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北省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现状与对策研究①

2015-12-01 05:23何明民武汉商学院体育学院国际马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3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指导员城镇化

何明民(武汉商学院体育学院国际马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56)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北省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现状与对策研究①

何明民
(武汉商学院体育学院国际马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摘要:本次调研课题组深入湖北省多个县市,运用访谈、调查问卷、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湖北省农村体育的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此次调研课题组了解了农村居民日常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和当地的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情况,发现部分公共体育设施没有充分利用甚至于闲置,部分公共体育设施缺乏保养与维护,导致损坏和废弃。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合理配置公共体育设施资源,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的监管和维护等措施,保障公共体育设施的合理有效利用。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湖北省农村体育公共体育设施现状对策

自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为中国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不再是简单依靠城市的发展来推动社会的进步,而是要统筹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在2014年9月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大众健身。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发展农村体育成为一个新的着力点,不仅能增强人民体质、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于刺激农村消费、扩大内需和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于农村体育的研究刻不容缓,此次调研本课题小组深入湖北农村,了解当地的体育发展现状、公共体育设施和相关政策,针对其中的问题和当地特色,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促进农村体育的蓬勃发展。

1 相关定义

1.1新型城镇化定义

“新型城镇化”一词在党的十八大中被人们所熟知,而该词最早公开提出是在党的十六大,是伴随着“新型工业化”战略而被提出,主要依托产业融合推动城乡一体化。[1]“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于“新”,不再是过去的单纯靠扩大城市面积和空间,而是强调人、集约化、可持续发展这三大要素,以更好的应对新时期的新要求和新变化,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改变过去“摊大饼”的发展模式,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1]

1.2农村体育定义

既然研究的是农村体育的相关内容就首先要搞清楚农村体育这个概念,对于这个概念目前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在卢元镇教授主编的《社会体育导论》一书中,将农村体育定义为:农村体育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主要参加对象是农民,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是群众性体育活动。[2]虞重干教授等认为,农村体育的概念应该用地域特点来划分,一般是指县及县以下广大农村所开展的体育活动,广大的农民是其活动主体。[3]从这两个学者对于农村体育概念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共同点,一是农村体育是一个区域概念,包括县、镇、乡、村这三级行政单位;二是农村体育的主要参与对象是农民,由此也可以确定课题组此次调研的对象。[4]

1.3公共体育设施定义

体育设施是用于与体育活动相关的基础设施,而公共体育设施则是由国家投资或筹集社会资金兴建的,属于公共设施,用于开展社会体育活动,满足广大群众进行体育锻炼或观赏运动竞技以及运动员训练、竞赛需求的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灯光球场等体育活动场所。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构建湖北省农村公共体育设施背景及现状

2.1国家积极发展体育事业

在2014年9月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议中提出,部署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大众健身,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群众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也也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政策支持,促进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的蓬勃发展。

2.2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国家对于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基本标准是:一块混凝土标准篮球场,配备一副标准篮球架和2张室外乒乓球台。在此基础上,提倡经济条件较好,人口较多的地区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增加面积、器材及设施,形成体育文化广场,更好地满足农村体育文化生活需求。

2.3湖北省农村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

我们在湖北省多个地区进行了调研,调研的村镇都按照农村体育场地的标准进行了配备,每个村镇都是配置了一块硬化标准篮球场,一副标准篮球架,2张室外乒乓球台,此外配置了一套健身器材,部分有条件的村镇也修建了硬化广场,供农村居民健身、休闲、娱乐使用。

2.4全民健身体系的构建

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指导下和当前人们对于体育锻炼的迫切需求下,构建全民健身体系非常有必要。这一体系的构建贯彻服务性与保障性,全民性与平民化,公益性和社会化,系统性与多样性,层次性、内容性和相互联系性等特征,旨在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鼓励人们参与到全面健身中。[5]

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北省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的现存问题

3.1新型城镇化概念认识不足

在调研中与当地的体育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乡镇文体管理人员、体育教师访谈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公众不知道新型城镇化概念,在了解这一概念的人群中,他们不知道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具体方法和措施,难以开展一系列的体育活动。

3.2设施损坏

通过本课题小组调研发现,所有村落均按照农村体育设施的标准进行了配置,没有做任何变动和调整,然而大部分篮球场和乒乓球台处于闲置状态,鲜有人问津;部分健身器材出现生锈或损坏的情况,没有得到及时的保养和维护,处于废弃状态;部分广场被其他摊位和物品占用,难以充分利用,达到居民健身、娱乐、休闲目的。

3.3当地特色体育活动没有推广

在和当地的体育主管部门人员、乡镇文体管理人员、体育教师的访谈当中,我们了解到当地学校均开设一些特色的体育项目,比如荆州开展滚铁环这项体育活动,宜昌夷陵区的巴山舞、跳大绳等,然而这些项目没有推广到全体居民,仅仅在中小学生中推广和学习,缺乏社会效应和连续性,难以形成地方特色,这也导致一些传统体育项目的日渐衰落和学生体质下降等等问题。

3.4缺乏指导

在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的时候我们和当地居民进行了交流和沟通,了解到有一半的居民不知道自己平时在参加的活动是体育活动或者不参加体育活动,对于体育没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体育健身意识淡薄。在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本课题小组了解到他们缺乏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指导,锻炼不科学,没有系统和针对性,身体得不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放松。

4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北省农村公共体育设施产生现存问题的原因

4.1政策了解不深

自十八大新型城镇化概念推出以来,各方面都贯彻党中央的要求,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但新型城镇化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存在理论与实践均有偏差和宣传不到位的问题,有很多问题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暴露出来。在公共事业上我国基础相对较差,各级部门和相关单位在新的政策环境下,更加难以着手改革和实施。

4.2人口结构特殊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到城市务工,造成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人群,其中,留守的人口大多数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由于老人和妇女承担了农活和照顾家庭的责任,闲暇时间较少,儿童难以参加对抗性体育活动,直接导致公共体育设施长期处于荒废状态。

4.3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

我国体育起步比较晚,社会体育更是滞后,致使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全民健身的需要。宜昌市体育局群体科科长亦在访谈中介绍宜昌正在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加快培训的步伐,但目前的情况和进度不足以满足群众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此外,社会体育指导员分为三个级别:一级、二级和三级,一级为最高等级而人数也是最少的,不能达到满足农村体育多样性需求的标准。

4.4提供主体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主要是由我国政府承担,政府几乎是公共服务的唯一提供主体这无疑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权管理模式的必然化产物,就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发展情况而言,集权管理模式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但在当前社会的发展情况下,这种情况显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的发展和进步。[6]

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构建湖北省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的对策

5.1调整体育公共设施配置标准

农村居民的人口结构有其特殊性,如果一味的按照统一标准配置,体育公共设施的闲置情况将不会改善,如果没有标准也会造成配置的混乱和不公,理应设置更灵活的配置标准,对于目前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的人口结构,可以增加体育器材和硬化广场的配置,减少篮球场和乒乓球台的配置。硬化广场的功能丰富多样,一是可以开展多样化形式的文艺和体育活动,例如,当前在妇女中推广最火的广场舞运动;二是农忙时亦可用作晒谷场,适合农村农务情况。

5.2加强设施维护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了许多耗损后废置的体育设施,这些体育设施平时没有保养和维护,损坏后没有修理,导致其使用期限大幅度缩短,达不到预期对居民提供的健身效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公共体育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保证体育设施的有效使用,延长使用时间,防止出现运动伤害。

5.3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

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供不应求,缺口较大,应该强化政府体育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和监督功能,鼓励高等学校和体育社团积极参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再培训,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相关信息交流,也可以探索社会体育指导员流动,建立培训和流动网络,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让更多人得到正确的运动指导和培训,提高居民的体育锻炼热情,鼓励社会投资进入指导员培训业,活跃体育培训市场,促进体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7]

5.4提高农村居民健身意识

农村体育是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发展体育不仅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身体素质,对改善农村精神面貌、抵制愚昧落后文化、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农民人力资本素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繁荣农村经济、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8]因此,发展农村体育是一个具有良好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的事业,在发展农村的同时,应该大力提高农村居民的健身意识。

5.5引入社会资金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应由政府配置为主转变为市场配置为主,在体育公共设施和服务市场上也需要引入市场资源,让社会资金发挥其作用,为公共事业服务。但公共体育设施作为国家投资的社会公共产品,其本质决定了其服务于社会公众,重点应突出社会效益,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追求经济利益,发挥市场的作用,繁荣公共服务市场。[9]

6 结语

农村体育是我国体育的薄弱环节,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国家大力推广体育健身的背景下,农村体育将获得新的机遇和挑战。公共体育设施是推广体育健身锻炼的良好平台,也是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在新形势下居民的需求层次不断增多,如果还是和过去一样单纯依靠政府的投入和管理,难以满足大众的需求和服务。从长远的角度看,建立一个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管理体系非常有必要,其中应该包括器材的配置,器材的维护,专职和兼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配备,社会资金的投入等等,以保证农村体育设施能够真正服务于农村居民,提高农村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繁荣农村体育文化,最终形成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单卓然,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3(2):16-22.

[2]卢元镇.社会体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3.

[3]虞重干.体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纽带[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1):39-40.

[4]郭琴.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综述及其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4):34-38.

[5]董新光.关于全民健身体系的理论构架[J].体育文化导刊,2005 (5):5-7.

[6]胡庆山,方千华,张铁明.迈向体育强国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5):12-17.

[7]曾超凡.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现状及其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8]胡庆山,王健.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及对策[J].体育科学,2006,26(10):21-26.

[9]章苗英.关于我国公共体育设施若干问题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1(23):14-16.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8(b)-0133-02

基金项目:①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农村体育发展路径研究(编码:13BTY048);湖北省2014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名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北省农村体育路径发展调查报告(编号:201411654011)。

作者简介:何明民(1994,11—),男,汉,湖北随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体育管理学。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指导员城镇化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比亚迪集团扶贫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我国公共体育设施供需矛盾与解决路径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盼头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