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程

2015-12-18 19:06张学军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

张学军

摘 要:随着国家教育提出科学教育发展观和科学教育新课标的编制及修订,科学教育得了高度的重视,科学教育已经成为提高整个民族科学和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中小学的科学教育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主要途径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如何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也成为摆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面前的主要课题。本文就作者的科学教育实践和对科学教育资源的学习与了解,在科学教育教学中改革中得到了较高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科学教育;多媒体资源;网络和虚拟教育资源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科学是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的话题。科学学无处不在,无时不用。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通过一些有趣的现象亲近科学,通过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学习科学,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按照课标的要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的,而我们有些科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不及时,上课枯燥乏味,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经历、去运用了。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使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呢?这些问题是很多科学教师所关心的话题,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教学经验和粗浅的认识。

一、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科学

科学源于生活,同时又运用于生活。《新课标》强调:“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并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与经验。在教学中,我比较重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简单、直接的经验。例如:在学习科教版五年科学上册《土壤中有什么》时,新课前,我先布置学生观察身边的土壤。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观察不同的土壤,发现土壤中不仅有活着的动植物,还有死了的动植物残体。由此使学生知道这些土壤都实实在在地源于生活,从而使他们知道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通过课前收集、观察,课内动脑、动手,也就渐渐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二、亲历合作探究,理解科学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因此,自主、合作、探究是时代赋予科学教学活动的要求。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所以,在探究活动中,依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尺度。在指导的时候介入过早,引导过多,就可能阻碍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的机会;指导过晚,则可能使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这样就会削弱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磁铁》单元时,课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磁铁,并让其自主观察和研究,课上让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磁铁先展开自主学习,即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猜一猜、比一比,让学生从中认识磁铁的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不同磁铁的磁力情况、磁铁间的相互作用等。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在实验操作中验证自己的想法,把大家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再分组汇报。因为大家亲身经历,亲眼目睹,有关磁铁的一些特性深深地印入学生的脑海中。所以学生汇报时,各学习小组争先恐后,畅所欲言。有时,各小组意见不一,也会发生争执。教师就要及时介入,站出来帮助学生解惑。通过对照实验等帮他们指点迷津。由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到实验探究,学生从中获取了广泛的科学活动经验,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在科学学习中,有些学习内容是学生无法亲历的。例如:火山、地震的成因,这类学习材料学生不可能也没条件通过直接认识获取事实经验,必须采用亲历以外的学习方式进行。例如:播放多媒体课件、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中提供的流媒体视频文件等,通过地层变化模拟动画、火山地震发生时场景的回放,使学生从中间接获取经验,也同样能达到亲历的教学效果。

三、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科学

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从提出问题到预测或假设,然后自己动手实验寻找证据进行验证,再经过思维加工,归纳概括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学生虽然获取了经验,如果不去运用,就如同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和活力,这些经验也就没有了意义。只有把这些经验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加以理解和运用,把他们的经验转化为能力,这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四、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远程网络资源和虚拟现实技术获取科学教育资源

为了达到上述的科学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教师还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各种科学教育多媒体资源、网络科学普及资源、網络虚拟现实资源等为学生提供进一步直观科学教育素材。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方面的资源

1.多媒体科普教学资源:包括各类科学教育的光盘教学片、电视科学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科学探索等相关的电视节目,美国的发现(Discovery)系列科学普及电视片以及其他各类自然现象和科学现象的科学普及的节目等,教师可以根据科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和课标的要求。有目的地选择上述的多媒体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播放给学生观看;

2.运用网络科学普及资源,可以通过各个科学领域的科学普及网站,获取科学普及知识,组织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网直接访问国内的各类科学普及网站,这样,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获得各类科学普及知识,并激发学生在科学教育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网络和虚拟现实资源,直接访问一些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网路科学普及资源(如Google上的海底世界以及其他的虚拟现实资源大脑的奥秘、宇宙奥秘等),这些资源可以让学生直观地通过虚拟现实的世界了解生活中不能直接接触或看到的科学现象和未知世界,通过这些现代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提高课堂教学和学习成绩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上观点只是我们在科学教学探索中一些个人经验总结以及关于科学教学的一些粗浅的观点和看法,我们将继续按照新课改,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教育的水平。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勤于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小学科学教学就会向着更加积极和健康的方向发展,就能更好地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做出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促进建设和谐社会和实践教育科学发展观,为初等和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 2001-06-08.

[2].李卫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提高教育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在2009年全国教育报刊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教育[J].2009,6,2-7.

[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小学科学课程新标准(修订稿)[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05-21.

[4].胡卫平,科学思维培育学[M].科学出版社. 2004-08.

[5].(美)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01.

[6].张军霞,美国小学科学教育现状研究. 课程.教材.教法[J],2002,11,70-74.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
美国科学教育标准实施的新动向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策略研究
用“科学教育”浇灌祖国的花朵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科学教育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指导性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