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隐匿性骨折CT与X线平片检查诊断率对比分析

2015-12-08 22:00范连平
影像技术 2015年3期
关键词:诊断率平片隐匿性

范连平

(太原煤气化职工医院放射科,太原030000)

髋臼隐匿性骨折CT与X线平片检查诊断率对比分析

范连平

(太原煤气化职工医院放射科,太原030000)

目的:探讨针对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对比CT平扫同X线平片检查后最终获得的临床诊断率。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7月-2014年07月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100例。针对所有骨折患者分别实施CT平扫以及实施X线平片检查。对比采用两种方法完成检查后,临床获得的诊断率。结果:针对本次研究的100例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对患者实施CT平扫后,98例患者临床表现出骨折现象,临床诊断率为98.00%;对患者实施X线平片检查后,共80例患者临床表现出骨折现象,临床诊断率为80.00%。在临床诊断率方面,CT平扫高于X线片明显(P<0.05);对所有患者完成CT平扫后,针对发生骨折的位置以及患者骨折移位的情况可以清晰显示。在分型符合率方面,A1组高于A2组骨折患者明显(P<0.05)。结论:针对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临床选择CT平扫的方法进行诊断,表现出较高的诊断率,针对患者的疾病类型可以准确进行分型,为后期患者的临床治疗可以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能够显著提高骨折患者的临床预后质量。

髋臼隐匿性骨折;CT平扫;X线平片;诊断率

髋臼骨折属于临床较为普遍的一种下肢骨折,针对患者实施常规X线平片检查,可以做出诊断,但是针对隐匿性髋臼骨折患者,往往出现漏诊的情况[1]。为了确定最佳的诊断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分别对其实施CT平扫以及X线平片检查,最终发现,选择CT平扫方面于临床表现出非常高的诊断率,现将临床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07月-2014年07月100例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针对所有患者全部经过手术以及病理有效确诊。在所有骨折患者中,男66例,女34例;骨折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9岁-6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9.42±1.25)岁。导致患者受伤的原因为:因为交通意外受伤的患者52例,因为高处坠落受伤的患者26例,因为重物砸伤的患者22例。根据Letournel骨折类型对骨折患者实施分类:属于简单骨折的患者62例,属于复合骨折的患者38例。

1.2 方法

1.2.1 对骨折患者实施CT平扫

针对所有患者实施髋关节CT平扫。选择西门子Emotion16层螺旋CT有效进行诊断。要求患者选择仰卧位,对患者实施横断扫描,扫描范围的上缘从患者髋臼上方3厘米的位置开始进行,下缘至患者坐骨结节水平的位置为止。保持层厚5毫米,间隔为5毫米。对患者实施骨重建,分别为83mAs以及130kV[2]。

1.2.2 对骨折患者实施X线平片检查

针对所有患者实施X线平片检查。对患者的骨折位置进行观察,对应选择不同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拍摄。具体包括:①选择骨盆出口位:保持X线向患者的头部进行倾斜,保持角度为35度之后进行拍片;②选择骨盆入口位:保持X线向患者尾部进行倾斜,保持角度为25度之后进行拍片;③选择骨盆前后位:要求患者选择仰卧位,保持双足内旋,角度为15度,保持X线对患者的骨盆中央进行垂直拍摄;④选择闭孔斜位:将患者患髋有效垫高,保证球管同患者的髋关节相对进行拍摄;⑤选择髂骨斜位:针对患者健康髋部,将其抬高,保持角度为45度。保证球管同患者患髋关节相对进行拍摄[3]。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过程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5.0完成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利用卡方检验以率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针对本次研究的100例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对患者实施CT平扫后,98例患者临床表现出骨折现象,临床诊断率为98.00%;对患者实施X线平片检查后,共80例患者临床表现出骨折现象,临床诊断率为80.00%。在临床诊断率方面,CT平扫高于X线片明显(P<0.05);对所有患者完成CT平扫后,针对发生骨折的位置以及患者骨折移位的情况可以清晰显示。在分型符合率方面,A1组高于A2组骨折患者明显(P<0.05)。

3 讨论

髋臼骨折属于临床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类型。针对此类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髋关节局部疼痛症状以及活动受限症状等。当患者髋关节表现出中心性脱位情况后,患者于临床未产生显著的体征表现。针对脱位严重患者,临床较易表现出患肢缩短症状[4]。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以及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临床出现髋臼骨折的患者例数表现为逐年增加的趋势,在此种情况下,疾病的致残率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上升。对此针对髋臼隐匿性骨折的位置、骨折性质以及骨折的程度做到早期发现,针对患者的疾病治疗以及临床预后质量的提高具有极其显著的意义。但是在对患者实施临床诊断过程中发现,因为髋臼属于不规则骨,在形态结构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对此通过实施X线片检查,因为重叠投影等影响,导致难以准确发现隐匿性骨折,从而出现临床遗漏的现象。

CT平扫主要通过横断面对患者的患处进行扫描,最终可以将患者发生骨折的位置等进行清晰显示,针对患者骨折损伤等相关情况可以详细了解。并且此种方法不会出现影像重叠干扰现象,针对复杂骨折以及隐匿性骨折可以准确发现。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对患者实施CT平扫后,98例患者临床表现出骨折现象,临床诊断率为98.00%;对患者实施X线平片检查后,共80例患者临床表现出骨折现象,临床诊断率为80.00%。在临床诊断率方面,CT平扫高于X线片明显(P<0.05),从而有效表明CT平扫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针对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临床选择CT平扫的方法进行诊断,最终获得的临床诊断率较高,为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充分依据,最终显著提高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

[1]王孔林,阎国田,敬秋华等.髋臼骨折的X线、CT影像诊断分析[J].农垦医学,2013,25(6):401-402.

[2]沈建新.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MRI诊断[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9(15):159-160.

[3]方永红.CT平扫对髋臼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74-75.

[4]王楚铭,邓秋萍,胡岗等.骨盆骨折DR摄影与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学新知杂志,2013,23(5):346-347,349.

R816.8;R683

B

10.3969/j.issn.1001-0270.2015.03.02

2014-11-20

猜你喜欢
诊断率平片隐匿性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雷公藤多甙联合降糖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对王维山水田园诗“隐匿性”描写的参悟
论翻译过程中语言文化内涵的解读
颈椎病病人应做哪些检查?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谈谈萎缩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