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专业课程建设与精品培育

2015-12-07 19:59黄龙张革荣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5期
关键词:教师团队核心课程课程建设

黄龙+张革荣

摘要:就如何搞好新建本科专业课程建设进行探索和改革尝试,包括对课程教师团队建设、核心课程建设、实验(实践)课程建设等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设理念和具体的做法,并收到了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建专业;课程建设;教师团队;核心课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5-0061-02

一、引言

精品课程建设是2005年1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推出的本科质量工程中的重要教改项目之一。十年来,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极大地推动了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教学效果。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带动了高校整体课程建设水平,尤其对新办专业课程建设具有直接的示范引领作用。

新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一个新办专业,建立于2001年。近年来新疆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对该专业人才需求出现持续短缺局面,2007年该专业被列为自治区首批“紧缺专业”而获得专项经费进行建设。如何把握机遇,做好课程建设,培育出精品课程,需要进行精心设计,创新思路和模式。

二、课程教师团队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和根本

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课程教师团队建设。作为新建工科专业,教师队伍的特点就是年轻化,多数教师授课经验不足,普遍缺乏工程背景。同时,由于师资力量短缺要承担过多的教学任务,还要面临学校科研业绩、论文的定量考核压力。如何做好课程建设、培育出精品课程,首要的就是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培育出优秀的青年教师骨干和课程负责人。

1.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形成课程团队,在课程负责人带领下进行课程建设。

2.得到对口支援高校的有力支持,有计划地聘请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华北电力电大学等高校的教师来我校给本科生上课,并对青年教师进行专门指导。几个学期过来,几乎专业核心课程都循环了一遍,不仅保证了新办专业课程教学质量,青年教师也都进步很快。

3.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加强了课程的工程实践性教学。

4.有计划地派遣青年教师去企业、去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进行实践锻炼和培养提高。

5.积极持久地开展教研活动,进行课程教学研究与交流。就教学方法、课程大纲、教材建设、课程网站建设、课程教学课件设计、实验项目开发、课程考试考核方法等进行研究、改革与实践,以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积极性、教师教学实效性为目标,立足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方法的提高,

6.树立优良的师德师风,是搞好课程教学的重要保证。在学校、学院两级相关政策和激励机制的约束和引导下,课程团队和全体教师认识统一、态度积极,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这是作为新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重要保证。

三、以专业核心课程(4+4课程)建设为重点,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建设,首先是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通过大量调研,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性原则、内地高校老专业的经验,以及自治区行业发展实际,经反复论证提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时数、实验及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

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除通识教育的公共基础课外,确定出了专业基础模块九门核心课程,即: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燃烧学、工程图学、机械原理及设计、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理论、工程力学;确定出了专业模块核心课程四门,即:流体机械、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过程仪表与控制。

1.这九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中,工程图学、机械原理及设计、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工程力学等五门课程的教学由学校相关院系承担,我们把重点放与这些课程教师团队的交流上。提出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建议。

2.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和燃烧学这四门课程,加上流体机械、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过程仪表与控制四门,即所谓“4+4”课程,是我们的建设重点。其中“前4”是基础、是保证,是重中之重。“4+4”课程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精品课程的培育对象。

3.“前4”建设带动“后4”建设,以“4+4”建设带动课程群建设、带动非核心课程建设。主要体现在课程团队的互相交流上。如:工程流体力学—流体机械—汽轮机课程群;传热学—燃烧学—锅炉原理课程群。既考虑课程自身的独立性和系统性,又考虑前后课程的衔接性,把握“基础”与“应用”的各知识点的平衡和知识系的友好链接,避免出现知识点链接困难或过多的重复。

4.通过几年的努力,通过教学经验、资源的积累,自行制作教学课件,适合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课程都实现了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引进和自行制作,火电厂方向选修课程的DVR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深化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工科学生的工程素养

在“紧缺专业”专项建设经费的支助下,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体现高质量、高速度。首先表现在“4+4”课程实验满足了课程实验装备先进、内容满足课程大纲要求。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工程实训、热工仪表与过程控制工程实训、300兆瓦火电仿真系统平台等综合性、工程型的实验实训室的建成极大地丰富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效果。

1.注重课程实验指导书和工程实训指导书的编写,突出实验内容的目的性、实验方法和技能提高。验证性试验要与教材对接,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吻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要体现对课程的总体把握和课程群的贯穿;工程型的实训项目贴近工程实际、体现新技术。

2.建立开放实验室制度和运行机制,大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实验室充实更多的实验内容,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创新性实验开发,完成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endprint

3.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安排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注重课程绪论部分的讲授和与现场的感性认识对接,引导学生去企业感受生产实际、了解生产过程、体验新技术。引导学生去寻找书本和实验室里的知识与技能和现代专业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

4.工科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什么?主流是未来工程师培养。工程师的基本工程素养应体现在工程技术研发、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设备运行与管理、工程管理等方面。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实践教学平台、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过程中,“未来工程师”这个概念要贯穿始终。每门课程都在其中,每门课程都有其“未来工程师”的内涵。对于理论性为主课程,如传热学、机械原理与设计课程,设置了课程教学结束后的课程设计环节;对于实践性为主课程,如流体机械、过程控制课程,可设置了“实践周”项目,在实验(训)室完成。

5.改进实践课程的考核模式,注重解决问题的实验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实验报告的要求应反映学生对实验过程分析与讨论、调试过程的规律性总结、对实验结果的质疑等。对各类实习报告分为对企业的综合报告和实习岗位的专题报告两部分。一些课程实行实验单独设课,如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进行独立的实验考核,在实验室进行。

五、构建学生自主进行课程学习的平台

课程知识点和知识体系的掌握依靠学生课下大量时间的自习和讨论交流。

1.由课程团队集体讨论编制题目,设置课程讨论课和课程小论文写作。

2.建立核心课程教学网站,学生通过课程网站的教学内容浏览,了解和把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阅读网站各类课程辅助资源,与教师进行讨论和互动等。

3.学生通过预约,进入实验室,自主进行实验活动。

六、将科研过程和成果作为课程教学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专业教研室老师门在完成本科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在从事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科研业绩,学科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们把课程涉及到的理论与技术发展动态和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课程教学,对学生来讲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激发效果。部分同学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七、结束语

在对口支援高校的帮助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对能源及动力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尝试,取得了明显效果,先后有工程热物理和传热学二门课程建成校级精品课程,有6名老师在校级讲课比赛上获得奖励,2名教师获得校级和自治区级青年教学能手奖称号。应该讲,我们的课程教学水平比起内地高校那些老牌专业还是有较大差距的。课程建设过程是对课程教学理念的新的认识和提高过程、是课程教学能力提升再提升的过程。课程建设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金娟琴,等.浙江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8).

[2]李湘梅,等.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多媒体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7).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团队核心课程课程建设
MS—EEPO(有效教育)教师团队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师团队专业发展研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论技能竞赛对会计教师团队建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