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2015-12-18 19:06杨总林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杨总林

摘 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对小学生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课程中的重中之重,语文教育具深厚浓郁的人文性,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影响其一生。所谓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就是指将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放置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之下,打破生活和语文之间的壁垒,让语文课堂走向社会,融入生活,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和感受语文,在语文中理解和感受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作为生活的主体自然也就可以转化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将教学目标和要求等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轻松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生活化

一、引言

知识源于教育,教育源于生活。教育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从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而语文是一门实用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复合学科,具有较强的社会生活性。受应试教育影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割裂,部分教师在教学上以应对考试为主要内容,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语文彻底论文应付考试的工具。在新课程改革中清晰地提出了“语文教学应该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所谓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就是将教学活动置身到现实的生活轮廓之中,激发学生们作为学习主体激发起渴望学习的兴趣,将教学的目的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了解生活,在生活中进一步学习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素质,使得学生们能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从而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语文离不开生活,应该与生活紧密相连,将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文教育变得充满人文意蕴及趣味。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学场所单一,教学方法单调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在条件允许下,带孩子到课文涉及的场景再现也未尝不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找春天》的课件就可安排到室外,带学生出去踏青,找找春天在哪里,加深学生对春天的感知。语文教学应该尽可能拓展到校园家庭和社会中,教育与生活相结合这样才会使语文充满生机活力。可现实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将学生禁锢在40来分钟的课堂之上。

2.教学内容局限,教学评价过于简单

很多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内容就是教材指定内容,在一学年内实现基本的课本教学即可。他们很少会去深入考虑和探究怎样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心理及生活需要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往往被套牢在课文中,枯燥的讲解、按部就班的学习会导致学生很快对语文失去兴趣。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误区,仅仅凭考试测定学生的语文水平,这是不完善的。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而教学评价过于简单,仅仅依靠考试成绩来评定,则直接影响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关于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探讨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捕捉生活中的知识,把丰富的生活经验渗透于教学之中,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陶冶学习情操,获得有活力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以下为笔者建议的一些方法:

1.情景再现,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不管是什么,只有身临其境的体会到了,才能够真正深入地进行了解,语文学习也同样如此。将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和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用生活的经验来与语文课本零距离对话,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在生活中设置一些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情境来供学生们进行思考,将复杂的情景简单化,让学生们更透彻地来对语文课本中涉及的知识进行深刻体会。譬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冬天雪后,教师可带学生到操场雪地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等等,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教师有意识地创造与之相符的情境,使课文中的内容得到充分的体现,才会让学生们感觉自己已经进入到了这样的一个坏境之中。同时,还要根据学生们平时的生活经验来更好的感悟和体验生活。

2.激发想象空间,鼓励学生们尽情表现

在小学语文的课本中,课文多数是与实际生活相贴近的,要将其中的内容读懂很简单,但是要理解课文中文字所蕴含的思想就稍微抽象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更直接了当的让学生们理解课文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比方说,可以让学生们演绎一下课文提到的生活情节,体会到学习课文时的乐趣,让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身临其境,真切的了解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更加愉快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这样学生的情感就会得到升华,也轻轻松松的学到知识。

另外需要认清一点,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展现的是博大精深的语言魅力。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会给人以遐想,那么教师就要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学生们自身独特的创造力的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们对那些意在言外的想象空间进行补充,扩散思维,从而达到深度了解作者文章意境及内涵的目的。设置一个例子:比方《狼和小羊》一课的结尾写到“说完,狼向小羊扑去……”可以在此处安排这样一个问题:狼扑向小羊后,结果会怎样呢?学生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有的说羊被狼吃了;有的说狼吃羊的心太急扑到河里去了;有的说这时候猎人来了,打死了狼;有的说牧羊犬突然出现,见义勇为,吓跑了扑上来的狼……这无疑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迸发出的创造火花,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无限想象力给语文课堂增添了无穷的活力。

3.动手描绘

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是相通的,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对课文和诗歌的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绘画。譬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该诗画面优美,意境高远。可在课堂上安排一小段时间组织学生将想象中的画面以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就使课堂的形式更加形象生动化,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散。

四、結语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不是胡编乱造出来的,它们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应该以课堂为起点,让语文教学融于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丰富的人生,领悟到语文学习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牟宇琪. 浅析小学语文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养成[J]. 课程教育研究.2012(29).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廖维芬. 浅析“生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J]. 文理导航(下旬).2011(09).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