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建设生态语文

2015-11-13 15:11赵艳玲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学科生态语文

赵艳玲

所谓的生态语文,顾名思义,就是以促进学生人文一体和谐发展为目的,尊重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尊重社会发展对语文学科提出的要求;在课内外广阔的时空中,追求人本、文本与生活之本三者的统一。生态语文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近与质朴、自然地本真状态,并以自然状态促进和谐发展。可以说,它是造就语文清纯可爱形象的必然选择。

课内外生态语文

学生我们要认识了解生态语文,就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生态语文是有生命活力的语文。其实,语文教学包含教和学两个方面,我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合作的关系,又都是合作者,而两者的和谐一致,是我们的教学活动显示最大潜能的前提条件。所以,在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和学生力求感情感上的平衡点,而尊师爱生则是语文课堂呈现生机活力的必要条件。其二,生态语文是生机勃勃的语文。语文是借助于语文形式,诠释宇宙规则和生命序列等内容的,它包罗万象的。其实,语文学习的本质是人本与文本的碰撞。如果能将透视文本生命图系和作者构思相契合,还能与读者心灵感应,就能出发审美的共鸣,进而使我们语文教学在课堂中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象。其三,生态语文应是生活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语文。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持做事观,具体操作。只要按规定程序、方法去做,那么我们教学的成就感就会成为推动学生语文学习渐进的动力,这样使得我们语文教学的价值就会得以体现。其四,生态语文是我们现实生活的语文,我们语文教学有第一课堂,也有第二课堂,而且和我们的语文的教育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能割断它与生活的血脉联系。追本溯源,在我们语文教学的历史上,曾经提出过两个口号;一是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二是语文课也不是文学课。既然如此,那么如何建设我们的生态语文呢?

一、“语文姓语”,在语文教学中要以“语言专题训练”为主渠道,要落实到实处

1.我们进行语文教育教学不能脱离文本,学生也要手不释卷,眼不离书,因此,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时还要有朗朗读书声。语文的获得规律:由符号——声音——意义,所以,让学生出声的读是获得语义的最好形式。

2.语文课堂要引导学生玩味字眼,不断累积语言。每篇文中,都有一些值得称道的“美处”,让举累积起来,是很好的语言营养。比如,我们教的朱自清的散文,在《春》一文中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体味“钻”与“偷偷”是拟人化的词,这样就显得小草调皮可爱。这句它描绘,是用小草的美好来点缀“春”的明媚,进而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二、进行语文教学要做到“伸展运动”

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学科,这样使得我们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同等起来,而不可小看,我们进行语文教学要做到“伸展运动”。

一方面,文本意义的诠释,它离不开我们的生活。如教冰心的《小桔灯》,如果将小姑娘的形象定位于一个在苦难环境中,自尊、自爱、自强的孩子,这样使学生产生思想上共鸣。另一方面,语文学习可用的“老师”很多,语文学习形式有很多样,语文学习的“天地”也广阔。因而,广义的教师很多:语文,自学读物、字词典,学友,其他师长等。学习的形式也多样化:课堂外道阅览室,道图书馆,去聊天室,听讲座,搞社会调查,写学术论文,上选修课,网上下载云云。

三、教学育人和学科学习在语文学科里要统一起来

语文是生长学科,学术在基本过了字词关后,语文能力的生长和个人的思想水平、文化程度等相关度越来越高,因此,我们教学育人和学科学习在语文学科这里必须统一起来。

既然如此,那么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还是为促进人的个体发展,而在一定的阶段,个体的发展程度是有差异性的,这种个体差异在语文能力和生活判断力也较差。所以,在这方面表现能力较差的孩子,如果要学好语文,我们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宗旨是要“补心”。第一条,是要教学生才思敏洁。语文教学的实质也是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对文章内核中的人、事、风情、哲理等,学生个人也要有一定的评判力,其论断可以与作者、教师一致,也可以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我们教师不能用嚼烂了的知识来喂给学生,而要学生死记硬背;不能用零售的办法把散装的知识送给学生,把思维方面的训练“转嫁”到记忆上去。这样,才能使学生个人的思维力,判断力得以提高。第二条,是人文判断主观色彩很浓,不要轻而易举地说对错。在文化层面和哲学层面的语文,表现出一种朦胧美,因而使个人在终极的认识标准和价值尺度基础上,可以做出不同的判断。我们教师定出唯一的标准答案,并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对错往往是不适宜的。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教育价值判断,长期影响、左右教师,负面作用很大。所以我们说,对待“结论”的多元性的尊重,不是有损于知识的客观性,而是对学生探索给予肯定。忽视发展发现和创造的教育,自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语文教学的改革,必须要在尊重学习规律的生态状态下进行。第三条,是在语文生态系统中,以利于个人的发展为目的,要格外重视对学习环境的营造。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三种因素在起作用:强制性因素、柔和性因素和操作性因素。这其中柔和性因素对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状态影响最为直接,而操作性气氛是由学生积极学习气氛形成的,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努力营造轻松活泼、充满生气,而学习状态又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学习中的个体生命形态,才能保持最优化。

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我们教师只有以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欢乐。使我们教师真正成为令人羡慕和富有内在尊严的职业,成为充满人类智慧和人性光辉的职业。我们要建设生态语文,任重而道远,这需要广大教师同仁一道不懈地努力和勇于探索,方可使其不断进步,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1]尹志英.中学语文教学生态系统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林小晶.生态课堂: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后现代选择[D].福建师范大学,2012.

[3]徐艳.初中语文教学互动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0.

[4]郑知怡.浅谈在教学过程中建设语文生态环境[J].中学语文,2011,(01).

猜你喜欢
学科生态语文
【学科新书导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生态养生”娱晚年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生态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