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

2015-12-10 17:11曹红艳袁海泉
物理教学探讨 2015年11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教学设计

曹红艳 袁海泉

摘 要: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课堂要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同时,物理教学还应结合物理的学科特点,努力构建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持久性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为目的的课堂。这就也要求教师在“走进分子世界”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情景、实验、教学方法等,从而推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11-0063-5

1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这一章展示了一个由微观到宏观的精彩物质世界,而本节也是初中学生走进微观世界的第一节课。本节教材从介绍科学家研究物质结构的过程和方法展开教学内容,先由两个活动展现现象,提供三个模型让学生选择,提出“分子是运动的”和“分子间是有相互作用的”猜想,引导学生收集证据证实猜想,从而建立分子动理论。教材的处理对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科学思维是极为有益的!

2 学情分析

(1)学生在经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后,对宏观世界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还未涉及微观世界的学习,所以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2)学生在物理世界的宏观领域当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物理学研究方法和物理模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为对微观领域的认识和理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初中学生已具有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为“观察现象─实验探究─逻辑推断—上升为理论”这一教学过程提供了条件。

(4)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于微观世界毫无接触,容易用分析宏观世界的方法来分析微观世界,所以老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了解分子动理论和建立分子模型。

3 教学目标

3.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的大小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知道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知道显微镜制造技术的进步对科学发现的巨大推动作用。了解纳米科技的初步内容,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神奇特性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

3.2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结构模型方法。

(2)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会用图形、文字、语言描述分子模型。

(3)通过“观察—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展开实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3.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五彩缤纷、充满神奇的物质世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欲望,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2)进一步体会生活、物理、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4 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分子模型和分子动理论。

难点:带领学生经历探究微观世界的过程以及运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5 教学用具

丝巾、方糖块、烧杯、矿泉水、黑豆、大米、酒精、试管、胶头滴管、红墨水、铅块、钩码、牛奶、色素、洗衣液、吹风机、纳米喷雾剂。

6 教学过程(表1)

参考文献:

[1]盛国新. 教案:走进分子世界[J].中学物理,2010,28(22):34—35.

[2]丁玉祥.关于“走进分子世界”的教学[J].物理教学,2009(6):28—32.

[3]朱健.《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安培力》教学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2015,33(6):67—69.

[4]刘锐,张婷玉,陆星琳. 太空授课背景下“液体表面张力”教学的问题与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2014,32(9):47—49.

(栏目编辑 邓 磊)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教学设计
借助自主探究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初探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