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角下边境地区体育文化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之关系
——以云南滇西边境为例

2015-12-06 00:10保文莉邱良武李彩霞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边民边境地区边境

保文莉,邱良武,李彩霞

BAO Wenli1,QIU Liangwu2,LI Caixia2

社会学视角下边境地区体育文化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之关系
——以云南滇西边境为例

保文莉1,邱良武2,李彩霞2

BAO Wenli1,QIU Liangwu2,LI Caixia2

在构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背景下,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和社会价值,国家的社会和谐与稳定离不开边疆的和谐与稳定,研究边境地区体育文化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关系,是构建边疆和谐社会、促进边疆稳定发展、实现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目标必不可少的途径,对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及国家长治久安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云南滇西边境地区的实地调研,总结、分析论证了云南边境地区体育文化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关系,以期推动我国边疆地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边境地区;体育文化;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围绕体育运动所形成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1]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社会价值、社会情感、社会文化和社会行为的重要展现。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活动的载体和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云南边疆地缘环境特殊,在全国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研究边境地区体育文化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关系,是构建边疆和谐社会、促进边疆稳定发展、实现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目标必不可少的途径,对我国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及国家长治久安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社会学视角下云南滇西边境地区的地缘政治与社会发展背景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下设8个自治州的128个县市中有26个县与多国接壤,其中滇西地区的德宏、保山、怒江等多面与他国接壤,地缘环境特殊,是连接东南亚的重要通道,也是中缅通往印度、南欧和西亚著名的古“西南丝绸之路”,现成为我国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目标,面向东南亚政治、经济、文化的前沿和重要枢纽,具有较高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我国全面实施桥头堡战略,使边境地区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形成了边境地区特殊的地缘政治和边民社会关系。

社会学认为社会的运行和发展与特定的环境资源条件是密切关联的,滇西边境因历史原因边境社会地理生态集聚特征较为显著,边境各民族因特殊的地域环境和地缘、血缘关系而世代聚居在一起。边境地区的社会文化是以宗法制度、农耕经济及求神拜祖的祭祀活动等为基础的,[2]气候条件、价值取向、劳动技能的提炼、战争硝烟的熏陶、“人神交流”的祭祀活动等因素形成了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和边疆民族体育,并在劳动实践和民俗活动中传承和发展。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云南省经济社会相对滞后,贫困问题严重、教育落后,边境地区群众患病率高,群众业余生活平乏,“黄”“赌”“毒”等不良生活行为较常见,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不平衡现象突出,民族矛盾凸显,境外西方渗透势力不断干扰,这些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严重影响了边境地区的社会和谐与稳定。

2 边境地区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民族关系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滇西边境有近30多个民族,怒江有52万人口, 20多种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92.2%,是全国民族成份最多的州,其中怒族、普米族和独龙族是全国的三个较少民族;瑞丽人口约168340人,其中景颇、傣、阿昌、德昂、傈僳等民族就占了58%的比例,保山25.8万人,有苗族、布朗族、佤族等13种世居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0.3%。各民族因地域环境、宗教信仰、价值取向、宗法制度及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凸显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并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逐步形成了以信仰与习俗为核心的本民族的文化体系和行为方式,构成了多元化的边境民族社会。然而,由于滇西边境地域特殊,交通闭塞,造成各民族与外界接触较少,长期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使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传统的宗法制度以血缘与地缘关系在维系着民族的发展,强烈的民族意识阻碍了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边境地区有限的社会资源使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失衡,民族利益不均衡,民族差异加大,西方宗教对我国境内民族信仰的影响等,多元化的呈现出边境社会民族关系的复杂性,这些状况如不能正确地处理或化解,势必会滋生民族社会矛盾,将严重影响国家的安全和边境地区的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

3 边境地区体育文化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之关系

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人们相互联系和交往的产物,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它是由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四个系统构成。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特殊的社会整合功能,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整合作用,极大地影响着边境地区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

3.1 体育文化活动增强了民族团结与凝聚力,促进了民族共识与国家认同,为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体育运动的功能决定了体育发展不仅关系个人发展、家庭幸福,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社会学视角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处理好各类关系,使其达到高度和谐和融洽,体育的社会互动对边境地区社会关系起到了积极合理的整合和调控,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和社会价值。

3.1.1 政府主导的全民健身工程促进了边疆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当前,全民健身工程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国家意识来推动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边疆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滇西边境各级政府发挥主导性,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了政府发展规划,加大了当地体育设施和活动场所建设,民族传统体育得到重点发展,如怒江修建了全民健身路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各类体育活动场地1179块和国民体质监测站1个,所有行政村篮球场实现全覆盖,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528个,各边境乡镇还将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了“文体活动工作站”“边民之家”等活动场所,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再如,德宏潞西姐姐乡的大等喊村是德宏州最大的傣族村落,也是“禁毒防艾”的重点村寨,村民文化较低,精神生活贫乏,周边有全球毒品交易的重地“金三角”,吸毒贩毒猖獗,全村男女老少深受毒害,艾滋病患病率较高,生产生活质量低下,给边疆和谐稳定和国家安全带来了极大危害。2007年,政府“禁毒防艾”工作队倡议,以政府投资、村民投工投劳的形式在村里兴建了两块篮球场,并定期定时地组织了各类体育文化活动和体育竞赛,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增进了其体质健康的同时,教会了他们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到2014年止,全村的戒毒率达到98%,村民们已远离毒品艾滋病的侵扰,多次被省、州、市评为“文明村寨”,极大地促进了边境地区的“禁毒防艾”工作和边境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1.2 体育文化活动增强了民族共识,增进了民族团结和凝聚力

体育文化活动增强了民族共识,增进了民族团结凝聚力。政府职能部门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假日,将传统体育项目与当地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结合起来,举办了多种形式的体育文化活动及竞赛。瑞丽每年参加活动的群众达16万人次,怒江达12万人次,保山近15万人次,这些数据都切实地反映了体育文化在边民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

少数民族文化反映了少数民族的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它以丰富的内涵影响着和谐社会文化的建设[3],在边境地区,不同风俗文化、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的民族在体育文化活动这一平台得到充分的整合,各民族在活动的互动中进行合作、交流、沟通和理解,将各自的民族文化按照活动或竞赛的要求进行传播、展示和交流,由此增进了各民族间的了解,促进了不同民族体育文化的相互吸收和共融,不仅在本民族内形成了较强的民族意识,也形成了各民族间的共识和认同,改善了民族间的社会关系、增进了民族团结,增强了凝聚力,极大地缓解和消除了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如:怒江福贡因行政村与自然村政策扶持投入力度不均衡,导致村与村之间因农用地边界、资源使用等问题产生利益矛盾经常发生冲突,村与村之间互不往来,由此,政府职能部门及时地通过以村、乡镇、县等为单位逐级的开展了各类体育文化竞赛活动。在竞赛过程中村民之间无论矛盾多深,此时都因所在群体一致的竞赛目标而表现出了高度的团结与合作,各村的啦啦队也齐心合力地为他们加油助威,较大程度地增强了各民族的凝聚力。在竞赛过程中村民负面情绪得到宣泄、竞赛中的合作与交流,在群体中的归属感、被认同感和自我价值的体现使两个村的村民冰释前嫌,村民之间在后来见面时还会互赠鸡蛋、米酒等民间礼物以示友好,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

3.1.3 体育文化与节庆活动仪式的结合弘扬了爱国热情、增强了国家意识、形成了国家认同

滇西边境一些跨境跨界而居的民族,它们对自身民族属性意识较强,而对与同族邻国居民的国籍差异很模糊,出现民族认同强于国家认同的态势,由此政府通过加大体育文化的社会化来培育边民的国家意识和对国家的认同。如:目瑙纵歌节是德宏景颇族的传统节日,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国度的人们聚集在这里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展演、竞赛和交流,充分展现了我国的民族文化风貌,获得国内外宾客的喜爱和称赞,边民逐渐建立起了国家意识。随着目瑙纵歌节成为推进边疆和谐、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中缅友谊和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边民在弘扬中国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因此带来了经济收入的提高,边民的国家认同逐渐强化。

边境地区教育的滞后和贫困,使境外西方势力经常进行渗透活动,如中缅、中越边境的周边国家采取了对自己国家边境地区免收屠宰税、农业税、免费教育、免费医疗、无偿供应部分种子、油盐等日用品的特殊政策,给我国滇西边民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一些边民被诱惑吸引而投奔,给我国边疆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边境稳定带来极大威胁。滇西边境政府部门针对这一问题,用体育文化活动作为反渗透的手段,努力开拓跨国外体育交流活动,与东南亚的体育机构及民间组织相互邀请,举办了多次跨国的民间和宗教间的赛事,加强了各国间的交往,德宏州2014年就组织了12次对外交流。边民通过体育文化交流时升国旗、奏国歌等仪式及竞赛活动亲身体验到国家形象和实力的展现,代表国家参赛的荣誉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大大增强,爱国热情得到宣扬,并深刻体会到了国家的存在,有效地增强了边民的国家认同,维护了国家边境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3.2 体育文化活动促进了社会文化生活的繁荣,为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边境稳定的重要条件。健康是最重要的劳动力资源[4],边境地区多以农业经济为主,对人的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农村体育的发展增强了农民的健康体质,使他们在生产活动中精力充沛,生产效率更高。随着边疆民族文化与体育文化的交融渗入,边境社会文化生活日益繁荣,民族传统体育和大众体育成为边民获得健康体质的重要手段,德宏州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显示,在机关和广场健身人群中抽测合格率为94.7%,体质的增强使当地民众患病率下降,还为家庭节省了医疗开支,促进了社会和家庭的和谐。

心理健康是决定社会稳定程度的内在因素,只有具有了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意志品质、豁达开朗的性格及健康的爱好,人的行为才具有平和稳定的特征。边境地区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和贫富悬殊会导致边民的心理失衡,社会矛盾和个人心理问题突出,体育具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作用和防治效果,能促进人类自身的协调发展。通过体育文化活动或竞赛,边民的心理得到了有效的调节,交流、合作和宣泄,完成运动、战胜自我和竞赛胜利后的成就感使他们自信心增强,形成了意志坚定、勇敢顽强、积极上进、平和、宽容和大度的良好心理素质,原本紧张的社会关系或矛盾会随之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协调和团结。

3.3 体育文化活动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奠定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基础

体育运动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内容,是传播和培养各族人民高尚道德的最好载体,体育活动的互动提供了人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相互理解包容、文明礼貌的道德实践机会。边民通过参加各类体育活动,体会和遵守体育运动的各种制度、规则和裁判法,建立和培养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公平竞争意识和社会行为规范,这是公民道德情感升华和社会行为控制能力提高的最有效途径。如怒江泸水县边民大都分散居住在高山深谷,缺少健身场所和设施,因农闲时间较长,精神生活贫乏,许多村民把政府拨发的救济款或购买生产资料的钱款全部用于酗酒或赌博之中以填补精神空虚,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性极大影响了生产,甚至因酗酒和赌博经常打骂家人,与街坊邻居打架斗殴,引发了众多的家庭矛盾和民族社会矛盾。2006年政府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怒江的各个乡镇村寨里逐一建起了健身活动场地和标准篮球场,并经常举办各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引导边民,激发了村民的体育活动热情,闲余时间各族群众都汇集到这里进行体育文化娱乐活动,体育文化的互动使边民得到真、善、美的熏陶,许多人摆脱了酗酒赌博的陋习,当地边民都形象地说“多打一场篮球就少了一批赌徒”。可见,在体育文化制度、规则及竞赛行为的影响下,高尚、公正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可以唤醒人的良知、净化人的灵魂、纯洁人的思想,正如奥林匹克宪章中所说的:“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它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努力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5]。”

3.4 体育文化活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边境社会稳定需要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局面,经济与社会的互动规律证明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是共存共融的,体育社会互动规律也喻示了体育文化与社会经济之间的互动发展。边境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丰厚,地理环境独特,各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竞赛与各民族民俗节庆及假日有机的结合,从各个渠道使当地的旅游业、服务业迅速发展。如德宏陇川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千人刀舞,近年来被打造成当地的国际体育旅游项目。由原来规模较小的当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演绎为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万人齐跳目瑙纵歌,成为当地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重点。每年盛会开始,当地各族群众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吸引了数万名海内外游客前来参加,仅2011年就有4万多游客前来观看和参与,使当地各民族经济收入大幅增加。调研显示,2012年德宏州体育文化的投资增长87.1%即16 430万元,接待国内外游客657.26万人次,比上一年增长23.2%,旅游业总收入81.23亿元同比上涨了35.7%,农民居民纯收入4 763元比上年上涨了16.3%。体育文化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边民之间相互交融、合作共赢,社会文明及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大大增强,增进了民族团结,极大地促进了边境地区的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

[1] 周德胜,邸枫,张琪.体育文化功能的社会学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7,27(4):20-22.

[2] 胡小明.民族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 -11.

[3] 汪凌.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功能与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0):48-51.

[4] 韩忠培.中国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5,2(3):39-41.

[5] 谢成超,王晓芳.上海地区毽球运动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2005(5):32-3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s Culture of Border Areas and Social Stability Development:a Social Perspectiv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and stable society,the social function of sports culture demonstrates an ever-increasing role and social value.The country's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can't do without the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the frontier.Research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s culture and social harmon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n border areas is an essential way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frontier society,promoting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frontier and achieving our country's strategic goals of“One Belt and One Road”,and has extremely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and national security.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culture on Western Yunnan border areas,this paper summarized,analyzed and illust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s culture and social harmony,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in border areas in the hope of promoting th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border areas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order Areas;Sports Culture;Social Harmony;Stable Development

G80-054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9154(2015)06-0034-04

G80-054

A

1001-9154(2015)06-0034-04

(编辑 刘雪松)

10.15942/j.jcsu.2015.06.006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YB2013138)。

保文莉,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E-mail: 904770062@qq.com。

1.昆明医科大学,云南昆明650500;2.云南省教育研究学术工作站,云南昆明650500

1.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500;

2.Yunnan Academic Work Station of Education Research, Kunming Yunnan 650500

2015-07-27

猜你喜欢
边民边境地区边境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滇西南边民通婚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以普洱市为例
严阵以待
边民互市 兴边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