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差异性分析

2015-12-02 03:09施志渝
河南社会科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道德职业

施志渝

(上海政法学院,上海 201601)

一、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

(一)注重大学生职业道德意志的培养

道德意志是道德意识的重要内容,指的是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时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困难与障碍,并就此做出选择的顽强毅力与坚持精神,道德意志是构成个人道德品质的关键要素[1]。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是衡量其道德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尺,尤其在职业道德实践过程中,只有那些具备坚强职业道德意志的个体,才能在职业实践中不断突破各种困难,自觉抵制源自外部环境和内心的各种负面思想的冲击和困扰,在认真履行职业道德义务的同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维护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因此,在对这一群体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需要注重大学生职业道德意志的培养和锻炼,通过深化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使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

(二)深化大学生职业道德实践

道德实践是道德主体在一定道德意识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涉及道德行为、道德评价、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价值等多个层面的意义。道德实践活动又进一步分为个人道德活动与社会道德活动两个类别。前者的目的在于实现完美的理想人格,后者试图实现最美好的理想社会。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实践作为衡量其职业道德水平高低、职业道德品质好坏的客观标准,理应受到广泛而深入的关注。在教育过程之中,要通过这一群体对职业道德的认识、职业道德情感和职业道德意志等方面体现出来[2]。为此,需要不断强化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与道德习惯训练和培养工作,将其看作是职业道德的关键环节,在将职业道德内化为自我诉求的过程中,进一步外化为自律行为,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表现出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能力。

(三)强化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

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第一要素,职业道德认知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道德认知是以职业道德情感的产生为前提的,任何个体要想进行职业道德意志锻炼,都需要以此为动力,确定其职业道德行为的价值取向[3]。实践表明,那些在职业生涯中做出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个体,绝大多数都是因为职业道德基本常识的缺乏,继而失去了职业道德的选择能力。从这个角度讲,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需要抓住这一理论知识学习的黄金时期,强化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与理解,为其走向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四)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情感教育

职业道德情感指的是人的职业道德诉求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在体验,它被融入在职业道德观念与职业道德行为之中,对职业能力的发挥具有深刻影响。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为了能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的道德评价与选择,通常要借助情感的交流和共鸣,突破职业道德理想与职业道德现实之间的阻碍[4]。由此可知,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要以积极的内心情感为基础,实现从单纯的社会道德标准向个体道德观念的转变,这一过程复杂且充满矛盾。

二、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一)对职业道德的信心缺位

在对笔者所在高校200名在校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后发现,有超过90%的大学生认为良好的职业道德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也会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推动作用。但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对职业道德的信心缺位。比如,一些被调查者认为,如果同伴、同学、同事放弃了对职业道德的坚守,自己有可能会随之放弃,否则会在“羊群效应”的作用下遭到其他人的排斥和冷落。也有一些大学生受社会风气影响,认为即便自己长期坚持职业道德,时刻按照正确的职业道德要求处理各种事务,也不见得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甚至会因此而“吃亏”[5]。实际上,出现这一结果是有其现实依据的,再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也无法完全纠正错误的职业行为,一些大学生因此对实践职业道德行为的社会环境持不信任态度,情绪也处于悲观状态,这直接降低了大学生践行职业道德行为的成效。

(二)职业道德认知水平与践行能力失调

调查结果表明,有超过60%的被调查者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他们十分赞赏和支持那些具有高尚职业道德与高尚人格的“社会人”,对那些失去职业道德操守、不讲诚信的行为十分厌恶和排斥。虽然在当今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既违反职业道德又能从中获得利益的案例,但是即便如此,仍有超过50%的大学生坚持认为应该坚持职业道德,只有不到1%的大学生认为在“必要的”情况下会做出内心和行为相违背的事情。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能够在学校正面教育中提升对职业道德的正确认识。但是,需要警惕的是,在一些社会腐败现象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判断标准和实践行为之间出现了偏差,甚至主观上提高了对不道德社会现实的容忍度,这一现象的出现应该引起高等教育实行者的高度重视。

(三)职业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失范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得知,当代大学生对职业的忠诚度相对较低,有56.8%的受访者会按照工资待遇、企业知名度、企业性质等“硬件条件”选择企业或者选择是否留在某家企业,而对自己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是否对口、所做的工作是否能够真正体现自身价值则并不关心。这种对自己整体情况理解模糊、对可能从事职业的性质模棱两可的状况能够说明他们对岗位的认知并不深刻,凸显了职业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的失范。当然,也有一定比例(45.2%)的大学生表示会在工作中提高职业能力,提升职业道德水平,通过努力和尽职尽责做出一番成绩。比如,在访谈中发现,一些大学生表示一定不会泄露公司秘密,对来自工作中的任何破坏行为都能及时加以制止,维护公司利益,保持良好工作状态等。

三、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差异性分析

(一)学科差异分析

当前,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有的取得了良好效果,有的流于形式,收效甚微。一些高校为此组建了多种形式的社团组织和校外实践活动,一些大学生也能在毕业之前获得实习的机会,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一些高校按照学科专业的特点,有选择地将职业道德知识融入具体的实践活动之中[6]。这样一来,一些社会科学类专业有意强化了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但是其他一些学科由于更加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缺乏有关职业道德理论的指导,其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相对较弱。这种差异性的存在能够说明,大学生所学的学科类型与其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有一定关联。

(二)性别差异分析

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男女学生因性别差异,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即行为养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7]。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千百年来“刻板印象”一直在社会上盛行——女性要相夫教子,男性要按照社会上的流行说法“做大事”而“不拘小节”,对职业道德的践行更为宽松和随意——这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而已。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我国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就业压力、生活压力和情感压力对男性的考验不断增强,企业和其他类型的社会组织也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8]。从这个角度讲,高校应该更加注重男大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

(三)地区差异分析

我国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长期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状态之中,中西部则相对缓慢,即便经济结构都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但是(人均)经济总量却一直处在后位。这样一来,国家普及的九年义务教育以及科教兴国战略虽然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了认知,但是城镇和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差异和教育公平的缺位,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9]。

四、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路径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当代大学生存在职业道德认知水平与践行能力失调、职业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失范,以及对职业道德的信心缺位等问题,因性别、地区、学科等差异,职业道德教育过程和教育成果也并不一致。为了扭转这一状况,需要创新教育和养成路径,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图1)。

图1 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路径

(一)强化主体性职业意识

经验表明,在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基础,能够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服务社会、造福民众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要在大学生群体中间强化协作精神和协作意识,以此体现对现代化大生产和分工协作的回应,协助大学生能够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展现优势。此外,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性职业意识还应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提升其意志力和对职业的忍耐性,只有这样,才能打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提升其职业道德素养。

(二)规范和细化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认识水平已经处在高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显得捉襟见肘,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情感,却缺乏必要的职业品德意志,这对其将要从事的具体职业来说是会产生副作用的。因此,有必要规范和细化针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评价体系,通过指导老师的实地考察和对实习单位的了解,能够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表现作出及时的评价,并按照指定的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可以考虑对职业道德表现良好的学生予以肯定和奖励,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通过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纠正其职业道德行为,以便在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中,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促进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成长。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内容

课堂教学作为培养与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场所,理应得到高等教育实行者的重视。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加深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理解,并进一步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在社会实践中加以运用。比如,要强化教师的备课质量,将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全面融入教学活动之中,在与学生专业实际结合的过程中,体现职业教育课堂的价值追求,更加明确职业道德对职业发展的现实意义;通过多种形式把职业道德认知上升为职业道德行为,引导学生主动遵守各项职业纪律,使其能够养成职业道德行为的良好习惯。

[1]冯淑慧.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1,(5):10—11.

[2]杨桂霞.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4,(3):96—98.

[3]何煦.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实危机与本真回归[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20—21.

[4]魏昆仑,郝海燕.大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实践性渗透[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1):31—33.

[5]武晓华.当前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9):90—92.

[6]曹洪军.加强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J].江苏高教,2009,(5):101—103.

[7]张宏.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四个要素”[J].思想教育研究,2010,(9):34—36.

[8]冯淑慧.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10):89—92.

[9]张昀.“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9):56—58.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道德职业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职业写作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我爱的职业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