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目标下体育院校辅导员工作的重新审视

2015-12-05 16:00孙化玉李文涛
山东体育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立德树人辅导员

孙化玉,李文涛,颜 廷

(山东体育学院 武术系,山东 济南 250102)



立德树人目标下体育院校辅导员工作的重新审视

孙化玉,李文涛,颜廷

(山东体育学院 武术系,山东 济南250102)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确立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通过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 结合体育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对当前体育院校辅导员工作进行了研究, 对立德树人目标下体育院校辅导员工作进行重新审视,分析了当前体育学院校辅导员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体育院校辅导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体育院校;辅导员

党的十八大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刻阐述了教育的本质,确立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概念,是教育事业的灵魂。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一线,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院校辅导员应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树人先树己,及时更新工作理念及工作方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立德”与“树人”先后被提出。“立德”出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指人生的目标应该依次为树立德行、建立功业、著书立说,其中树立德行最为重要。古人把树立德行放在首位,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道德的追求和对德育的重视程度。“树人”最早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谓作一年打算,最好是种谷,作十年打算,最好是植树,作百年打算的,最好是培养人才。“立德”和“树人”有着密切联系,“立德”是“树人”的前提条件,树人是立德的最终目标。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优秀教育文化传统,在两千多年的教育史中,人们十分重视立德树人,强调道德教育的核心地位。从古到今,立德树人一直是统治者和教育家共同遵循的教育理念。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目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期,立德树人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立德树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其核心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其根本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立德树人目标下体育院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

体育院校辅导员德育工作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其中既有普通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有体育院校自身特点带来的独特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体育院校大学生心理特点带来的挑战

体育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较有着诸多差异属于较为特殊的群体,体育院校学生有着很强的专业特性因长期从事体育锻炼,从而形成了独特带有普遍性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区别于其他院校学生气质性格方面的特点,体育院校的学生大多性格开朗、思维敏捷、集体荣誉感较强,做事积极主动、表现欲强、好胜心尤为突出,也正是因为这种气质类型使得他们自我抑制能力较差、易于表露和变换、情绪兴奋性高、外倾性明显、感情易冲动等弱点;部分学生注重“哥们义气”,碍于情面容易引发不良行为。

2.2体育院校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带来的挑战

目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已经难以与国家社会所期望和倡导的价值取向保持高度一致,正在向复杂化、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转变,展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复杂化、多元化特征的主要原因。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各种体育活动日益增加、各种国际间的体育交流不断深入,势必参杂着不同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使体育生价值观出现新的特点。其次,伴随着全球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体育交流充斥着他们的生活,拓宽着体育生的眼界,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西方价值观的冲击。这就造成了当前一些体育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在价值观上注重个人奋斗,注重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进行价值选择时,忽视奉献精神,注重追求物质利益,忽视精神追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功利色彩。

2.3体育院校学生文化课学习带来的挑战

体育院校作为一种传统单科院校,虽然专业范围不断扩大,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但依旧摆脱不了“重武轻文”的本质,院校的文化氛围与综合院校依然存在一定差距。现实中体育院校学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专业训练上,既要每周进行数次强化技术、技能的专项课,还有篮排足等传统普修课,更有诸多紧跟社会体育需求的选项课,另外还要备战“体院杯”、“大学生联赛”等层出不穷的大学生赛事,因此文化课学习时间相对较少,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的养成,一般容易轻视理论知识的学习,甚至出现旷课、迟到、早退等现象,这些直接导致课堂秩序不佳、学习氛围不好,考试不及格率高居不下,更有甚者出现一些因厌倦文化课而只完成外堂专业课的现象,导致体育学院学生身体素质较高,文化课兴趣普遍较低,文化知识基础薄弱,文化课学习能力较差。

2.4网络化、信息化带来的新挑战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中几乎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无人不网。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的最大用户群,网络也是体育生获取信息、观看赛事等的最重要渠道。互联网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便利、开拓他们视野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给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媒介,其内容都是经过层层过滤,不良的信息已经被删除,而网络则使信息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政府、学校等权威的控制,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互联网上“兴奋剂”、“体育种族歧视”、“足球流氓”以及各种“黑哨、赌球”等字眼比比皆是、泛滥成灾,这些不健康的东西很容易冲击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和文化观;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传播的“和平演变”思想,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网上传播的反党、反社会主义思想,这对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仰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面对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大学生容易陷入无从选择的困境,从而使个人的理性分析和道德判断能力下降,很容易造成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

2.5体育院校学生新特点带来的挑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体育院校的生源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生源层次多样,素质参差不齐,不再是以往的单一体育生和运动员学生。许多文化课分数无法达到普通院校要求的学生开始大量进入体育院校学习,一方面文化素质偏低,学习不够踏实,专业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为优越,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比较明显,自我意识很强,重视个人利益,追求个性,缺乏运动员学生从小在运动队训练养成的纪律观念,管理难度较大。

3体育院校辅导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

体育院校辅导员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切实提高德育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升体育院校德育工作水平,努力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体育大学生。体育院校辅导员加强德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加强作风建设,为立德树人注入正能量

“强国先强教,强教必强师”,辅导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辅导员只有自身具备优良作风,才能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德育人。辅导员优良的作风是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前提和条件,没有这一条件做保障,辅导员在面对大学生时就没有底气,工作就会苍白无力,更谈不上教育效果。辅导员要将自身作风建设放到突出位置上,自觉改进作风,坚定理想信念,练好内功,用自身良好的品行塑造大学生的品行,用自身的信仰引领大学生的信仰,以优良作风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注入正能量。

3.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在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形式下,辅导员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渗透进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各领域,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3.3加强学风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复合型人才越来越满足社会的需求,体育学院的学风建设尤为重要,要弘扬体育院校“顽强拼搏”、“坚卓竞远”等独特的体育精神,文化知识学习上必须狠抓,以提高体育院校学生的整体素养。辅导员要尽职尽责地通过对个别学生的重点照顾,使学生克服训练疲劳、消除对文化课的偏见,促进和培养班级整体良好的学习风气从而减少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达到以学习促进纪律,以学习促进稳定,以学习促进发展。

3.4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人的思想道德形成、发展的源泉。大学生只有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才能真正了解社会,深刻认识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把握社会实践的本质,将在实践获得的正确理论内化,并在实践中自觉学习和思考,自觉构建起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规范。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体育院校辅导员要深刻认识到社会实践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方面的基础性、重要性作用,通过组织“服务一线运动队”、“走进社区-指导健身”、“义务为偏远地区支教”等形式多样、特色突出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体育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搭建平台载体。辅导员要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训、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体育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改变体育生固有认识,培养综合能力,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达到实践育人的效果。

3.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具有潜移默化渗透性特点,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深刻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育人功能。尤其在体育院校受专业限制的情况下,辅导员更要弘扬“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将体育院校独特的文化内涵融入到学风建设中去,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辅导员要重点加强学风、班风建设,打造优秀的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网络文化,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增加体育之外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科技、学术、艺术等各类互动,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辅导员要重视发挥制度的引导作用,制定和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规范班级日常管理,以各类评选和评比活动为抓手,将“射落奥运第一金的许海峰”、“打破田径世界纪录的中国飞人刘翔”、“光脚夺铜的中国运动员张莹莹”等体育领域中的优秀典型和弘扬正能量的人物事件广泛宣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3.6抢占网络道德建设新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体育院校辅导员要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积极抢占网络思想道德建设新阵地,抢占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要在互联网上架构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如网上论坛、博客、微信、QQ群等平台,大力宣传各种为校争光、取得优异比赛成绩、好人好事、学习好点子等正能量内容,发挥网络教育的引领作用。要坚持服务原则,就是在网上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式服务,针对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需求,增强网络的服务功能,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通过网上服务,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拓宽育人的新渠道、新途径;其二,要形成双向互动,就是建立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交流思想的平台,注意追求思想性、艺术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既坚持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又通过丰富多样的网络文化信息感染学生。

3.7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对体育院校辅导员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体育院校学生专业性强、文化基础差、就业面窄、就业形势严峻,这些就造成了学生学习、就业压力相应增大。作为体育院校辅导员更要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融入德育工作,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重在解决大学生精神困惑和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开拓就业渠道,要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启发引导式教育,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辅导员要多从学生的角度着想,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以诚相见,尊重和关心学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展现辅导员的人文关怀,并针对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启发引导学生,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朱建平.从失范到和谐:当代大学生道德重构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研,2007(5):80 -81.

[2]周振国,谢俊山.体育院校大学生德育工作方法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7(6):143-144.

[3]冯建军,傅淳华.多元文化时代道德教育的困境与抉择[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5-40.

Review on the counselors' work in sports institutes under the goal of morality education

SUN Hua-yu,LI Wen-tao,YANI Ting

(Dept.ofMartialArts,ShandongSportsUniversity,Jinan250102,Shandong,China)

Abstract:It is proposed to take morality education a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 in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hich has established the direction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Morality education has rich and profound connotation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s, has reviewed sports college counselors' work, analyzed their challenges and given methods for counselor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rget of morality education.

Key words:morality education; sports institute; counselor

作者简介:孙化玉(1967-),男,山东济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基金项目:山东体育学院院级课题“立德树人目标下体育院校辅导员工作的重新审视”(编号:140208)。

收稿日期:2015-07-20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15)06-0104-03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立德树人辅导员
和辅导员谈谈节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带领中队辅导员做好少先队工作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