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校校本课程教学开发中运用的策略研究

2015-12-01 05:23陈永婷淮阴工学院体育教学部江苏淮安223003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3期
关键词:校本俱乐部教学模式

陈永婷(淮阴工学院体育教学部 江苏淮安 223003)

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校校本课程教学开发中运用的策略研究

陈永婷
(淮阴工学院体育教学部江苏淮安223003)

摘要:俱乐部模式进入教学中,但每所学校的情况不同。该文首先提出传统教学模式在我国这种基本国情下的重要性;其次,注重环境的影响力;最后提出校本化课程教学的主要元素——教师。开发体育校本课程指的是,立足于学生的多样性的需要,和不同的发展可能性,来对不同的课程进行开发,对于学生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应该持以尊重并给以满足,为学生提供更多课程以供选择。俱乐部教学模式随之而诞生了,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如何适应每所学校的教学是现在关键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俱乐部教学模式校本课程策略

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体制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后,逐渐建立了“健康第一”“以学生为主体”“终身体育”的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发展观。高校学生对体育的需求随着兴趣爱好、体质健康状况和生活环境等存在的差异也大有不同。

1 俱乐部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融合”

自20世纪50年代起,在我国体育教育工作者几十年不断地研究实践之下,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逐渐发展完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90年代中期在学习西方国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尝试以体育俱乐部形式来开展的高校体育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俱乐部中每种运动形式又根据难易程度划分为很多小的单元,学生每个年级学习几个不同的单元,在高年级仅仅把以前的学习单元作为进一步学习的铺垫,而不是简单重复学习。这弥补了我国现阶段运动项目分类方法的不足,同时也减少了对体育教学资源的浪费。

对于这种“舶来品”我们不宜照搬而应该根据我们自身的基本条件对其加以合理的运用。在任何学校学生身体素质是关键,目前体质健康测试的数据显示学生的身体素质虽然在有些数据上提高,但整体素质状况并没有提高很多,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很有成效,因此俱乐部教学的同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效果会更好。有些身体素质偏差的学校可以在运用传统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运动自信,在此基础上通过俱乐部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有些身体素质出现差距比较大的学校可以实施传统教学与俱乐部教学同时实施,类似于现在很多学校运用的专项课教学。在师生关系中,俱乐部教学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但学生如果没有足够的运动技能是没有办法进行形式多样的自由活动的。

2 宣传俱乐部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境

《学记》认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这就说明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人际交往,人际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教学环境有多种功能,即导向功能、凝聚功能、陶冶功能、激励功能等[1]。为了使俱乐部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正向功能和降低负向功能,必须从不同方面对俱乐部教学模式加以调控。

2.1外部的大环境

影响教学气候的大环境包括国家的政治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大众生活环境等。199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8号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第七条规定,学校应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对体育课教学活动进行组织,并进行实施。普通中小学校、职业中学、农业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各年级和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普通高等学校须面向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伴随着人们“健康快乐生活”的生活追求,出现的自主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可以使俱乐部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2.2学校的培养目标

高校没有中小学的升学压力,在培养目标方面不用顾忌很多外部客观因素,在培养对社会有用之人之时,首先得保证他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学校体育的发展以长期效益的追求和探索为立足点。将学生在高校进行学习,接受体育教育的大好时机充分利用起来,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自学、自控、自练能力的形成,使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兴趣得以形成,使观念和态度得到转变和更新,让学生不仅在学校,更在走进社会后的任何时期都能自觉锻炼,真正践行终身体育的理念,让体格达到健康良好的状态,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2]。

2.3学校的实际情况最优化

学校的实际情况最优化,是指在学校现有条件下的教学环境的一种最佳状态。欠发达城市不必要简单模仿发达城市的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措施进行教学。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能够对人的行为产生直接的作用,环境特征不同,对人产生不同的作用也不同。

2.3.1教学规模

卡亨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较大规模的班级里,性格比较内向或能力差的学生往往会被被剥夺参与课堂发言讨论机会,由此可见,班级规模不只能够对学生课堂行为和表现产生影响,也对学习公平性造成了影响。其次,教学规模还影响学生课堂上的纪律表现。俱乐部教学给予每位学生的学习机会,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学规模应该实施小班制教学(20人左右)。针对有些学校教师欠缺的情况,可以外聘教师,在招聘教师时,各高校也应对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进行积极应对,使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危机意识得以提高,道德水准和创新性得以注重,以与本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发展的实际需求相适应。

2.3.2场地设施

场地设施被认为体育运动的重要物质保障,但是每个地区,每所学校有其自身的资金实力与规划。高校课程安排相对不是那么紧张,所以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运动,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不同时间段进行锻炼,这样可以缓解场地时空时紧的局面,并且学生、教师或其他人士让学校所有的场馆(地)每时每刻生机勃勃的同时渲染了运动的氛围,为俱乐部教学的校本化奠定基础,让运动最终成为一种习惯。

3 优秀的师资团队是确保俱乐部教学模式校本化的根本保障

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人力资源是教师,其专业素质和课堂意识是俱乐部模式实施的基础,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热情,构成了俱乐部模式开发成功与否的重要变量。

3.1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展示给学生的是一种成熟的榜样,教师对其所教的学科的态度,以及对学习的态度都会成为社会和学生的榜样,由于教师的榜样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认同和模仿的愿望。首先教师本身就需要热爱体育,多参加运动,做到以身作则,才有足够的说服力。其次在体育课程中老师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关心、爱护学生”,这些是他们受到尊重和爱戴的基本力量。品德修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师教学效果的实现[3]。

3.2进行俱乐部教学思想的熏陶,模式的培训

教师领导并指导着作为一个整体的班级,对他们施加影响。教师自身对教学模式理解之后通过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安排和建立学习的情境,为完成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培训,再教育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学习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熟悉、理解俱乐部教学模式,使自己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水平、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引导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使广大高校学生活动空间变得更多、更好。支持体育教师到校外学习课程开发理论知识,并对外校的成功经验进行学习,组织实施教师的校内学习培训,聘请校外一些课程理论专家来校具体指导。要以教师自主阅读、讨论交流为基础,通过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途径开展校内培训。培训的目的是,对教师课程开发理论知识进行强化,使正确的课程观和教学观得以树立、使校本课程开发意识得以增强、使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开发程序得以掌握等[4]。

3.3增加教师学习、教学的自由度

俱乐部教学需要教师:(1)统筹安排,教师要制定教学活动的计划,全面安排好教学活动,才能保证教学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2)个别对待,体现出每位教师的教学机智。俱乐部教学针对学生的特点,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创造性发挥,对学生的注意力、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变化进行随时的观察,对教学的节奏进行调整,让学生保持积极的运动心态。(3)及时反馈,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素质测试,技能测试等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对运动的态度,不断的改进教学。教师是中坚力量,如果不对自身所处的教学环境、学生加以了解,最终这种模式只会流于形式。

4 结语

俱乐部教学模式是新型教学模式,我们不能跟风,需要一线的体育教师调查本校的教学环境,观察学生学习行为,根据本校的师资探索适应本校环境,适应自己学生的俱乐部学习模式,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热爱运动,形成运动习惯。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76-278.

[2]赵日萍.论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1):23-25.

[3]肖成兵.试论普通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教育[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3):116-118.

[4]周剑锋.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120-121.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8(b)-0098-02

猜你喜欢
校本俱乐部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