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城市的生活空间创造美

2015-11-13 00:59颜湘君
书屋 2015年6期
关键词:井盖下水道广场

颜湘君

从密苏里新闻学院蹲踞着两只石狮的大门里走出来,向左边的莎士比亚披萨店方向走去,远远地就望见第九大街和榆树大街相交路口的地上有一幅很大的色彩鲜艳的图,走近了发现画的旁边就是下水道篦子。画面上,一个穿紫衣、戴紫帽、白色衬衣领上系着红色领带的、蓝色面孔的男子在愉快地拨弄着红色的吉他,整个长方形画面的背景色是红黄晕染。画面的四边分别写着“拯救我们的河流”、“禁止乱扔”、“污染”、“给你蓝调”。惊诧于下水道旁竟有着如此的艺术气息,我开始徜徉于哥伦比亚街头,试图找寻更多的下水道地画,被誉为美国最适宜居住城市之一的哥伦比亚果然不让人失望。

在第六大街和榆树大街相交的路口:一只硕大的绿色青蛙张开着巨嘴,嘴里有几根钢条镶嵌着,仿佛它的牙齿,两只巨大的眼睛,其中一只是一块圆形的井盖,两边街沿伸开去是它黄色的肚皮,嘴下方是它不断吞噬的蓝色水流。

在第五大街和樱桃大街相交的路口,有一个圆弧形街角,顺着圆弧向街沿上呈现四分之一圆的扇形彩图:底部有一根管道在不断排放污水,蓝色海洋被污染,一大块黑色,一条哭泣的鱼,黄色大字“想想以前你倾倒的垃圾”,最上方蓝色三角形地带里高踞着黑色的死神,中间是黄红绿相间的圆形井盖上的两颗狞笑的骷髅头;顺着这幅地画稍往上走几步,街道凹进去一段,就在凹进去的地方有一只蔚蓝色的仙鹤挺着黄褐色的长足站立在那儿,黄褐色的长嘴里衔着一枚浅蓝色的贝壳,鹤身在街沿上,鹤足在街沿下,栩栩如生。

在州第一社区银行右后方的樱桃大街,街道出现一个倒梯形凹槽,黄色凹槽街沿上方是蓝色的立体感的方形水域,从水中跃出两条痛苦的鱼,还有一只趴在水边的可怜巴巴的小狗,水里有人们扔弃的废台灯罩、燃烧的烟头、饮料杯、纸盒等物品,方形水域底边写着一行字:“终结排水沟的疼痛”。

在下行的樱桃大街终端和第四大街垂直相交的路口,一段醒目的红黄相接的凹形街沿,凹槽处是下水道,入口处是红黄蓝紫绘出的抽象画,仿佛从琴键上流淌出欢乐的歌,那黄色的井盖恰像一朵欢乐的浪花,下行的水流向第四大街另一侧的河流,一座公园傍河而建……

一幅幅下水道地画,完全颠覆了从前关于下水道的印象。下水道不就是街上经常可见的圆形井盖或者方形篦子吗?出国前,只要电视上、报纸上出现了关于下水道的新闻,一定是让人心惊肉跳的。常常是不知道井盖去哪儿了或者井盖处于松动状态,没有提示,没有井盖或者井盖突然失陷的下水道吞噬了鲜活的生命。那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此后只存活于家人的悲痛和旁人的唏嘘慨叹中,他们不能够再呼吸新鲜的空气,不会再有人世间的爱恋。

城市建设应该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决意去翻翻城市艺术或者城市文化一类的资料,于是,我有幸读到了被誉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史上划时代的人物——奥地利的卡米诺·西特所写的著名的《城市建设艺术》。西特所处的年代,实用主义思想盛行,生硬的规划使城市景观平庸乏味,缺乏连续性,不能激起市民的激情。西特认为居住在这样的城市会降低人们的艺术素养,迫切地感受到城市艺术的重要性,他怀着极大的热情考察了从希腊、罗马、中世纪直至文艺复兴时期许多优秀建筑群实例,研究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呼吁城市建设者向过去丰富而自然的城镇形态学习。这本书“好似在欧洲的城市规划领域炸开了一颗爆破弹,它对单调而沉闷的城市布局的猛烈抨击,促使爆发了一场对于缺乏想象力的规则布局的反叛”。

“旅行的记忆是我们最美好的梦的来源。壮丽的城市、广场、纪念物和风景园林在我们眼前再现,让我们重温经历过的令人迷恋难忘的景象。……毫无疑问,在希腊海滨、南部意大利以及其他气候宜人的南方,恬静的轻松愉快感,是大自然最可宝贵的恩赐,而这些国家的古代城市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建造而成,更增强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对人类灵魂的不可抗拒的影响力。……在这种感情的影响之下,他会真正懂得亚里士多德总结城市建设的全部原则的名言:‘一座城市应建设得能够给它的市民以安全感和幸福感。’”在这本经典著作的序言里,西特引用亚里士多德的名言高标出自己的城市建设主张。

以此回看哥伦比亚。城市下水道篦子总在街道的下方,迎着雨水流淌的方向,并且一定是紧靠着街沿的,不需要承受车轮的冲击荷载作用,行人也不可能走在街沿下紧靠着街沿的地方,在篦子紧靠着的街沿再画上色彩鲜艳的图,远远地就可望见,提醒市民远离下水道。在每幅地画上,还因地制宜地镶嵌上哥伦比亚市政的统一标牌,深蓝浅蓝环绕的白色圆形标牌中心是一条蓝色的鱼,除了报警电话还有“禁止倾倒”、“流向河流”、“疏导雨水”字样,如仙鹤嘴里衔着的贝壳就是一块标牌,这样的设计,对行人而言生命没有被吞噬的恐惧,它是安全的。

西特认为,城市景观不应该是“艺术贫乏和平庸无奇”的,而是应该能激起市民热情的景观。西特总是不断地强调对于满足人的视觉印象的需要。中国古代园林讲求移步易景情同此理。城市下水道的设置有严格的参数,这是工程师的技术。倘若转过一个街道,能够看见不同的地画,这是属于生活在其中的大众的城市艺术。“在城市布局中,艺术具有正统而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一种每日每时影响广大人民大众的艺术,而不象剧院和音乐厅那样通常只限于为一小部分市民服务”。哥伦比亚城市下水道旁的地画:蓝调音乐、颀长的仙鹤、张大嘴巴的青蛙、哭泣的鱼、狞笑的死神……生动的画面,让行人看了心为之一动,或开怀一笑,或心生爱怜,或心生畏惧。情动于中而发之于外,自然珍爱生命,爱护公共设施。

一个真正的宜居城市,应该是安全的地方,是能够激发人们热爱生活的激情的幸福之地。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文明标杆之一。走在哥伦比亚街头,那些因地势而设计的下水道及其醒目的地画标识,以丰富的内容让行人看到了街道设计中的美,这是真正服务于市民的外部生活空间的艺术设计。

《城市建设艺术》自1889年出版以来,不仅一版再版,而且有德文、西班牙文、法文、英文等多种语言版本,“它的基本思想——让城市建设师法自然、师法古人,已经深入人心地转化为实践”。尽管中国读者晚了一个世纪才读到它的中译本,但是,对于我们以城市结构的再生为标志的今天,它仍然如同及时雨一般。“为城市的改造所做的准备工作大部分是法律上的和财政上的。当这些财政上的准备就绪了,我们就将面临一个实际的问题,即如何以良好的鉴赏力,并从经济和高效率的角度来改造我们的城市”。令人遗憾的是,在今天的中国,“一些传统的城市设计的杰作正在逐步消失,观念上的狭隘,经济上的短视和规划设计手法上的简单化,使得我们各地的城市正在变得毫无文化和地方特点”。此时重读西特的著作并认真地加以研究,将给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者们以深刻的启迪。

西特批判城市景观的艺术贫乏和平庸无奇:“城市……不再具有独自的特征,它们表现为从南方或者北方抄来的母题的混合。随着人们的流动,各地的想法与鉴赏力已经混同一气,地方特征正在逐步消失”。当我们从南方到北方,走过若干城市,看到的都是条块分割的方正街道、几乎一致的城市广场、市政大楼、公共图书馆……又何尝没有这样的遗憾呢!

西特对割裂古建筑与其原有环境的改造方式感到痛心疾首:“现代的鉴赏力并不满足于它自身的创造物以最糟的方式来布置,它必然还会通过将古代大师们的作品与它们的环境割裂开来的方式来‘改进’它们。……当一件艺术作品被放在一个不是专门为之选择的地方,它的一部分艺术特质就会丧失,而对于构想它的古代艺术家这实在是极大的罪过。……试想,一座城门不是让我们从它下面通过,而是让我们围绕着它散步,的确是一件‘美妙’的事情!”被命名为英国最美丽的城市大门的坎特伯雷维斯特大门和被定为韩国第一号国宝的首尔崇礼门在此形成鲜明对比!坎特伯雷维斯特大门已深深融入现代人的生活,车流从中穿过,传统与现代相映成辉;而首尔崇礼门被道路和车流环绕,仿佛一座孤岛。在中国,又有多少古建筑被拆毁、被迁移,令人扼腕叹息!

西特对公共广场的规划与设计用力甚勤,他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公共广场与当代的公共广场展开对比研究,首先,古代的“公共广场常常用于实际目的,并且与围绕它们的建筑物形成一个整体”,“今天的公共广场充其量只是一些停靠机动车辆的地方,而且与它们周围的主要建筑物毫无关系”。其次,“古代人在公共广场的周边竖立纪念物,如同在佛罗伦萨的西闹里广场中所见到的一样,这样的布置使得雕像的数量可以无限制地增加并且不会阻碍交通路线,而每一尊雕像都有一个幸运的背景。与此相反,我们则认为公共广场的中心是唯一值得布置雕像的地方。因此,无论多么壮观的广场只能布置一尊雕像。如果不幸一个广场是不规则的,并且如果它的中心不能几何地予以确定,我们就无计可施而让这一广场空着,直至永远”。最后,“过去年代的建筑形式构成了一个封闭公共广场的完整体系。今天有一种从各个方向敞开公共广场的相反倾向”。西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公共广场存在的问题,遗憾的是,我们仍然会在今天的公共广场中发现这些问题。令人赞叹的是,密苏里大学的弗朗西斯广场依循了西特的建筑美学。曾遭火灾的学术楼遗下的六根石质爱奥尼柱矗立在广场中央,广场南侧是杰西楼,北侧是新闻学院的南弗楼,东侧是新闻学院的图书馆、研究中心等几栋建筑,北侧和东侧的新闻学院建筑之间由一个拱门连接起来,西侧是地质学院、斯维斯勒楼等。由于广场四周建筑均由红砖建成,因此被誉为“红色校园”。广场通向外面的六条通道宽窄不一,依建筑物自然而成,并不对称,在这条通道上看不见另一条通道,弗朗西斯广场仿佛一个封闭式的整体。除了中央六根巍峨的爱奥尼柱,广场四周还有举笔签署人权宣言的杰弗逊铜像、杰弗逊的墓碑、1889—1893年时任密苏里州长的戴维·R·弗朗西斯。学校建筑也成为1910年由建筑师乔治·凯斯勒主导的哥伦比亚城市美化活动的一部分。

西特批判城市建设的时代弊病,却并不失去信心。他说:“我们的目的不是重弹古老而陈腐的思想的老调,也不是对那些众所周知的现代街道的平庸无奇重开无效的抱怨。……那些有着良好愿望和足够热情及信仰的人们应该相信,我们自己的时代能够创造出美的而且有价值的作品。”的确如此,只要找到正确的道路,今天的人们一定能够创造出不仅能够让同时代的人,也能够让子孙后代感到安全和幸福的城市。他们会以居住在这样的城市自豪,不再像我们一到长假就迫不及待地要逃离城市而到祖先的遗产中寻找乐园。

西特在借鉴古人的经验中树立起新的原则和典范:“摆脱现代的方块块体系;尽可能挽救古代城市遗迹;在我们今后的创作中更接近古代的典范的基本思想。”他说:“我们的目的并非是建议对古代城市如画的美作无独创的模仿,以满足我们当前的需要。……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祖先的作品进行周密的考察以发现它们当中有多少东西能服务于现代条件。只有通过这一途径我们才能够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美学部分,并确定我们祖先的遗产中哪些是可以继承的。”

《城市建设艺术》毫无疑义也是学术研究的典范,“本书包括大量的有价值的图幅,特别是城市局部平面,这些图幅尽可能地采用同一比例尺。在一些不可能的情况下,采用大致精确的比例。实例主要选自奥地利、德国、意大利和法国,因为作者遵循的原则是只讨论自己实地考察过并对它们的艺术价值进行过探究的城市。这一原则本身使得本书有可能成为一本有价值、有用途的著作,并使之区别于详尽无遗的综合性的城市建设史”。学术研究不求宏大,而求其真实深刻,结论建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因而深具说服力。“虽然对于他的一些看法我们可能需要用从他的这本书出版以来城市生活中新出现的因素的眼光来加以重新评价,他的著作的实质——艺术准则,并没有因为时间的逝去而丧失生命力”。

细读西特的《城市建设艺术》是一次美的历程。设若城市建设艺术能够如西特所期望的那样,切实地为大众的生活空间创造美,那么,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将在美的旅程。

(〔奥〕卡米诺·西特著、仲德昆译:《城市建设艺术——遵循艺术原则进行城市建设》,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猜你喜欢
井盖下水道广场
春天的广场
井盖上面智慧多
布鲁塞尔大广场
在广场上玩
小井盖学问大
马桶水也可以喝
井盖上的艺术
这条路上的下水道井盖都被我承包了
下水道堵了 究竟该怎么办
广场上的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