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数学课堂中的“情境热”降温

2015-11-19 06:38薛仕扣
文理导航 2015年33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情境

薛仕扣

【摘 要】当前小学数学的“情境热”很受欢迎,在看到数学课堂的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应对其进行理性分析,找出问题情境才能真正让情境润泽数学课堂。

【关键词】情境;数学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深入,数学课堂出现了前所未有生机与活力。许多教师通过创设精彩的情境,把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情境创设,我们看到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而,在情境创设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的同时,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断出现,为创设情境有的教师便生拉硬拽甚至想办法捏造不符合常规的情境,这样的教学情境除了有一个花哨的外壳,根本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果只会束缚师生的手脚,降低效率,甚至无效率可言。

一、形在神外——学生是智慧的被动接受者,即是灌输知识的容器

在一节公开课教学中,教师一开始绘声绘色地告诉学生,本堂课由齐天大圣——孙悟空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孙悟空头像+复习题,其次是孙悟空头像+例题,再次是孙悟空头像+巩固练习,最后还是孙悟空头像+总结。课堂上简单地附着个孙悟空的头像,显然不能叫创设情境。情境创设必须紧扣所要教学的知识与技能,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激发探究兴趣,促进数学思考,而不是为“情境”而情境。

二、生搬硬套——教师将预定学习方式从一种情境迁移至另一种情境

《倒数的意义》一课引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东西可以倒过来。比如,人可以手倒立;杯子可以倒过来杯口朝下放在桌子上,之后让同学们一下类似的例子(学生:扫地时将凳子倒过来放在桌子上;汽车可以倒过来开……)老师出示“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谁来从左到右读,从右到左读?师板书课题:倒数,猜猜看,倒数是什么?(生:倒数就是将数倒过来;倒数就是倒着数;1倒过来还是1,8倒过来是8,6倒过来变成9……)教师只在“倒”字上下功夫,而忽略了“倒数”的本质意义,这样的生活情境只能对学生起到误导作用。创设情境不是简单的迁移,不是一种时髦,其创设的目的是要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服务,要讲究实效。

三、华而不实——学生学习就是教师固有刺激与学生正确反应之间的联结

《面积的认识》导入部分: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咱们班听课,你们高兴吗?(生:高兴!)两只小猴也来凑热闹啦(课件展示两只小猴)!我们先来给两只可爱的小猴取一个名字好吗?(生:好!)谁先来?(生:我给左边的一只猴取的名字叫“猕猴”)你真行,与老师的想法一样。还有一只小猴取什么名呢?(生:还有一只小猴我叫它“金丝猴”)你们同意吗?情境的创设不只是为了课堂气氛的活跃,而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与探索服务;不只是为了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而应有必要的数学思考。

四、弄虚作假——教师把情境套上生活的外衣,认为学生是一块记录的白板

有位教师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说:“天气变冷了,老师想买一件棉衣。星期天,老师来到商场,看中两种款式。第一款标价:4件共456元;第二款标价:每件121元。哪种款式的棉衣便宜?便宜多少元?”学生马上提出疑问:“老师,我看到商场里的衣服都是标单价,没有标4件一共多少元。”“虚拟”不等于“虚假”。创设生活情境,应当尊重生活规律。这样,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才会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随意更改事实,情境不切实际,学生会产生数学是编造出来的感觉,缺乏真实性。

五、事与愿违——将实际情境迁移到动态媒体,知识的获得与新情境相互独立

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有位教师认为放手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得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教法麻烦,课堂纪律也难以控制且时间花费较多。于是他制作了动态多媒体课件,用多媒体电脑生动地演示等底等高的圆锥杯向圆柱杯中三次倒水,恰好倒满的全过程……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思维活动明显受到了课件的束缚,学生的探究意识也被扼杀了。多媒体课件并不是万能的。

传统的教学忽视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远离了知识生成的静脉。而情境架设了“学校学习”与“日常学习”之间的联系,要通过这个桥梁,做好两者之间的必要转化。为此,要充分认识到情境作为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不但要激发学生内在学习需要,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地生发出学习需求,而且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数学,而不是直接获得结论;不但要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沟通知识点的联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科学地思考问题,寻找解题途径,而且要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在教学时,创设情境虽然有时是必要的,因为好的教学情境可使枯燥的、抽象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充满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应用和情感的陶冶起到一举多得的好效果。但是,任何教学手段的运用都必须用辩证的眼光来审视,一味追求单一形式的与教学联系不大的情境,就会失去教学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版

[2]巩子坤,李森.《论情境认知理论视野下的课堂情境》.课程.教材.教法,2005.08

[3]《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