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统计数据正确管理平均住院日浅析

2015-12-10 07:50田芳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5年5期
关键词:住院日均数标准差

田芳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杭州 311201)

利用统计数据正确管理平均住院日浅析

田芳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杭州 311201)

平均住院日是评价医院工作效率和效益、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医院应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计算和评价,并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快病床周转次数,才能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医院效益。

评价;管理;平均住院日

平均住院日是指一定时间内每个出院者平均住院的天数(计算公式为:报告期内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同期出院人数),其是评价医院工作效率和效益、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如何缩短平均住院日一直是医院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快病床周转次数,才能有效地利用现有卫生资源,提高医院效益。

一、影响平均住院日主要因素

影响平均住院日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社会因素:包括病人年龄、性别、职业、付费方式等。

2.临床因素:包括入院方式(门诊、急诊)、病情,(危、急、一般)、确诊和符合情况(门诊、入院、出院)、抢救(有、无)、手术(有、无)、术前后诊断符合情况、手术并发症(有、无)等。

3.学科因素:影响外科住院日主要是术前检查时间、等待手术日、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等因素。影响内科住院日主要是病种复杂、同时并发多种疾病、疾病结局、诊断符合情况等因素。

4.管理因素:一是病人入院后医院之间检查结果不互认,造成重复检查、检查等待时间过长、会诊不及时导致确诊时间延长;二是术后伤口感染、褥疮和因管理不当引起的其他合并症;三是医疗制度中不合理规定的影响,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高,而门诊费用限制过紧,有些检查、治疗项目和药品门诊不能报销,因此,公费病人不担心住院费用而延长住院日;四是医院、科室片面追求高床位使用率而使“无效住院日”延长。

二、利用统计数据科学评价平均住院日

平均住院日并非越短越好,而应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合理计算平均住院日和该指标的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统计参数,以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均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及平均水平是观察值的典型水平和代表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都是反映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平均数相同,标准差未必相同,标准差越小,离散程度越小,代表这些数值较接近平均值,均数的代表性越好,稳定性越好。

具体的方法是选取被评价单位近几年的平均住院日,分别计算该科室平均住院日的均数()标准差(σ)和变异系数(Vσ),并且遵循评价原则所有观察值均应在(-2σ和+2σ)之间,任何观察值不能高于+3σ或低于-3σ,不能有连续的数值偏于一侧,不应有连续的逐步增高或降低,且95%以上的平均住院日数值在`x附近均匀分布表示控制效果较好。

以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为例,2010年-2014年平均住院日分别为9.94、9.89、9.88、9.38 8.92,求得=9.56,σ=0.40,Vσ=4.18(具体计算过程省略),控制范围:±2σ为(8.76,10.36),±3σ为

(8.36,10.76),2010年-2014年出院者平均住院日都在控制线(±2σ)以内,并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绘制控制图能更直观的评价。

图1 2010年-2014年出院者平均住院日

可以用上述方法,分别评价医院各个临床科室平均住院日,然后比较各个观察值标准差与变异系数之间存在的差异,标准差小说明平均住院日均数代表性好;变异系数小提示平均住院日控制效果理想。

需要注意的是,将上述方法运用到医院内部绩效管理中,在计算每个科室平均住院日时,还要考虑到一些具体因素:一是转科人数,应分段计算出院病人在不同科室的住院天数,剔除假转科人次,避免重复计算,操作虽然繁琐,但计算出的平均住院日准确公平;二是评价时不应只简单地将平均住院日3年均值或5年均值作为评价标准,因为单纯用均数来评价是片面的,不科学的,而应充分考虑到不同科室、不同病种、不同的诊疗水平、不同严重程度的疾病而制定符合实际的评价标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达到目标。

三、正确管理平均住院日

通过采用合理的统计指标计算、评价,可以较为科学合理地管理平均住院日。分析可知,要正确管理平均住院日,需通过科学方法制订医院、科室、病种平均住院日标准,建立以科室为中心,以病种为重点,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目的的逐级控制目标责任制。而要将平均住院日合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医院内部还须强化质量效益观念和规章制度,提高各级医护人员的诊治水平,质量安全意识,严格三级检诊,三级查房,术前讨论,疑难重危病人的讨论,会诊、抢救及时,认真落实查对制度,开展责任制护理,控制医院感染,防止医护并发症,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加强管理,把一些不可控因素转变成可控因素,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减轻病人负担,扩大医院的收容量,提高病床工作效率,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

[1]王鹏,陈仲强,胡牧.基于DRGs制定平均住院日指标的方法[J].中国医院,2009,13(5),23-27.

[2]王玉贵,朱雪.如何精确统计科室平均住院日[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6),49-51.

[3]谭明天,胡黔林,陈祝萍.应用法和质控图评价我院平均住院日[J].广东医学院学报,1997,15(3),15-16.

[4]彭相文,任慧,王永晨.影响平均住院日的主要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5),40-42.

[5]周士楷.卫生统计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23.

(责任编辑:牛域宁)

猜你喜欢
住院日均数标准差
多举措缩短平均住院日效果分析
订正
某三甲医院超长住院日患者回顾性分析
更 正
某院1740例超长住院日患者影响因素分析
上海某三甲专科医院心内科代表性病种入院及住院日无效性研究
关于均数与偏差
关于均数与偏差
医学科技论文中有效数字的确定
谈数据的变化对方差、标准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