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因材施教新解

2015-12-07 20:40王樱蒂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5期
关键词:钢琴教学因材施教

王樱蒂

摘要:音乐教育范畴内的钢琴教学,其教学形式以专业个别课的教学方式出现,这种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极强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确定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内容性质,适合培养钢琴专业学生成才。由于演奏人才的特殊性,对学生的个性取向的培养十分必要。性格与演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学生个体性格的表现,对音乐技术和音乐表现力的发挥影响很大。音乐教育者们,在钢琴个别课的教学中,依着人才培养双重效果的原则开展因材施教,是培养音乐艺术优秀人才的正确模式。

关键词:钢琴教学;因材施教;性格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5-0206-02

钢琴个别课教学,是培养钢琴表演艺术人才独特的教学模式。由于音乐表演存在艺术风格、音乐表现、感染力等因素,需要针对单个学生的个体状况,面对面进行单独有效的教学。所以一对一的教学形态,反映并包含了因材施教的慨念,这是由钢琴专业的性质和内容所决定的,无疑是一种必须的良好的教学方式,这个教学方式,就是因材施教的特质。

一、钢琴个别课教学形式,确定了因材施教的内容性质

钢琴个别课教学,具体方式表现为,由专业课教师在某个时间段里,专门地、单独地一个对一个地教授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就是专业个别课的概念。这种教学形式,是因为该表演艺术专业的特殊性决定的。钢琴演奏学生,大多有一份天赋材质,把这份材质锻造成音乐表演人才,在钢琴教学中,必然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因材施教,对个性素质资质、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掌握分析,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学计划,有针对地施加教育。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了解,不仅是对学生智能特征了解,并有客观地评估,还要在此基础上摸透学生的性格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分别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选准适用的教材,以此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使每名学生的才能品行都得到有效的培育。这就是因材施教个性化的钢琴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个性化的教学,在音乐表演学科中,已经成为固定模式,形式体现内容,依据音乐的材质,施以正确的教育,用其他形式则很难培养出音乐人才。钢琴演奏课若以集体授课的方式出现,十几人或几十人共同上课,学生共同弹奏巴赫,可想而知会是怎样的教学效果。国际著名钢琴家、联合国和平使者郎朗的钢琴学习历程,也就是因材施教的历程。在他四岁的时候刚刚显露音乐天赋,其父亲就把郎朗送到沈阳音乐学院,由朱亚芬教授专门培养,由于郎朗学钢琴接受能力快,在9岁时转由中央音乐学院赵屏国教授专门指导,12岁时有一次音乐比赛机会,郎朗获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第一名后,毅然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退学,考取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赴美专门深造。从此造诣逐深,迈入职业钢琴家的行列。以上真实的事例,形式上表现为,郎朗换了老师,又换了老师,再次换了老师,实际说明了,郎朗的音乐才能迅速的发展,需要有与他匹配的教学环境,是要根据其自身的技术发展特点、成长的时间阶段,适时的施以专家的专门教育,即无疑是因材施教的本质过程。

二、调整钢琴学生的个性是因材施教的关键

钢琴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演奏艺术水平有着重要的关联。钢琴专业的学生,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个性,由于他们的基因不同,幼儿时家庭生活环境的差异,接触和受到的教育形态不同,因此,在较成年的大学时期,性格特征基本定型,表现有外倾型的学生,他们活泼开朗但不拘小节;有内倾型的学生,沉郁文静但应变力差。还有较完美型的学生,崇尚美感,懂得有计划有次序地做事,计较细节,善筹划,有创造力。而这第三种完美型性格的学生,在钢琴学生中的比例很少,正是这种类型的学生所具备的良好性格特征,是成就钢琴优秀表演艺术人才的最佳材料。这是钢琴专业个别课的教学目标,亦是因材施教所要培养的对象。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选择外倾型的钢琴学生,其作品的完成热烈奔放,动感性很强,多姿多彩的乐章,显得十分得心应手;而在表现抒情性、风格浓郁的慢板乐章时,却往往显得憋手蹩脚。相反,内倾型的学生,擅长柔情蜜意的乐段表达,而对于那段激烈奔放的乐章,则少了兴奋,少了创造的冲动。这些都表现出了性格对钢琴演奏者的影响,因为学钢琴的学生,在对作品努力弹奏中,是一个劳动表现的过程,也是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表现。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核心,他是一个人稳定的态度系统和相应习惯了的行为风格的心理特征,普遍认为,性格一旦形成是不会发生改变的。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人格分类》理论基础,提出了影响大脑作出决定的第四因素即为生活方式。以此推理,教学方式亦影响学生的大脑作出决定,使其不断探测的区域经常受到刺激,随着时间的改变,促其性格发生改变。所以,以上两种情况,明显的由于性格因素,影响到了专业技术的全面提高,影响了音乐表现力的发挥。学生有着明显的偏科倾向,那么因材施教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钢琴专业个别课的教学,就要发挥因材施教特色,调整学生的个性,让人格魅力与音乐互通互长。

三、选择适用性强的钢琴教材是因材施教的表现

钢琴个别课的教学,给专业老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创造了便利条件,教师面对面地观察,手把手地传授,学生的素质能力、思想感情、性格弱点、专业潜能等,教师掌握得一目了然。教师在分析这些有价值的资料信息的基础上,因材施教,遴选适合学生使用的钢琴教材,有针对性地下达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钢琴专业的教材,主要是以乐谱的形式出现,钢琴乐谱库十分丰富,主要是西方钢琴乐谱,量大且使用频率高,如在欧洲音乐史上被尊为音乐之父的德国音乐家约.塞.巴赫,他的多声部复调钢琴练习曲,是钢琴学习者的必弹曲目。此乐谱的钢琴教材印刷量大得惊人,正是这些优秀的钢琴教程,在培养学生的基础技术训练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的钢琴作品,15首匈牙利狂想曲,大多是外向性的,这不仅在炫技性上有难度,在音乐的情感表现上,具有一定的激烈程度。这样的乐曲教材,非常适合布置给内倾型性格的钢琴学生,李斯特钢琴音乐火热的性格,与诗意的幻想相交织,旋律常常有音调激昂的朗诵性质,仿佛是音乐家的捶胸自白,这样的乐曲,在弹奏训练中,对钢琴内倾型学生会起到激励和刺激作用,弹奏并完成李斯特的乐曲,给内倾型的学生以创造冲动,促其改善拘谨、沉郁的性格,令他们逐步喜欢兴奋与挑战。一部合适的钢琴教材,应起到理疗心理的作用,给具有内倾型性格的学生,添加外倾型人格的色彩。外倾型学生性格开朗好动,热情奔放,有独特的能力,想象力丰富,天生具有表演才能,有时会不拘小节,稍有急躁情绪,有不够稳重的表现。调教他们文静些,细腻些,柔美些,选择作品时应注重诗情画意的抒发,可以使用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作品,《第二钢琴协奏曲》悠长抒情的旋律,散发出浓郁的俄罗斯风味,华丽的技巧又表达出恢弘的构思和刚毅的意志,音乐色彩浓重,钢琴与音乐既相互竞争,又融成一体,形成气势庞大的交响诗篇,音乐充满真诚的激情,令人心旷神怡的旋律,其中虽然也增强了豪迈和史诗性的因素,但总的基调是以温柔熨帖的抒情性为主。拉赫曼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作为教材布置给外倾型性格的学生,同样收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使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在乐曲中得到沉稳的锻炼,耐心品味细节,体验柔美的欢乐。还有德彪西的钢琴作品,《意象集》第二集的《透过树叶间的钟声》、《月落荒寺》和《金鱼》,音乐真是至善至美,不失为一部好的音乐教材。从德彪西的钢琴作品标题来看,具有浪漫主义色彩,音乐如同梦幻世界,但他并没有像浪漫主义音乐家那样,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表达情感,而是用暗示的手法表现瞬间和零星的印象,表现了对大自然的崇敬。德彪西的这三首乐曲,既不表现人世间的矛盾和激情,也没有小人物的悲悲戚戚,而是超然物外,精神遨游在水光山色之中,在虚无飘渺的意境中进入一个忘我无我的境界。他追求一种怡静的意境,能够让你躁动不安的心沉静下来,优美的旋律,让你轻松自如陶醉其中。该乐曲是一种需要更高修养和渊博知识的人们来理解的音乐境界。有针对性地使用这部音乐教材,对于改善粗心大意学生的性格会起到作用。

在音乐教学中,看起来专业技术教学是第一位的,而实际上关注学生的性格特征,调整好学生的个性,使其人格魅力不断完善,趋于性格特征向完美型发展,学生在音乐表现力上才会开悟,才会对钢琴的训练更加有兴趣、有耐力,钢琴技术水平就不难提高了。学生有了好的性格,也就更能体验音乐之美,通过他们的双手弹奏出感动人心的音乐。反转过来,高超的音乐艺术水平,又会影响学生的修养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这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效果。那种不管不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千篇一律地使用同一种教材、同一种教学模式,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受阻,音乐天赋得不到良好的培育,这不是因材施教的法则。因此,专业好且有完美型性格的钢琴学生,是因材施教的结果。音乐教育者们,在钢琴个别课的教学中,依着人才培养双重效果的原则开展因材施教,是培养音乐艺术优秀人才的正确模式。

参考资料:

[1]王雷,张淑萍.因材施教的教育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美]弗洛伦斯·妮蒂雅.性格解析[M].江雅苓,译.北京:团结出版社,2012.

[3]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钢琴教学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