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掌握,所以正常人使用的自然语言对于聋生们来说属于第二语言。手语符号系统与自然语言符号系统本身存在着许多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聋生手语表达对其书面语表达产生了强烈的干扰,导致聋生书面语表达中问题重重。然而经过九年至十二年的聋校学习,80%以上的聋生毕业时仍不能写出通顺、完整的句子。作文中常常出现大量的语病。

有的研究通过探讨聋哑儿童的智力情况和社会适应能力表明,对51名听力言语障碍儿童和53名正常儿童进行瑞文智商测验和社会适应性行为的评定。结果聋哑组儿童智商和社会适应能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突出表现为运动、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和自我管理能力低下。因此,应该重视和加强聋哑儿童的教育,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社会适应性行为方面的训练,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三、教师要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进行教学革新

孙文祥老师是聋哑教学方面的一个突出的例子。他是江苏省南通县聋哑学校的教师。1964年,当他愉快地走上讲台时,面对着一群有耳听不见,有嘴说不出的聋哑儿童,他茫然不知所措。怎么办?作为一名聋哑学校的教师,必须尽快掌握聋哑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此,每天夜深人静时,他总要花上一两个小时看资料,学手指语、手势语。孙老师十分注意开发聋哑儿童的智力,不断探索他们学习知识的规律性。在教学中,他看到,聋哑儿童主要靠视觉来认识事物。他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弱,而形象思维的能力较强。于是,他便自己动手制作。爱是最好的老师和方法。孙老师对聋哑教育的热爱,使他不断探索发现聋哑儿童语言的教育之道,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聋哑学校语文教学是聋哑学校教学的基础学科,它以其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对促进聋哑学生各种素质的提高有着特殊的功能。在聋哑学校语文教学中,要端正语文教学指导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发挥阅读教学的补偿能力,拓宽教学内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改革评价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把最大限度地挖掘聋哑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这样才能不断改进当前聋哑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吕明臣.言语过程与聋哑儿童自然语言获得的若干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

[2]郑振宇.2267名2-6岁儿童汉语单音节词语音发展状况调查.华中科技大学,耳鼻咽喉科学,2007.

[3]李明洁.元认知和话语的链接结构.华东师范大学,2006.

[4]赵美荣,陈卫,花桂莲.聋哑儿童学习能力分析.中国学校卫生,1998,(4).

[5]徐中生.聋哑儿童听力语言训练探讨.江西医学院学报,1990,(1).

[6]高彦怡.聋哑学生汉语书面语表达问题分析及其教学对策.吉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08.

[7]张雪娇,赵亚茹.聋哑儿童智商与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查分析.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8]陈泽滨.聋哑儿童的知音——孙文祥老师.人民教育,1987,(9).

猜你喜欢
聋哑学校书面语聋哑
语文课重点教的是书面语
天使“翻译官”和她的聋哑爸妈
“口语和书面语转换”备考指导
关于初中学生书面语感的思考与提升策略
两个好朋友
汉语书面语与口语的特征
翻转课堂在聋哑类特殊教育学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聋哑学校班主任工作之我
女儿孝心无边聋哑50年的母亲开口说话
关于加强聋哑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