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分作文的特点

2015-12-12 13:22王莉莉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4期
关键词:拟题高考作文文人

王莉莉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115-02

我有幸参加了2015江苏高考作文阅卷工作。这次作文阅卷,批阅了一些高分作文,和一些考场写作高手进行了跨时空对话。综观这些优秀的考场作文,其获得高分的原因,归纳起来讲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意明确

立意要做到明确,首先要想到如何将核心关键词“智慧”化虚为实、化大为小。仅仅就“智慧”是一种经验、能力、境界而空泛地进行表述,就容易落到四类卷中或下的等级。“智慧”是单概念的核心关键词,要找到此概念虚指和实指的意义,也就是“智慧”的特质:灵气、悟性、才华;灵动、包容、创新;成功、圆满、通达,因此在审题立意时要将“智慧”的内涵具体化。如高分作文《智慧三境》,其所阐述的智慧三境界即山的沉稳、海的包容、天的圆通。化抽象为具体,用具体事物的特征来阐述抽象的概念,形象生动。

其次,在立意时可以将单概念的“智慧”采用组词法的方式,添加成分而成为短语或句子,进而使立意具体化。如《维也纳的智慧》《文人的智慧》《耳才的智慧》《凡人的智慧》等。

再次,在立意时切入口要小。本次阅卷发现考生所出现最大的问题就是立意不明确,立意“大而空”的作文比比皆是。因此在审题立意时切入口要小,要能从小的切入口入手去深入分析,将核心概念说清楚、说透彻。如高分作文《耳才的智慧》时刻围绕“倾听”的智慧展开论证,分析透彻;《智慧如粥道》所阐述的为人处世中的“周到”的智慧。

二、构思独特

如果说“立意明确”是解决“说什么”的问题,那么构思独特就是解决“怎么说”的问题。新材料作文的特点之一是“文体不限”,并不意味没有文体的要求,除了传统的记叙文、议论文之外,阅卷组长一再强调可以写“随笔”“杂感”等。

得高分的学生从文体的角度来看议论类文章占多数,并且在整个行文过程中更强调对比手法的使用,有否定、有选择,将观点进行深入挖掘。如《大智归自然》一文通过小智与大智、东西方建筑的对比得出“大智归自然”的核心立意。

除了对比手法的使用,一些高分作文中也选取了复线的构思,也就是所写的分论点不局限于某一平面的铺开,更侧重于层进式的展开,动态的升华。如高分作文《智慧如水》核心的立意是智慧的产生如同河流的壮大,是不断从外界汲取的过程。同时它也有一个由我及彼、由内而外的交流与运用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循环,包容万物,而又自成一统。

三、选材个性

通过阅卷发现,高考作文容易撞车的素材有:当下的大众都在追捧的明星(马云、乔布斯、曼德拉,以及感动中国人物等),古代的知名度特高的名人(诸葛亮、司马光、司马迁、刘备、陶渊明、李白等),文化名人(王国维、汪国真、林国平、林徽因、林清玄、林语堂、白落梅等)。

个性化素材源何而来?优秀的高考作文都源自考生平日的丰厚积累,并且能做到“一材多用”。在平时积累素材时要注意体现“社会风貌”“时代特色”“个性色彩”。正所谓“一个鲜活的素材胜过一沓的唠叨”,可见材料新颖的重要性。如《智慧,不一样的烟火》所举三个事例:中法艺术家的涂鸦、顾老师的辞职信、汪涵的三分钟救场,都是体现社会风貌、时代特色的新鲜素材。

个性化素材不是一个经典的小故事、一篇美文等,而是“我”特别熟悉、精于研究、“寓万于一”的某一方面的素材。如我常关注的问题的例文《文人的智慧》,小作者把思考的方向切入到文人这个群体,采用对比的手法认为“许多文人都会创造出一种安静美好的理想世界来逃避现实,传扬希望”,作者认为这是一种文人消极的智慧,另一种“积极的大智慧针砭现实的苦难、冲破现世的黑暗”。进而例举梁漱溟的“逐求、厌离与郑重”的观点,认为文人唯有以郑重之心面对现实,才能揭露黑暗,引向光明。

四、拟题新颖

俗话说“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这句话准确的阐明了作文题目的重要性。古人将拟题比作“画龙点睛”,意思是说龙虽画好,但是要让它腾飞,必须有一双“明眸善睐”的眼睛。对于高考作文,首先跃入阅卷者眼中的是文题,好的题目会让评卷者眼睛为之一亮,顿生好感,题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分。

为了能更好地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还可以采用创新拟题法,其实质就是充分利用古诗文、修辞等进行拟题。

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如《智慧如水》《大智若水》《智慧如山,亦如水》。

运用对偶的修辞,整齐明了,如《左手智慧,右手发展》《闭目独静,开牖同喧》《命由天定,运由智生》。

化用诗句,内涵丰富,如《花开半吐偏妍》《待踏马蹄清夜月》《艳不求名陌上花》《大智慧心,笔落惊风雨》《半亩心田种智慧》。

运用双关的修辞,如《智慧如粥道》记叙的方式阐述粥道中体现的中和之道以及为人处世的周到;《外圆内方,以达智慧之道》有铜钱外圆内方引申到为人处世的外圆内方。

还有其他一些新颖的拟题,如《耳才的智慧》主要讲述倾听的智慧;《柳》利用谐音阐述“柳”多蕴含的智慧;《苦树香花》运用对比的手法。

(责任编辑 陈 利)

猜你喜欢
拟题高考作文文人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文人与酒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文人吃蛙
高考作文两关注
宋代文人爱睡觉
文人与石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高考作文的拟题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