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的“反光镜”塑造大学生的“生活态度”

2015-12-07 20:00朱梦如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5期
关键词:反光镜成功塑造

朱梦如

摘要:为了解决大学生求学之路的困惑,运用实事剖析方法,从教师的角度对大学生的困惑点逐一进行陈述并反思,将每一个出现的问题用现实的例子,进行正确的指引和科学的教育。这样的论述反映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困难,能从根本上帮助大学生调整好心态,有序地完成自己的学业。这是教育的重心,不宜忽视。

关键词:生活态度;大学生;塑造;成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5-0069-02

曾几何时,你是否思考过“大学”的概念,大学终究是什么?笔者通过身边的例子,将大学生的困惑逐一展开,试图找到一些线索。

一、硬件设备并非衡量大学好坏的唯一标准

听到很多家长这样说:“寝室这么破,我孩子怎么住啊!”“食堂这么差,我孩子吃啥?”“校园这么小,怎么读书啊!还大学呢!”“学校离市中心这么远,多不方便啊!”等等,许多家长是以环境设施来选择学校的,很多学生也因学校的绿化环境和硬件设施条件作为评价学校好坏的依据。最明显的,就体现在每年的新生一来就找老师申请公寓宿舍的问题上,有的要求住公寓楼4人间,有的要求有独立卫生间,有的要求有空调,甚至还有冰箱和热水器的要求。图书馆和体育场的规模、教学楼里的多媒体也是评价的重点。

笔者认为,硬件设施的确可以作为衡量大学水平的参考,但这些并不构成影响学生生活好坏的依据。若单从这一点上来断定学校的质量,未免有些偏激。良好的设施、先进的仪器,确能给学生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操作带来很好的作用,但这些只是一个片面因素。教室环境再好学生提不起兴趣,老师照本宣科,一样没有意义;图书馆再好,装饰再高端,可是不及时引进最新期刊资源也是浪费;体育场刷得再鲜艳亮丽,学生自己不锻炼,也是无用的。

二、读大学并非只读书,还要学会多向大师取经

梅贻琦校长对清华大学的成长贡献巨大,受到所有清华人的崇敬。他当年曾说过一句名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这句话寓意为何?所谓“大学”,即现在的大学生和所有有学识勇于深造的知识分子吸取知识探索真理的场所;所谓“大师”,即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艺术家,在大学里的大师那必定是“学者、专家”与“艺术家”的结合统一,他们不但应具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善于创新开拓的学术成就,能做到将学生的想法变成科学健康的知识、让学生吸收并能合理运用。

通过很多教师反馈,大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是理论课,多数学生还是采用静坐模式,没有与任课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在问题研究上很匮乏。[2]笔者的一个友人在英国念书,他这样告诉我:“在英国,很多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当面与教师争辩,且师生在交谈过程中非常愉快。”很多时候,你脑海中积攒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却无法解决,但当你把心中的困惑逐一陈述、费尽心思表达之后,老师一个点拨就解开了你心中的困惑。这时作为学生更多的是感受到老师渊博的魅力。这样的学术交流火花,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模式,也能让学生在逆境中找到乐趣。

很多学校会定期在学术报告厅开大师班讲座。大学的层次越高,讲座的专家越多,讲座的次数就越高,质量上通常都是有所保证的。因为大师级专家,也要保证自己的讲座质量。其实,每次听完讲座,笔者更多的感触并不是这堂讲座下来自己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从这次讲座中,自己又收获了新的思维方式。这个思维方式也就是大师整堂讲座下来的流程、学习方法、运用技巧等等,打破常规对于一个学者反复操作的学习方式是有显著效果的,所谓旁观者清,你需要从别人的眼中来重新认识一下这个事物。但听讲座也要有所取舍,吸取对自己有用的,摒弃自己不适合的。

三、阅读的方式和内容多种多样,要学会选择

读大学,更需要的是多多阅读有用的书。所谓有用的书,并不仅限于所在学校图书馆的书,哪怕你的学校分为文科馆、理科馆两大图书馆,也远远不足以充实你的阅读量。但如果你连学校图书馆中有用的书籍都没认真读过,那你在读大学的三四年里,可以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读过大学,因为你完全没有自主阅读的精神。

实地考察中,发现中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存在书库资源有限的现象,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地质大学都有新书较少甚至不足的情况,且大多数高校对每位学生的借阅量有限制,大约借阅量达到7本左右就不予借阅,需要退换后才能借阅其他书籍。这也是资源有限所造成的局面,短期内是无法解决的,所以我们只能让学生在合理借阅量上认真学习,并通过网络平台和其他信息资源库进行知识补充。但由于目前中国图书出版市场不太规范,还包括网络信息平台的自由言论,也让大量文字垃圾混入了学生的视线[3]。在此我提醒学者们对这样的文字敬而远之,多读有用书,不读垃圾刊。阅读从根本上就是思想的健康塑造和完善。

四、社交能力也是一本常需阅读的书籍

读大学不仅是读课本,还要学会待人接物,提升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在人际交往上要多接触除同班同学以外的同学,甚至不同院系不同班级的同学,多接触高年级和低年级不同层次的同学。

大学期间,同一专业学生研究方向也可能不尽相同。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有的爱好朱自清,有的研究席慕容,有的是散文派,有的是浪漫派等等,可能还被分得更细。这些就足以说明每个独立的个人都有向其他学生学习的依据。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老师那里获取知识,也就是间接地让几个不同的学生相互间进行沟通交流,从中受益。

五、进行自我剖析,读懂自己,才是成功的关键

都说大学生是一张白纸。一张纸片可以被当成废纸扔进垃圾桶,也可将纸片修齐后折成纸飞机,飞得很高很远。这就取决于你的大学怎么读。很多大学生在校3~4年,过得浑浑噩噩,成天除了吃饭就是睡觉,有的甚至打游戏连饭也不按时吃。花了不少钱,买了不少游戏卡,看了不少韩剧美剧,也糊里糊涂混了一个毕业证书,出去就业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endprint

那么,面对严峻的就业环境,你应具备哪些优势?

第一,你是否有清晰的学习目标?

勤奋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会不断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态度正确与否,关系到学生的行为意识与思想状态,而端正态度就是明确自己读大学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在学生大二时,我要求学生去参加招聘会,多向大三学生吸取实习经验,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提前预习,在真正需要派上用场时,能比他人多一点优势,而在接触过程中呈现出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这些困惑和难题,也将促使学生进一步努力。

人需要一面镜子,自我反省,反复提醒,在鞭策过程中找到成就感。当你总是在鞭策自己时,你会发现你在不断进步。这个进步是巨大的。你已悄然远离了浑噩的大学生活。

第二,你是否具备塑造独立差异化的优势?

在共同的环境下,塑造独立的个性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但你必须不断地努力地去塑造它。当你的差异化优势越来越显著,你将会成为比别人更优秀的人,唯有努力塑造自己,才能增加你的就业竞争力。

可能还是有读者不明白,什么是“独立差异化优势”呢?举个例子:大学英语四、六级,大家对此并不陌生,也是很多学生为之困惑的证书,但也是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其证明自己足够优异。当你通过这些考试,得到了相应等级的证书,也就是你拥有了“独立差异化优势”。

在全信息化的今天,计算机操作可以说是铺天盖地,每一个传递信息的渠道都要用到,所以大学3~4年下来,你不能说你不会使用计算机,否则你可能连面试的资格都没有。如不熟悉电脑的操作流程,利用大学期间的大学计算机课好好学习,基本的office办公软件要当作重点进行实践。如果你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这将成为你另一个“差异化优势”。

能说会道的毕业生往往颇受用人单位青睐。通过学校组织的英语口语竞赛、大学生演讲比赛、故事朗诵大赛等赛事锻炼自己的口才,组织语言的能力会在不断尝试中逐步得到提高。瞳孔是心灵的窗户,言语是智慧的象征。沉默在应聘者身上已不再是闪闪发光的金子。如果你能克服自己的弱点,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锻炼出自己的口才,那么,这也将成为你的又一项“差异化优势”。

除此之外,还有国家的奖学金政策。笔者任职以来,带的学生中就有从整个年级一千多人中脱颖而出拿到国家奖学金8000元的优秀学生。这样的荣誉也将会为该生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还有学校的党员工作站,通过努力争取到推优名额,积极入党,当班干部,或任校学生会干部等等,这些都是显著的“差异化优势”,也都是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去争取的。

第三,你是否拥有自学新技能的本领?

职业技术学院为社会输送的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职业技术要求非常精确,专业更细化,从目前的中国教育环境考虑,能提供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学的也只有大学了。知识是不断更新的,而自学能力也要不断提高。掌握独立自主的自学能力,在今后工作中对事情的处理会更快捷、更有主见。在学好自己专业技术的同时,还应自学一门其他的本领。这个本领需要拿出手时会赢得人们的称赞!有的学生又开始抱怨了:“除了上课之外,每天都很忙,从哪里去自学新技能呢?”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忙到不能学习只能称之为借口!在你网游时,多上网学学办公软件、多学学对自己找工作实用的技能,远比花钱买充值卡玩游戏要强!

学无止境。所以呼吁大家把现有的技术好好巩固,学到位,学精炼,再利用业余时间修行一门技术,做一个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六、结语

今天所做的努力,就是为了成就一个优秀的自己。带着这些目标去读大学,去塑造自我,在忙碌时就不会再感到无助和迷茫。因为,你已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当技术越来越好、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称赞,你会渐渐爱上学习,会想方设法地去寻求知识。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将会被大众带上优秀的皇冠。这将是你一生的荣誉。

参考文献:

[1]钱世明.说《大学》《中庸》[J].北京:京华出版社,1999.

[2]王志强.论大学生行为特点及行为倾向[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

[3]田翰墨.微博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反光镜成功塑造
反光镜
谈中学生的人生成功
论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告诉孩子并非“成功”才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